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懿成,号竹轩、芦山老人。徽宗宣和三年进士。为婺州兵曹,释死囚之无罪者。高宗绍兴时以赵鼎荐为台官,累迁吏部员外郎、太常少卿。秦桧主和议,季仲引勾践事争之,大忤桧,罢去。后以直秘阁奉祠。有《竹轩杂著》。
全宋诗
林季仲,字懿成,号竹轩,晚号芦川老人(本集卷六《苏诏君赠王道士诗后》署),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调婺州司兵参军,迁仁和令。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赵鼎荐为台官,以事罢,主管江州太平观。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为秘书郎。六年,试太常少卿。七年,知泉州。鼎再相,召为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八年,因力沮和议夺职。九年,起知婺州(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一)。十三年,知处州,旋奉祠。卒于三十一年前。有《竹轩杂著》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六卷。《宋史翼》卷一○、清光绪《永嘉县志》卷一四有传。 林季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翰林院钞本(简称钞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参校清光绪瑞安孙氏《永嘉丛书》本(简称丛书本)。
全宋文·卷三九一八
林季仲(一○八八——?),字懿成,晚号芦山老人,又号竹轩,温州平阳(今浙江平阳)人。宣和三年进士。调婺州兵曹,迁仁和令。建炎初改宣教郎。绍兴四年以赵鼎荐除秘书郎,五年改祠部员外郎,六年七月试太常少卿。七年正月以母老乞补外,除直龙图阁、知泉州。十月为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八年三月,以御史言罢,寻夺职。九月,起知婺州,复以奉祠卒。著有《竹轩杂著》(存)。见《南宋馆阁录》卷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一、七七、八五、一○三、一○八、一一六、一一八、一二二,《宋史翼》卷一○,民国《平阳县志》卷八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绍兴山阴人,字宾王,号竹屋。工词,与史达祖常相唱和,甚为张炎所推崇。有《竹屋痴语》。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德朋。盐官顾氏子。初为邑名僧守璋弟子。服勤数载。以绍兴十八年。入径山礼真歇了禅师。夜宿山下。歇梦双月入寺。诘朝。举以白众。适师至。歇心异之。相与问答。机锋峻密。若久于参请者。遂入室。朝夕体究。凡四经寒暑。一日因观为溜。以杵通竹节。有声。豁然开悟。歇可之。诸方号为竹筒和尚。及歇被旨住皋亭崇先显孝。师侍往。歇既化。遂奉旨继宣法化。时二十三年也。自是前后两诏入慈宁殿。升座说法。大悦圣心。赐法衣。岁给牒度徒一人给侍。师以璋年老无养。请谢院事归省。许之。未两年。复得旨住崇先。乾道三年。无疾而逝。有澹堂竹筒语录。行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5—1183 【介绍】: 宋徽州休宁人,初名称,字益恭,一字恭父。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历知泰州,进朝议郎,出为广南西路安抚使。主管台州崇道观。与朱熹、张栻、吕祖谦友善。卒谥文肃。有《竹洲集》。
全宋诗
吴儆(一一二五~一一八三),字益恭,原名称,字恭父(《龙川文集》卷一五《送吴恭父知县序》),休宁(今属安徽)人。与兄俯讲学授徒,合称江东二吴。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调鄞县尉。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知安仁县。淳熙元年(一一七四),通判邕州。五年,迁知州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以亲老奉祠。七年,起知泰州,寻复奉祠。十年卒,年五十九,谥文肃。有《竹洲文集》二十卷,其中诗三卷。事见本集附录程卓撰行状。 吴儆诗,以明万历七年吴瀛刻《吴文肃公文集》为底本。校以明弘治六年吴雷享刻本(简称弘治本)及明万历吴继良刻十卷本(简称十卷本)。
全宋文·卷四九六四
吴儆(一一二五——一一八三),初名称,字益恭,又字恭父,徽州休宁(今安徽休宁)人。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授明州鄞县尉。乾道中,历知饶州安仁县、通判邕州,淳熙四年权知邕州,召对称旨,授广西安抚,以亲老改畀祠禄。就所居为竹洲,教授生徒,人称竹洲先生。后起知泰州。淳熙十年卒,年五十七,谥文肃。有《竹洲集》二十卷。见《宋史翼》卷一四本传,《竹洲集》卷四《知泰州谢执政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绍兴山阴人,字子才,又称才翁,号修竹。宋末官将作监主簿。入元隐居不仕,延致四方名士,赋咏相娱。善画墨竹兰蕙,雅洁不凡。
全宋诗
王英孙,字才翁,号修竹,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度宗咸淳七年(一二七一)上舍释褐,官将作监主簿。宋亡,与谢翱、郭朴、林景熙、唐珏友。善绘墨竹兰蕙。有《修竹集》,已佚。事见清乾隆《绍兴府志》卷六○、《绘事备考》卷七。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廱,字和仲,号竹潭,太原清源(今山西清徐)人(《宋诗纪事小传补正》)。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二十六年,监车辂院,累迁宗正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六、一八二)。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知肇庆府(《广东通志》卷二一○)。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四九五六
