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笑容  拼音:xiào róng
含笑的面容。《西游记》第二五回:「我老孙生的是这个笑容儿,莫不成为你不见了甚么果子,就不容我笑?」也作「笑脸」。
《國語辭典》:笑容可掬  拼音:xiào róng kě jú
笑容满面的样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只见观察手持一卷书,笑容可掬。」《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方六老爷笑容可掬,同他站在一处,伏在栏杆上看执事。」
《国语辞典》:满面笑容(满面笑容)  拼音:mǎn miàn xiào róng
一脸笑容。《红楼梦》第一六回:「至檐下马,满面笑容,走至厅上,南面而立。」《文明小史》第二八回:「表兄迎了出来,满面笑容的招呼。」
分类:笑容
《国语辞典》:笑容满面(笑容满面)  拼音:xiào róng mǎn miàn
神情愉悦、充满笑容的样子。如:「他总是态度和蔼,笑容满面的对待部属。」
《漢語大詞典》:笑颜(笑顔)
笑容;笑脸。《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看他揎拳裸袖,两眼睁得铜铃也似,一些笑颜也没有,一句閒话也不説,却像箇怒气填胸,寻事发作的一般。” 叶圣陶 《倪焕之》四:“暖锅里依然蓬蓬地冒着热气,炽红的炭块仿佛盈盈的笑颜。”
分類:笑容笑脸
《漢語大詞典》:笑面
(1).笑容。 金 元好问 中州集·王革:“初,在 太原 作诗有‘赤心遭白眼,笑面得嗔拳’之句。”
(2).指带笑容的假面具。 清 曾廷枚 《古谚闲谭·嗔拳谚》:“ 江 淮 俗,每作诸戏,必先设嗔拳笑面,村野之人,以腊末作之,不知其所谓也。《岁时记》云‘邨人逐除’。今南方为此戏者,必戴假面,作勇力之势,谓之嗔拳。今谚云:‘嗔拳不打笑面。’似本此。”
《漢語大詞典》:倩笑
指女子美好的笑声或笑容。 潘漠华 《轿夫》诗:“倩笑的姑娘,烂漫活泼的童子……尽在我膝头展开的画册上鲜明地跳跃。”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八:“院里都十分安静,偶尔有一声女人的倩笑声。”
《漢語大詞典》:脸花(臉花)
指笑容。《太平广记》卷六九引《传记·张云容》:“脸花不绽几含幽,今夕阳春独换秋。”
分類:笑容
《國語辭典》:倩倩  拼音:qiàn qiàn
美好的样子。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诗:「披颜争倩倩,逸足竞骎骎。」
分類:笑容
《漢語大詞典》:满脸春色(滿臉春色)
比喻满脸充满喜悦的笑容。 茅盾 《子夜》二:“谈话自然又热闹起来,刚才发牢骚的 朱吟秋 和 陈君宜 也是满脸春色。”
《國語辭典》:含笑  拼音:hán xiào
1.面带笑容。《红楼梦》第八回:「忙上来打千儿请安。宝玉忙含笑携他起来。」
2.比喻花初开时。宋。苏轼 新城道中诗二首之一:「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國語辭典》:含笑花  拼音:hán xiào huā
植物名。木兰科含笑花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原产广东。叶互生,柄有细密毛茸。花被片六枚,黄白色,基部具紫斑,长椭圆状,有香味。除供观赏外,花亦可提炼香油。
《漢語大詞典》:笑口
指笑时口部形态,笑容。 南唐 冯延巳 《莫思归》词:“花满名园酒满觴,且开笑口对穠芳。” 清 姚鼐 《游瞻园和香亭同年兼呈东浦方伯及在座诸君》诗之六:“朱颜今已过,笑口古难开。” 鲁迅 《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有时则寻些小玩意儿来开开笑口,但这也就是得罪人。”
分類:形态笑容
《漢語大詞典》:笑言
(1).谓又说又笑;边说边笑。易·震:“震来虩虩,笑言哑哑。” 唐 韩愈 《自袁州还京行次安陆先寄随州周员外》诗:“行行指 汉 东,暂喜笑言同。”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裴珙:“ 珙 即大呼弟妹之名字,亦无应者,笑言自若。”
(2).笑话。太平广记卷一六四引 隋 侯白 《启颜录》:“ 秦 优旃 善为笑言,然合於道。”
(3).笑容与言语。 宋 曾巩 《司封郎中孔君墓志铭》:“君气仁色温,寡笑言。”
《國語辭典》:破颜(破顏)  拼音:pò yán
露出笑容。唐。李商隐 赠歌妓诗:「水精如意玉连环,下蔡城危莫破颜。」
《漢語大詞典》:含春
(1).含着春色。 南朝 梁简文帝 《列灯赋》:“草含春而动色,云飞采而轻来。” 隋 江总 《三善殿夜望山灯》诗:“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
(2).指带着笑容。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太太满脸含春説道:‘好叫老爷得知,俩媳妇都有了喜了。老爷説可乐不可乐?’”《明珠缘》第四一回:“盈盈粉面媚含春,疑是凌波出 洛神 。”
(3).带着春意。犹怀春。 五代 牛希济 《临江仙》词:“弄珠游女,微笑自含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