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笔录(筆錄)  拼音:bǐ lù
1.用笔记载登录。如:「他随身带著一本笔记本,以便随时笔录心得感想。」
2.依据口述而记录下来的文字。如:「审判笔录」、「讯问笔录」。
《國語辭典》:漫录(漫錄)  拼音:màn lù
随意的记录,如宋代吴曾著有《能改斋漫录》十八卷。
《國語辭典》:说部(說部)  拼音:shuō bù
旧指小说、戏曲以及民间说唱文学等著作。
《國語辭典》:札记(札記)  拼音:zhá jì
读书时摘记下来的要点或心得。如清代卢文弨有《龙城札记》、《钟山札记》。也作「劄记」。
《国语辞典》:书夹(书夹)  拼音:shū jiá
检束讲义、笔记的夹子。
《国语辞典》:泥孩儿(泥孩儿)  拼音:ní hái ér
泥塑的娃娃。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承平时,鄜州田氏作泥孩儿,名天下,态度无穷,虽京师工效之,莫能及。」也称为「泥人」、「泥娃娃」。
《漢語大詞典》:哲学笔记
列宁1895-1916年的笔记。共四十六篇。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体系的主要原则和内容,提出一系列创造性的见解。第一次明确提出辩证法、逻辑和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提出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
《漢語大詞典》:扎记(扎記)
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心得或随笔记事。 夏衍 《别桂林》:“ 广州 沦陷,失散了我苦心搜集了的文献和扎记。”
《漢語大詞典》:医话(醫話)
中医的随笔记录。内容记载读书体会、临症心得、学术评论、见闻掌故等。 清 陆以湉 撰有冷庐医话, 王士雄 撰有《潜斋医话》
《国语辞典》:陶庵梦忆(陶庵梦忆)  拼音:táo ān mèng yì
书名。明张岱著,八卷,属笔记丛谈式的小品文章。作者为明朝遗民,国破家亡,隐迹山林,经由忆旧、感怀而写成此书。书中记录了市民生活及戏剧资料,其刻划人物、叙事记游无不生动自然,引人入胜,为晚明小品文中的杰作。
《国语辞典》:恒言录(恒言录)  拼音:héng yán lù
书名。清钱大昕撰,六卷。从经史、说文、广韵、笔记、诗文等采辑俚语方言,逐一推究其源流、变迁及讹谬。清张鉴、阮常生曾为此书作注释。
《漢語大詞典》:读书笔记(讀書筆記)
记述读书心得的笔记。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五:“普通笔记之中有关于读书心得的记述,这可称为读书笔记……比较古的有 宋 人 王应麟 的困学纪闻。” 李锐 《学生时代的毛泽东》:“他们结识以后,一时来往颇为密切,经常交谈读书心得,交换读书笔记。”
《漢語大詞典》:记事册(記事册)
记录史事的册籍。今称随事记录备忘的笔记。 清 叶燮 原诗·内篇:“若定律如此,是记事册,非自我作诗也。” 巴金 《将军集·将军》:“一个 中国 巡捕手里摊开一本记事册,问他叫什么名字。”
《漢語大詞典》:笔记本(筆記本)
用于做笔记和记事等的本子。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二章:“ 郭祥 抓过一看,是一个黄皮硬壳的笔记本,已经在口袋里磨损了。”
《國語辭典》:笔记小说(筆記小說)  拼音:bǐ jì xiǎo shuō
以人物为中心,具有情节结构的笔记体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