赵廱,字和仲,号竹潭,占籍太原清源(今山西清源),或云开封,赵密子。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二十六年由左从事郎、监车辂院充敕令所删定官。明年主管官告院。历宗正寺主簿、宗正丞,三十年任驾部员外郎。三十二年罢。淳熙二年守肇庆。开禧间为处州太守。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一、一七六、一八二、一八五、一九九,《宋诗纪事》卷六○,《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4—1211 【介绍】: 金泰安奉符人,原籍冯翊,字世杰,号竹溪。工诗文,能篆籀。世宗大定十年进士。调莒州军事判官,累除翰林待制兼同修国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修《辽史》未成,卒。
词学图录
党怀英(1134-1211) 字世杰,号竹溪。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少与辛弃疾同师亳州刘瞻。能诗工书,修《辽史》。有《竹溪集》,词存五首。
中州集
公讳怀英字世杰宋太尉进之十一代孙父纯睦自冯翊来以从仕郎为泰安军录事参军卒官妻子不能归遂为奉符人公之在孕也太夫人梦道士吴筠来托宿及公生仪观秀整如神仙然少颖悟日授千馀言师亳社刘嵓老济南辛幼安其同舍生也尝试东府取解魁是后困于名场遂不以世务婴怀放浪山水间诗酒自娱箪瓢屡空晏如也夫人石氏徂徕先生之后亦能安贫守分既久乡豪杰有知公者稍料理之大定十年擢进士甲科调成阳军事判官汝阴令入为史馆编修应奉翰林学士出为泰定军节度使为政宽简不言而人化召为翰林学士承旨致仕大安三年九月年七十八终于家是夕有大星殒于所居之堂众惊视之而公已逝矣谥曰文献礼部閒閒公墓志云公之文似欧公不为尖新奇险之语诗似陶谢奄有魏晋篆籀入神李阳冰之后一人而已尝谓唐人韩蔡不通字学八分自篆籀中来故公书上轧钟蔡其下不论也小楷如虞褚亦当为中朝第一书法以鲁公为正柳诚悬以下不论也古人名一艺而公独兼之可谓全矣(皇叔永蹈伏诛公作诏云天下一家讵可窥于神器公族三宥卒莫逭于常刑非忘本根骨肉之情盖为宗社安危之计亦由凉德有失睦亲乃于间岁之中连致逆谋之起恩以义掩至于重典之亟行天高听卑殆非此心之得已兴言及此惋叹奚穷论者谓公之制诰百年以来亦当为第一间閒公作碑偶不及此故表出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吴兴人,字子寿,号竹斋。高宗绍兴三十年进士。仕宦四十余年,绌于王官。再入郡,三佐帅幕。平生嗜文字如性命。有《竹斋词》、《沈子寿文集》。
全宋诗
沈瀛,字子寿,号竹斋,吴兴(今浙江湖州)人。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进士。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主管吏部架阁文字(《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二)。淳熙四年(一一七七)知梧州(同上书职官七二之一七)。有《竹斋词》、《沈子寿文集》各一卷,已佚。事见《水心集》卷一二《沈子寿文集序》,清乾隆《湖州府志》卷一九、三一。
全宋文·卷五四一九
沈瀛,字子寿,号竹斋,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自太学登绍兴三十年进士。历任太平州、常州教授,主管吏部架阁文字,枢密院编修官,知梧州、江州,三佐帅幕。平生嗜文字若性命。有《沈子寿文集》、《竹斋词》(存)。见《水心文集》卷一二《沈子寿文集序》,《于湖集》卷一三,《艾轩集》卷二,《攻愧集》卷三七,《贵耳集》卷中,《入蜀记》卷一,《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七、选举二○之二二,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
徐峣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六二
徐峣,字次山,号竹溪,衢州龙游(今浙江衢州东)人。隆兴元年登进士第。淳熙初任无为军军学教授。历国子博士,以上殿坠笏降为朝奉郎、权通判建康府。后特复朝散郎致仕。学富才赡,尤长于诗,有《竹溪集》。见所撰《稽古阁记》,陈傅良《止斋文集》卷一四,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一八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0—1214 【介绍】: 宋台州临海人,字咏道,号竹村居士。博雅好古,购求古帖秘文,断刻坠简,积千余卷,校雠考订忘日夜。名流如王厚之、桑世昌,皆与之交。尝辑唐以前天台题咏为《天台前集》。
全宋诗
林师蒧(一一四○~一二一四),字咏道,自号竹村居士,临海(今属浙江)人。屡试不第。与李庚、楼钥、真德秀等人为师友。宁宗嘉定七年卒,年七十五。与李庚等裒辑增修《天台集》、《天台续集》,传于世。事见《竹村居士林君墓碑》、《四朝布衣竹村林君墓表》(《赤城集》卷一六)。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六二六二
林师点(一一四○——一二一四),字咏道,号竹村居士,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人。隐居不仕者数十年,讲学著书,所游皆名士。嘉定元年始为州学谕,七年卒,年七十有五。编纂有《天台前集》(存)、《天台续集》(存)。见陈耆卿《竹村居士林君墓表》、吴子良《四朝布衣竹村林君墓表》(俱见《赤城集》卷一六),李兼《天台前集序》(《天台前集》卷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永春人,初名伟,字叔张,号竹坡居士。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迁国子监簿,进《太祖政要论》。孝宗时除大理丞。时诸卿奏狱空,维之以所隶有狱事未竟,不书名。求补外,出知邵武军,历江西提学,皆有政声。尝与朱熹论学。卒年七十九。有《竹坡居士集》。
