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总笄(總笄)
指童年。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室山诗》:“微戎无远览,总笄羡升 乔 。” 黄节 注:“《释名》:‘总,束髮也。笄,係也。’《説文》:‘笄,簪也。’《礼·内则》:‘十有五年而笄。’”参见“ 总角 ”。
分類:童年
《國語辭典》:总角(總角)  拼音:zǒng jué
比喻童年。旧时未成年男女,编扎头发,形如两角,称为「总角」,故用以指未成年的男女。《诗经。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儒林外史》第八回:「便是小侄们闻了表兄讣音,思量总角交好,不想中路分离,临终也不能一别。」
《漢語大詞典》:龀岁(齔歲)
童年。 清 胡仲甫 《〈小螺庵病榻忆语〉跋》:“齔岁善风格,戚党咸奇之。”
分類:童年
《漢語大詞典》:童羁(童羈)
指童年。 清 刘大櫆 《钱节妇传》:“﹝ 方氏 ﹞许聘同里 钱公 田间先生 之子 孝则 者,方在童羈,未嫁也。”
分類:童年
《漢語大詞典》:挽角
童年。古代男女未成年前束发为两结,形状如角,故称。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拜谒忠灵》:“自幼与 严东楼 为挽角之交。”
《漢語大詞典》:龆日(齠日)
童年。宋书·明帝纪:“ 子业 凶嚚自天,忍悖成性,人面兽心,见於齠日,反道败德,著自比年。”
分類:童年
《漢語大詞典》:丱齿
指童年。 唐 王勃 《四分律宗记序》:“筠抱显於髫龄,兰芬凝於丱齿。”
分類:童年
《漢語大詞典》:冲龀(沖齓)
童年。后汉书·孔融传:“ 南阳王 冯 、 东海王 祗 薨,帝伤其早殁,欲为脩四时之祭,以访於 融 。 融 对曰:‘……臣愚以为诸在冲齓,圣慈哀悼,礼同成人,加以号謚者,宜称上恩,祭祀礼毕,而后絶之。’”
分類:童年
《漢語大詞典》:顽提(頑提)
指童年。顽,通“ 玩 ”。《人民日报》1983.8.30:“笑醒了,我顽提嬉戏的春江水波。”
分類:童年
《漢語大詞典》:悼龀(悼齔)
童年。 唐 杜昱 《大智禅师义福塔记》:“爰在悼齔,游不狎羣。”
分類:童年
《國語辭典》:少年  拼音:shào nián
1.年轻。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八:「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少年夫妻却也过的恩爱,只是看了许多光景,心下好生不然,时常偷掩泪流。」
2.年轻的男子。三国魏。曹植〈名都篇〉:「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横头坐著一个少年,白净面皮,微微几根胡子,眼张失落,在船上两边看女人。」
《國語辭典》:垂髫  拼音:chuí tiáo
古时童子不束发,故称童子为「垂髫」。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聊斋志异。卷一。画壁》:「生视女,髻云高簇,鬟凤低垂,比垂髫时尤艳绝也。」也作「垂发」。
《國語辭典》:龆龀(齠齔)  拼音:tiáo chèn
1.儿童乳齿脱落,更换新齿的年纪。即童年。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未逾龆龀,已议论天下事。」也作「龆年」。
2.稚龄孩童。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将俺一家儿不留一个龆龀,待从军又怕辱没了家门。」
《漢語大詞典》:稚年
亦作“穉年”。 少年;童年;幼年。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或稚年所乐,壮而弃之,始之所薄,终而重之。” 唐 刘长卿 《别李氏女子》诗:“念尔嫁犹近,稚年那别亲。” 清 陈梦雷 《绝交书》:“不孝学识庸陋,穉年得谬通籍性,復刚褊寡合,不能与俗俯仰。”
《國語辭典》:总发(總髮)  拼音:zǒng fǎ
童年。《文选。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诗:「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
《國語辭典》:束发(束髮)  拼音:shù fǎ
1.将头发束起来。
2.成童的年龄。《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汉书。卷一○○。叙传下》:「儿生亹亹,束发修学,偕列名臣,从政辅治。」
3.绑头发的饰品。《聊斋志异。卷一一。晚霞》:「鱼须金束发,上嵌夜光珠。」
《漢語大詞典》:羁丱(羈丱)
犹羁角。丱,儿童发髻的样式。因以指童年。 唐 颜真卿 《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先生孩提则有殊异,晬日,独取孝经,如捧读焉。羈丱好静处诵习坟典。”新唐书·许王素节传:“方羈丱,即诵书日千言。”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三:“﹝ 周茂源 釜山 ﹞有子名 纶 ,字 鹰垂 ,羈丱之年,尝誑客,以其诗杂 釜山 集中,客无以辨,由是著名。”参见“ 羈角 ”。
《漢語大詞典》:羁角(羈角)
(1).古代儿童的发式。语出礼记·内则:“翦髮为鬌,男角女羈。” 黄生 义府·男角女羁:“男则横分两髻如角,故曰角;女则两髻一前一復,如马首,故曰羈。”析言之男女不同,浑言之则无别。
(2).泛指童年。 汉 扬雄 《法言·五百》:“或问:‘礼难以彊世?’曰:‘难故彊世。如夷俟倨肆,羈角之哺果而啗之,奚其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