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28,分8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竹窗
符竹
竹色
竹阴
苦竹
黄竹
深竹
破竹
竹院
新竹
斑竹
竹声
青竹
竹木
竹箭
《骈字类编》:竹窗
唐 韦应物 酬秦徵君徐少府春日见寄 朗咏竹窗静,野情花径深。
唐 牟融 秋夜醉归有感而赋 竹窗凉雨鸣秋籁,江郭清砧捣夜寒。
唐 白居易 竹窗 常爱辋川寺,竹窗东北廊。
唐 刘沧 宿苍溪馆 孤馆门开对碧岑,竹窗灯下听猿吟。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开元寺客省早景即事次韵 水榭初抽寥泬思,竹窗犹挂梦魂中。
唐 李中 秋雨二首 其二 竹窗秋睡美,荻浦夜渔寒。
宋 王禹偁 中元夜宿馀杭仙泉寺留题 蓝绶有香花菡萏,竹窗无寐月婵娟。
宋 梅尧臣 和欲雪二首 其二 都无少年意,只卧竹窗宜。
《漢語大詞典》:符竹
汉书·文帝纪:“﹝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鐫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后因以“符竹”指郡守职权。 唐 刘禹锡 《苏州谢上表》:“优詔忽临,又委之符竹。” 宋 王禹偁 《谢除翰林学士启》:“止期卜兆於松楸,再请効官於符竹,岂意未谐私愿,俄辱殊恩,翻令朽退之身,亦预深严之地。” 明 张居正 《工科左给事中邱岳并妻敕命一道》:“夫古人不慕专城之柄,符竹之荣,而愿出入禁闥者,为其身依清近,而雅言易闻也。”
《漢語大詞典》:竹色
竹子的色泽。 唐 许浑 《宿开元寺楼》诗:“竹色寒清簟,松香染翠幬。” 唐 李商隐 《潭州》诗:“ 湘 泪浅深滋竹色, 楚 歌重叠怨兰丛。” 唐 刘沧 《题马太尉华山庄》诗:“竹色拂云连岳寺,泉声带雨出谿林。”
分類:竹子色泽
《漢語大詞典》:竹阴(竹陰)
谓竹林中日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唐 白居易 《池上》诗之一:“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唐 刘沧 《寓居寄友人》诗:“雨餘虚馆竹阴清,独坐书窗軫旅情。”
《國語辭典》:苦竹  拼音:kǔ zhú
植物名。最普通的竹类,高六七丈,初夏生笋,可食用而略带苦味。茎及箨可做家具、编制器具和造纸等。
《漢語大詞典》:黄竹
(1).指竹。亦指毛竹。 唐 白居易 《忆洛中所居》诗:“厌緑栽黄竹,嫌红种白莲。” 五代 齐己 《江居寄关中知己》诗:“旧栽花地添黄竹,新陷盆池换白莲。” 黄朝天 《乌江架桥》:“又马上命令步兵与工兵一起去砍黄竹。”
(2).穆天子传卷五载, 周穆王 往 苹泽 打猎,“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人,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首句为“我徂 黄竹 ”。本为传说中的地名。后即用指 周穆王 所作诗名。其诗亦为后人伪托。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 岐昌 发咏於来思, 姬满 申歌於《黄竹》。” 唐 李商隐 《瑶池》诗:“ 瑶池 阿母 綺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清 吴伟业 《读史有感》诗之二:“ 重璧臺 前八骏蹄,歌残《黄竹》日轮西。”
《漢語大詞典》:深竹
茂密的竹林。 唐 张南史 《陆胜宅秋暮雨中探韵》:“同人永日自相将,深竹閒园偶辟疆。”
分類:茂密竹林
《國語辭典》:破竹  拼音:pò zhú
1.劈开竹子。如:「用刀破竹」。
2.比喻作战或事情顺利进行。参见「破竹之势」条。唐。杜甫〈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乱麻尸积卫,破竹势临燕。」《三国演义》第九一回:「雄军云集,狂寇冰清,才闻破竹之声,便是失猿之势。」
《漢語大詞典》:竹院
栽竹的庭院。 唐 张籍 《寻徐道士》诗:“寻师远到 暉天观 ,竹院森森闭药房。” 唐 李涉 《题鹤林寺僧舍》诗:“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不是偷闲来竹院,如何此地也逢僧?”
分類:庭院
《国语辞典》:新竹  拼音:xīn zhú
1.新竹县。参见「新竹县」条。
2.新竹市。参见「新竹市」条。
分类:新竹
《國語辭典》:斑竹  拼音:bān zhú
植物名。禾本科毛竹属。竹秆高可达二十公尺,外皮有紫黑色的斑纹,为「桂竹」之栽培品种。秆可制成装饰品、手杖、笔杆等。相传舜死后,其二妃娥皇、女英因思帝伤痛,泪沾湘江畔上的竹子,使竹尽成斑,故称为「斑竹」。也称为「泪竹」、「湘妃竹」、「湘江竹」、「湘竹」。
《骈字类编》:竹声(竹声)
唐 戎昱 秋夜梁十三厅事 竹声风度急,灯影月来微。
唐 刘沧 题郑中丞东溪 高轩夜静竹声远,曲岸春深杨柳低。
唐 李嶷 林园秋夜作 月色遍秋露,竹声兼夜泉。
元 吴师道 十一月十二日崇文阁下私试二十三日出和张仲举 不知卧听萧萧雪,何似山窗洒竹声。
分类:竹声
《漢語大詞典》:青竹
(1).青翠的竹子。 唐 越溪杨女 谢生 《联句》:“珠帘半牀月,青竹满林风。”
(2).借指钓竿、竹杖等竹制品。 唐 李颀 《送綦毋三寺中赋得纱灯》:“长绳挂青竹,百尺垂红莲。” 唐 贾岛 《携新文诣张籍韩愈途中成》诗:“青竹未生翼,一步万里道。” 五代 齐己 《潇湘》诗:“毕竟输他老渔叟,緑簑青竹钓浓蓝。”
(3).借指青史。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白头遗恨在,青竹几人登。” 仇兆鳌 注:“青竹,即青简。”
《漢語大詞典》:竹木
(1).竹与树木。左传·襄公十八年:“ 刘难 、 士弱 率诸侯之师焚 申池 之竹木。”汉书·地理志下:“ 巴 、 蜀 、 广汉 本 南夷 , 秦 并以为郡,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疏食果实之饶。” 唐 孟郊 《游城南韩氏庄》:“清气润竹木,白光连虚空。”
(2).草名。萆薢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萆薢
《漢語大詞典》:竹箭
(1).即篠。细竹。管子·小匡:“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箭有餘於国,奇怪时来,珍异物聚。”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 会稽 之竹箭焉。” 唐 高适 《宋中送族侄式颜》诗:“乡山西北愁,竹箭东南美。” 清 唐孙华 《读〈中州集〉周迂斋著诗意犹未尽戏赋十四韵》:“森束牙筹狭,分裁竹箭纤。”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只要站在大门口,也总有什么新鲜的物事看:今天来一车竹箭,明天来一批松板……拉向皇城那面去。”
(2).竹制的利箭。慎子佚文:“ 河 之下 龙门 ,其流驶如竹箭,駟马追弗能及。”后因以“竹箭”喻河流迅疾。 唐 刘禹锡 《述旧贺迁寄陕虢孙常侍》诗:“关头古塞 桃林 静,城下长河竹箭迴。” 清 赵翼 《清江浦送费制府入为大司马》诗:“竹箭河流循轨稳, 萑苻 兵扫伏隍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