全宋诗
黄维之,字叔张,号竹坡居士。永春(今属福建)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除太学录,迁国子监簿。除大理丞。知邵武军。后历江西提学。卒年七十九。有《竹坡居士集》,已佚。事见《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一二。
全宋文·卷四九六二
黄维之,初名伟,以字行,后更字叔张,泉州永春(今福建永春)人。弱冠入太学,屡试占首。绍兴二十七年第进士,除太学录,迁国子监主簿。孝宗时,除大理寺丞。出知邵武军。光宗绍熙初,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寻以「任情蔑法」论罢。晚号竹坡居士。养闲十年,手不释卷,尝与朱熹论学。卒年七十九。著《太祖政要》十卷,有《竹坡居士集》。见《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一二,《宋会要辑稿》选举二六之九、职官七三之二、七三之三,《宋史·艺文志》二,《宋诗纪事补遗》卷四四。

人物简介

全宋诗
于革,字去非,号竹国,丰城(今属江西)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调武陵尉。累迁知房州。事见清同治《丰城县志》卷八、一五。今录诗四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2—1197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字端叔,人称万竹先生。高琼七世孙。受《》、《春秋》于程迥,与郡教授傅伯成交,乡学者数百人师事之。五上礼部不第,而门人俱显仕。博学能诗,尝作《变离骚》,又注解《》、《》、《春秋》、《论语》等。有《茶甘甲乙稿》。
全宋诗
高元之(一一四二~一一九七),字端叔,学者称万竹先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少贫,受学于沙随、程迥。乡学者数百人师事之。孝宗乾道四年(一一六八)领乡荐,五上礼部不第。宁宗庆元三年卒,年五十六。有《变离骚》及诗文集《茶甘甲乙稿》,已佚。事见《宝庆四明志》卷九、《攻愧集》卷一○三《高端叔墓志铭》,《延祐四明志》卷五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六二七○
高元之(一一四二——一一九八),字端叔,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受《》、《春秋》于沙随程迥。时傅伯成为郡教授,少许可,独折节与之交,繇是乡学者数百人师事之。五上礼部不第。有《变离骚九篇》、《荼甘甲乙稿》、《春秋义宗》,于《》、《》、《论语》及《后汉·历志》各有解。庆元三年卒,年五十六。尝结庐于万竹之间,人号万竹先生。见《攻愧集》卷一○三《高端叔墓志铭》,《宋元学案》卷二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3—1226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景初,号竹隐。少从朱熹学。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宁宗庆元初知漳州,创惠民局以济民病。历官至左谏议大夫,抗疏十有三,皆军国大义。左迁权吏部侍郎,历知知建宁、镇江府,全活饥民甚众。嘉定八年除宝谟阁直学士致仕。理宗即位,升直学士,落致仕,寻加宝文阁学士、龙图阁学士。卒谥忠简。有《竹隐居士集》。
全宋诗
傅伯成(一一四三~一二二六),字景先,其先济源(今属河南)人,迁居晋江(今属福建)。早年从朱熹学。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连江尉。试中教官科,授明州教授。历知闽清县、连江县。宁宗庆元初,召为将作监丞,出知漳州。历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成都路提点刑狱。入为工部侍郎,以沮开边出为湖广总领。嘉定元年(一二○八)拜左谏议大夫,以不附和史弥远出知建宁府,移知镇江府。八年致仕。宝庆二年卒,年八十四。谥忠简。有《竹隐集》,已佚。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七《龙学竹隐傅公行状》,《宋史》卷四一五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六三五五
傅伯成(一一四三——一二二六),字景初,号竹隐,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傅察孙。少从朱熹学,登隆兴元年进士第,调连江尉,迁明州教授。历知闽清、连江县。宁宗庆元初,召为将作监,进太府寺丞,出知漳州,复入为工部侍郎。嘉定初,拜左谏议大夫,权吏部侍郎,出知建宁、镇江二府。嘉定八年,除宝谟阁直学士、通奉大夫致仕。宝庆二年卒,年八十四,端平中谥忠简。著有《竹隐居士集》三十卷、《奏议》十卷、《耋志》六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台州天台人,字季可,号竹溪。孝宗淳熙十一年举特科。朱熹行部,知其贤,遂与定交。家甚贫,尝以葱汤麦饭款待朱熹,传为美谈。
全宋诗
徐大受,字季可,号竹溪,天台(今属浙江)人。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特科,终监行在草料场。事见《嘉定赤城志》卷三四。今录诗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