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银钩玉唾(銀鉤玉唾)
比喻他人的书法笔画有如银钩,遒劲有力;言谈有如吐玉,弥足珍贵。 宋 黄庭坚 《次韵钱穆父赠松扇》:“银鉤玉唾明茧纸,松萐轻凉并送似。”
《國語辭典》:银钩虿尾(銀鉤蠆尾)  拼音:yín gōu chài wěi
书法上称「乙」字的末趯为「虿尾」。银钩虿尾指趯法如银钩般的遒劲有力。
《漢語大詞典》:朱砂判(硃砂判)
用红色笔画的判官像。旧时迷信,认为可以辟邪。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先悼王善六合枪:“又善画硃砂判,尝於端午日刺指血点睛,故每多灵异。”
《漢語大詞典》:阳模(陽模)
笔画凸起的字模。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西国印书考:“后有 臺约尔 至 檳榔岛 ,悉心於华字,造阴模阳模,浇製成字,大小二种。”
《國語辭典》:一波三折  拼音:yī bō sān zhé
原指书法中一捺笔锋需转换三次方向,笔势曲折变化。语本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后用以比喻事情进行曲折多变,很不顺利。如:「这桩婚事一波三折,真是好事多磨。」亦形容文章结构的跌宕起伏多变化。如:「韩文公的议论文章,布局一波三折,文气充沛。」也作「一笔三过」。
《國語辭典》:楔形文字  拼音:xiè xíng wén zì
西元一八四五年英国人拉雅(Layard)在古亚述帝国国都尼尼微发现,为古代西亚一带所普遍使用的文字。所知以居住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人为最早使用者。以草茎和木头为笔,书写在湿软的泥砖上,笔画呈楔状,像钉头或箭头。故也称为「钉头文字」、「箭头文字」。之后的巴比伦人、亚述人、西台人等又相继沿用数个世纪。
分類:箭头笔画
《国语辞典》:卡片目录(卡片目录)  拼音:kǎ piàn mù lù
用卡片编成的目录。通常按照笔画的多寡,笔顺的点、横、竖、撇、折,英文字母的先后及图书分类法,顺序排列于卡片目录箱中,以便检寻资料。
《国语辞典》:笔画检字法(笔画检字法)  拼音:bǐ huà jiǎn zì fǎ
常见的中文辞书检索法。将所有的字头依笔画数多寡,由少至多依序排列。通常同一笔画序中之字再依部首序排列。
《国语辞典》:部首检字法(部首检字法)  拼音:bù shǒu jiǎn zì fǎ
依据部首分类及笔画多寡编排的检字法。部首观念,早见于秦代的〈苍颉篇〉,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所分的五百四十部则明其学理。自明代《字汇》与《正字通》采行二一四部首,清代《康熙字典》继续沿用,现今字辞书编辑多采此系统。且于部首、笔画外,另加上字序(如、-|丿フ)的条件。
《国语辞典》:一笔一画(一笔一画)  拼音:yī bǐ yī huà
每一个笔画。如:「他写字端端正正,一笔一画,丝毫不苟。」《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写字,真真看一笔一画,不许你潦草。」
分类:笔画
《国语辞典》:笔癖(笔癖)  拼音:bǐ pǐ
写字时个人书写点、捺、折、钩、弯、竖、挑等笔画的特别习性。如:「这是他的笔癖,不是一般人可以模仿的。」
《国语辞典》:笔力万钧(笔力万钧)  拼音:bǐ lì wàn jūn
1.形容诗文等作品所表现出的气势十分强大。如:「这部小说情节出奇,笔力万钧。」
2.形容书法笔画苍劲有力。如:「张老先生的草书笔力万钧。」
《国语辞典》:波磔点画(波磔点画)  拼音:bō zhé diǎn huà
书法的各种笔画,也用以代称书法。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
分类:书法笔画
《国语辞典》:卧人儿(卧人儿)  拼音:wò rén ér
楷书笔画中的「𠂉」,如「每」字的上端。
《漢語大詞典》:钩努(鉤努)
亦作“钩努”。 汉字笔画之一。指“刀”、“匀”、“菊”等字中去掉“丿”的写法。 唐 张怀瓘 《玉堂禁经·用笔法》:“刀,二曰钩努势,须圆角而趯,‘均’、‘匀’、‘旬’、‘勿’字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