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殚诚毕虑(殫誠畢慮)  拼音:dān chéng bì lǜ
尽其忠诚信实,竭其智识谋虑。《清史稿。卷二一四。后妃传。太祖孝慈高皇后传》:「不好谄谀,不信谗佞,耳无妄听,口无妄言,不预外事,殚诚毕虑以事上。」
《國語辭典》:殚谋戮力(殫謀戮力)  拼音:dān móu lù lì
竭尽智谋与精力。明。刘基〈赠谥太师文成诰。附礼部会议〉:「国初诚意伯刘基,本以纯粹之学,王佐之才,同徐达、汤和辈殚谋戮力,奉翊我太祖高皇帝,削平海内,奄有中原。」
《國語辭典》:殚思极虑(殫思極慮)  拼音:dān sī jí lǜ
竭尽精力与思虑。唐。白居易《策林一。一策头》:「殚思极虑,以尽微臣献言之道乎!唯以直词,昧死上对。」也作「殚精竭虑」、「殚心竭虑」。
《國語辭典》:殚智竭力(殫智竭力)  拼音:dān zhì jié lì
竭尽智识与精力。《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相为殚智竭力,犯危行苦,志欢乐之,此功名所以大成也。」也作「竭智尽力」。
《國語辭典》:抵死漫生  拼音:dǐ sǐ mán shēng
用尽心思。宋。向滈〈西江月。抵死漫生要见〉词:「抵死漫生要见,偷安觅便求欢。」也作「抵死瞒生」、「抵死谩生」。
《漢語大詞典》:赤心报国(赤心報國)
竭尽忠心,报效国家。 唐 刘长卿 《疲兵篇》:“赤心报国无片赏,白首还家有几人。” 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四折:“孩儿,你那里知道,俺为臣者,当要赤心报国,岂记私仇也呵。” 明 无名氏 《精忠记·告奠》:“俺主人赤心报国,立意復仇。”亦作“ 赤心奉国 ”。《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莫不赤心奉国,忠孝全身。”资治通鉴·陈文帝天嘉元年:“尊天子,削诸侯,赤心奉国,何罪之有!”
《漢語大詞典》:气竭声嘶(氣竭聲嘶)
气力竭尽,声音嘶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吕无病:“儿气竭声嘶,呼而求饮。”亦作“ 气竭声澌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 直省 地处近畿,目覩此危急情形,不敢不为最后之忠告。气竭声澌,不知所云。”
《漢語大詞典》:劬精
谓竭尽心力。 梁启超 《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三:“悠悠万事,惟此为大。舍此不务,虽日夕劬精於职守,亦具臣已耳!”
《漢語大詞典》:憔神悴力
谓竭尽心力。 清 曾国藩 《送刘椒云南归序》:“又将有他説者出,为羣意气之所会,则又憔神悴力而趋之。”
《國語辭典》:倾心吐胆(傾心吐膽)  拼音:qīng xīn tǔ dǎn
吐露真心话,指真诚相待。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二折:「谁想他百忙里卧枕著床,内伤,外伤,怕不大倾心吐胆尽筋截力把个牙推请。」《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故倾心吐胆,叙了一回,竟把凤姐认为知己。」也作「吐胆倾心」。
《漢語大詞典》:破脑刳心(破腦刳心)
犹剖心沥血。比喻竭尽忠诚。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既免刑诛,又获禄食,圣恩弘大,天地莫量,破脑刳心,岂足为谢。” 严复 《原强续篇》:“当此之时,虽有前识,破脑刳心,痛苦闕下,亦将指为妖言,莫之或省。”
《漢語大詞典》:破肝糜胃
形容竭尽忠诚。晋书·刘聪载记:“而顷频以小务不供而斩王公,直言忤旨便囚大将。游猎无度,机管不修。臣等窃所未解,臣等所以破肝糜胃忘寝与食者也。”
《漢語大詞典》:披心沥血(披心瀝血)
喻竭尽忠诚。《南史·袁昂传》:“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披心沥血,敢乞言之。”
《漢語大詞典》:披肝沥血(披肝瀝血)
比喻竭尽忠诚。 唐 柳宗元 《为南承嗣请从军状》:“臣虽无似,有慕昔人,虽身涂草野,死而不朽,披肝沥血,昧死上陈。” 宋 欧阳修 《乞出第五札子》:“此臣所以披肝沥血,干冒诛夷,不能自止者也。”《轰天雷》第一回:“一个披肝沥血,是个忠臣。”
《國語辭典》:披露肝胆(披露肝膽)  拼音:pī lù gān dǎn
表忠诚相待。《后汉书。卷三○下。郎顗传》:「臣生长草野,不晓禁忌,披露肝胆,书不择言。」也作「披沥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