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鼓吹乐(鼓吹樂)  拼音:gǔ chuì yuè
为金革与竹木类吹打乐器的组合。源于汉代的鼓吹,后分为以唢呐为主的鼓吹乐与以管子为主的吹歌乐。
《漢語大詞典》:击擪(擊擪)
谓敲打金石和按捺箫管等乐器。指奏乐。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磬簫筝笛递相搀,击擪弹吹声邐迤。”
《国语辞典》:铿铿锵锵(铿铿锵锵)  拼音:kēng kēng qiāng qiāng
拟声词。形容琴瑟等乐器所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儒林外史》第五五回:「荆元慢慢的和了弦,弹起来,铿铿锵锵,声振林木。」
《国语辞典》:西班牙舞蹈  拼音:xī bān yá wǔ dào
一种具有特色的民族舞蹈。舞者以响板、小手鼓、吉他等乐器伴奏,音乐节奏明快,舞步动作强劲,易使观众精神振奋。有轻快的三步舞及西班牙吉普赛舞等。
《国语辞典》:掷地作金石声(掷地作金石声)  拼音:zhí dì zuò jīn shí shēng
金石声,指钟磬等乐器所发出的清脆优美的声音。掷地作金石声语本《晋书。卷五六。孙楚传》:「尝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形容文章辞句工巧华美、声调铿锵悦耳。也作「掷地有声」。
《国语辞典》:粗乐(粗乐)  拼音:cū yuè
用锣鼓等乐器所奏出的音乐,相对于弦管等声轻的音乐而言。
《漢語大詞典》:凤丝雁柱(鳳絲雁柱)
指琴筝等乐器上的弦和柱。借代琴筝等乐器。 宋 周邦彦 《垂丝钓》词:“愁几许,寄凤丝雁柱。”
分類:等乐乐器
《國語辭典》:二人转(二人轉)  拼音:èr rén zhuǎn
一种戏曲曲艺。流行于东北各地。以民歌、大秧歌为基础,吸收莲花落等演变而成。用唢呐、板胡、竹板、锣鼓等伴奏,由二人舞蹈说唱,以五至八支曲牌联缀,演唱故事。
《漢語大詞典》:吹吹打打
(1).谓吹奏笙箫、敲打锣鼓等乐器。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乱臣堂上掇着碗,俺倒去吹吹打打伏侍着他听。” 清 李渔 《意中缘·沉奸》:“论理该叫一班鼓乐,吹吹打打的拜堂纔是。”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外面忽然传来一阵非常热闹的吹吹打打的锣鼓唢呐声。”
(2).比喻吹嘘捧场。 白桦 《我歌唱如期归来的秋天》诗:“为‘四人帮’篡权吹吹打打的文艺早被人民唾弃,剧场里开始听到由衷的欢笑、哭泣和赞叹。”
《漢語大詞典》:鸾歌凤吹(鸞歌鳳吹)
指笙箫等乐曲声。 唐 王勃 《临高台》诗:“瑶轩綺构何崔嵬,鸞歌凤吹清且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