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七卷章
【佛学大辞典】
(书名)慈恩之法苑义林章有七卷,故别称为七卷章。
九卷章
【佛学大辞典】
(书名)日本真言宗开祖空海之九卷著述。即显密二教论二卷,秘藏宝钥三卷,心经秘键一卷,即身成佛义一卷,声字实相义一卷,吽字义一卷也。
十八章
【佛学大辞典】
(名数)悉昙之十八章也。(参见:悉昙章)
十大章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天台之摩诃止观以十大章统收之:第一大意,豫示九章之大意,此有五略:一、发大心,大菩提也。二、修大行,止观之行也。三、感大果,近者初住,远者妙觉也。四、裂大网,裂所化之疑网也。五、归大处,平等之一理也。第二释名,止观之名也。三体相,止观之体相也。四摄法,摄诸法也。五偏圆,偏圆相对也。六、方便,二十五方便也。七、止观,观十境用十乘观也。八、果报,近远之两果也。九、起教,教化众生也。十、指归,自他俱归一理也。此称五略十广。然大师谓说第七章止观当于此境中以十乘观观十境((参见:别)),而说第七境已,即入灭。但已于大意章之五略中具后三章后三境之意,故章安大师承其意,具列十章十境也。其五略所具后三章,感大果者兼第八之果报,裂大网者即第九之起教,归大处者即第十之指归也。出止观一。
十卷章
【佛学大辞典】
(书名)又曰十卷疏,日本弘法大师著,秘藏宝钥三卷,显密二教论二卷,即身成佛义一卷,声字实相义一卷,吽字义一卷,般若心经秘键一卷,共六部九卷,加龙猛菩萨之菩提心论一卷,称为十卷章。
三荒章
【佛学大辞典】
(经名)声明学处五经中第四经之称。(参见:毗伽罗)
三弃罗章
【佛学大辞典】
(书名)声明学处五经中第四经之称。(参见:毗加罗)
大乘义章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十卷,隋净影寺之慧远撰。分义为五聚:一教聚,有三门。二义聚,有六门。三染聚,有六十门。四净聚。有一百三十一门。五杂聚,欠缺。解释大小乘法相之古今第一书也。
五苦章句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五苦章句经,一卷,东晋昙无兰译。说五道之苦,乃至五天使者等。
五教章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三卷,唐法藏著。述自宗所立五教之教义。本书题名不一。和本之上中两卷,题曰华严一乘教记,七字题也。和本之下卷,题曰华严经中一乘五教分齐义,十一字也。唐本三卷,俱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宋净源序曰:华严一乘教分记。新罗崔致远所著贤首传中曰华严五教章。宋朝四大家,皆用唐本。然贤首送新罗义湘寄海东师之书。谓为一乘教分记。又自著之华严传中谓为华严教分记三卷。
五教章之中日两本
【佛学大辞典】
(书名)此书传至日本者。以新罗之审祥,慈训法师皆入唐,亲谒贤首,禀华严奥旨,其后持至日本。是为和本五教章。此草案本也。其后日本求华严经未渡之章疏时,更自彼地得一本,为宋朝传来之本,故曰宋本,或曰唐本。是贤首再治之本也。然宋本亦多讹谬。宋之净源举其三失。
五教章之注疏
【佛学大辞典】
(书名)再治之唐本,有道亭之义苑疏十卷,观复之析薪记五卷,师会之复古记三卷,希迪之集成记五卷。以上为宋朝四大家。未治之和本,有指事记三卷,今开为六卷,通路记五十卷,问答钞十五卷,纂释三十卷。皆和人作也。
六字章句咒
【佛学大辞典】
(真言)与六字章句陀罗尼同。
六字章句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真言)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所说。三陀罗尼之一。六字者,念观音而诵此陀罗尼,则一脱六道之苦果,二得六妙门,三證六根之相应,故曰六。非取于字句之数,依此中第一之义,立大悲观世音等之六观音,与六道配对。是天台之义立也。经曰:「应当净心系念一处,称观世音菩萨归依三宝,三称我名,诵大吉祥六字章句救苦神咒。」此三义,观音经疏记荆溪师之说也。然依凤潭师之考證,则此说大非。曰:经中所说三章句之第一章句,有詈,詈之六字;又第二章句,有此六字;时第三章句,为释尊自说,咒之首句,置多(说咒曰)之语,直下曰安荼詈般荼詈。可知以此六字为真言之体,馀句皆为转释此六字者。安荼詈般荼詈即安那般那观,入出之数息观也。依此数息而定止一心,故得除灭一切之灾厄。且所谓六字章句非独限于此经之咒,六字咒经有多本,即六字神咒王经(失译),外道旃陀罗女厌惑阿难及诸善人时,如来以怜悯之故,说六字神咒王经,咒曰:安陀隶,钵陀隶。及阿那,阿那夜(是遗去遣来数息之句义也),皆为灭恶咒。又有六字咒王经(失译),为前之异译,咒句亦同。又有一本之六字大陀罗尼咒经(失译),全与上二本同,云佛住耆阇崛山中(楞严住祇洹时),长老阿难为旃陀利女咒术所收(具如摩登伽经头谏经等所说),白佛言:我今强为他收去,佛告汝当受持六字大咒。咒曰:斯地梯昙(如他侄他之句),安荼隶般荼隶等,此咒能消诸病,消诸邪术起尸鬼厌蛊之诸难。其他经轨中,有六字章句之陀罗尼甚多。何必强为六道六根等之释。然则以此六字章句,配于六道之六观音等,亦无稽之至也。见观音纂玄记。
内身观章句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以偈颂说内身之不净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