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手记(手記)  拼音:shǒu jì
1.戒指。明。刘元卿《贤奕编。卷四。閒钞下》:「古者后妃群妾进御于君所,当御者以银环进之,娠则以金环退之,进者著右手,退者著左手,即今戒指,又云手记。」
2.亲笔所写的书信、笔记、日记等。《后汉书。卷一三。公孙述传》:「诏书手记,不可数得。」《元史。卷一九○。儒学传二。宇文公谅传》:「尝挟手记一册,识其编首曰:『昼有所为,暮则书之,其不可书,即不敢为,天地鬼神,实闻斯言。』」
《漢語大詞典》:笔受(筆受)
用笔记述别人口授的话。 宋 高承 事物纪原·道释科教·笔受:“ 太平兴国 七年六月,译经院成,译经詔梵学僧笔受缀文。” 宋 叶适 《温州新修学记》:“ 嘉定 七年, 留公 茂潜 来守,既修崇之,食增田焉。告诸生曰……诸生侧听,转相语,自学官及其父兄,皆请余笔受。”
《國語辭典》:笔谈(筆談)  拼音:bǐ tán
1.随兴书写,不拘文体的笔记文章。如宋。沈括著有《梦溪笔谈》。
2.以书写或输入文字沟通。如:「声带开刀那几天,我只能用笔谈的方式与人互动。」
《國語辭典》:丛谈(叢談)  拼音:cóng tán
记述各种琐碎事情的书。如桂苑丛谈、词苑丛谈。
《國語辭典》:杂志(雜志)  拼音:zá zhì
杂记。如清王念孙著有《读书杂志》。
《國語辭典》:杂志(雜誌)  拼音:zá zhì
介于报纸与书籍之间,定期出版的刊物。
《國語辭典》:笔录(筆錄)  拼音:bǐ lù
1.用笔记载登录。如:「他随身带著一本笔记本,以便随时笔录心得感想。」
2.依据口述而记录下来的文字。如:「审判笔录」、「讯问笔录」。
《國語辭典》:漫录(漫錄)  拼音:màn lù
随意的记录,如宋代吴曾著有《能改斋漫录》十八卷。
《國語辭典》:说部(說部)  拼音:shuō bù
旧指小说、戏曲以及民间说唱文学等著作。
《國語辭典》:札记(札記)  拼音:zhá jì
读书时摘记下来的要点或心得。如清代卢文弨有《龙城札记》、《钟山札记》。也作「劄记」。
《国语辞典》:书夹(书夹)  拼音:shū jiá
检束讲义、笔记的夹子。
《国语辞典》:泥孩儿(泥孩儿)  拼音:ní hái ér
泥塑的娃娃。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承平时,鄜州田氏作泥孩儿,名天下,态度无穷,虽京师工效之,莫能及。」也称为「泥人」、「泥娃娃」。
《漢語大詞典》:哲学笔记
列宁1895-1916年的笔记。共四十六篇。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体系的主要原则和内容,提出一系列创造性的见解。第一次明确提出辩证法、逻辑和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提出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
《漢語大詞典》:扎记(扎記)
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心得或随笔记事。 夏衍 《别桂林》:“ 广州 沦陷,失散了我苦心搜集了的文献和扎记。”
《漢語大詞典》:医话(醫話)
中医的随笔记录。内容记载读书体会、临症心得、学术评论、见闻掌故等。 清 陆以湉 撰有冷庐医话, 王士雄 撰有《潜斋医话》
《国语辞典》:陶庵梦忆(陶庵梦忆)  拼音:táo ān mèng yì
书名。明张岱著,八卷,属笔记丛谈式的小品文章。作者为明朝遗民,国破家亡,隐迹山林,经由忆旧、感怀而写成此书。书中记录了市民生活及戏剧资料,其刻划人物、叙事记游无不生动自然,引人入胜,为晚明小品文中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