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字良叔,号自斋。史浩从子。孝宗淳熙十四年进士。初为咸宁尉,任满,唯多挟书籍以归。以杨简荐为庐陵宰,有能名。后守南安,为政尚安辑,蠲白撰钱以便民。守吉州,治如南安,蠲田租十八万。卒年八十。谥文靖。
全宋诗
史弥忠(?~一二四四),字良叔,号自斋先生(《宋元学案》卷七四),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进士(《宝庆四明志》卷一○)。初为咸宁县尉,监文思院门,知庐陵县。历知饶州(《宋史》卷一七六《食货上》四)、南安军、吉州。理宗绍定中,提举福建常平茶盐事(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二一)。历宝谟阁待制、龙图阁学士,以资政殿学士致仕。淳祐四年卒,赠少师、郑国公,谥文靖(《宋史》卷四三)。《延祐四明志》卷五有传。有集五○卷,已佚(《甬上宋元诗略》卷七)。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六八一九
史弥忠(一一六五——一二四四),字良叔,号自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史渐子,杨简门人。登淳熙十四年进士第。初为鄂州咸宁尉,官满归里,橐中装视赴官时为多。父怒,发视皆书帙。宰庐陵,知南安、吉州,均有能名。绍熙二年,提举福建常平盐茶事。淳祐四年九月卒,年八十,赐谥文靖。见《延祐四明志》卷五,《宋史》卷四三、二一四、四一九,《宋元学案》卷七四。
郑逢辰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七三二七
郑逢辰(?——一二四八),字伯昌,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昭先子。师事杨复。端平初,除将作监簿,继除司农丞、大宗正丞、金部郎官。淳祐初知衢州,有廉能声,旋为言者所劾去官。起为江西常平使者,以讨寇有功改刑使,召为吏部郎,改浙东提刑。八年卒。逢辰立朝,遇事敢言,奋发不避,时论伟之。见赵汝腾《提刑郑吏部墓志铭》(《庸斋集》卷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2—1266 【介绍】: 宋越州馀姚人,字元实。理宗绍定五年进士。为吴江主簿,日诣学宫与诸生讲论义理。知金坛县,严保伍,厘经界,结义役,赈流民,兴学校。累迁浙西提刑兼知常州,平反冤狱,击贪举廉。移江东提刑。度宗时,兼知临安府,以言罢。起知婺州卒。
全宋诗
孙子秀(一二一二~一二六六),字元实,馀姚(今属浙江)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调吴县主簿。历滁州教授,知金坛县,通判庆元府,知衢州、常州、婺州。景定二年(一二六一),由浙西提刑迁安抚使(《宝庆会稽续志》卷二)。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以太常少卿兼知临安府,寻罢。二年卒,年五十五。事见《咸淳临安志》卷四九、《黄氏日抄》卷九六、《安抚显谟少卿孙公行状》。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八○二七
孙子秀(一二一二——一二六六),字元实,馀姚(今浙江馀姚)人。绍定五年进士,调吴县主簿,辟淮东总领所中酒库,知金坛县。通判庆元府,主管浙东盐事。为左司兼右司,再兼金部,差知吉州。开庆初,为浙西提举常平,擢浙东提刑兼知婺州,移浙西、江东提刑。度宗即位,进太常少卿兼右司,兼知临安府,罢。起知婺州。咸淳二年卒,年五十五。见黄震《孙公行状》(《黄氏日钞》卷九六),《宋史》卷四二四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3—?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号则堂。家大酉子。以荫补官。历任监司及州府官。赐进士出身。累迁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军至临安近郊,拒绝于丞相吴坚告降檄文上署名。从吴坚使元,留馆中。宋亡,守志不仕。闻文天祥之妹因兄故没为女奴,倾囊赎之使归。精于《春秋》,以之授徒,每与诸生论宋朝兴亡,叹息流泪。元成宗即位,放还,赐号“处士”。有《春秋详说》、《则堂集》。
全宋诗
家铉翁(一二一三~?),号则堂,眉山(今属四川)人。以荫补官,累官知常州,迁浙东提点刑狱。入为大理少卿。度宗咸淳八年(一二七二)兼权知绍兴府、浙东安抚提举司事(《宋史》卷四六《度宗纪》)。召为枢密都丞旨。知建宁府兼福建转运副使。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知临安府、两浙西路安抚使(《四明文献集》卷五)。迁枢密都丞旨。二年,赐进士出身,签书枢密院事(《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元兵围临安,丞相吴坚、贾馀庆檄告天下守令以城降,铉翁独不联署。旋与贾、吴等充祈请使赴元被留,后改馆河间,以《春秋》教授弟子。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一二九四)放还,时年八十二(《全宋词》册四小传),又数年卒。著作今存《春秋集传详说》三十卷,诗文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则堂集》六卷。《宋史》卷四二一有传 家铉翁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编附卷末。
全宋文·卷八○六六
家铉翁(一二一三——?),号则堂,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大酉孙。以荫补官,累官知常州,有政声。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公事,入为大理少卿、直华文阁。以秘阁修撰充绍兴府长史,迁枢密都承旨,知建宁府兼福建转运副使,权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迁户部侍郎,权侍右侍郎。赐进士出身。德祐二年二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至临安近郊,丞相吴坚、贾馀庆檄告天下守令以城降,铉翁独不署名。奉使入北,羁留不返,义不出仕,以教书为业。元成宗即位,放还,赐号处士,又数年卒。铉翁学问该博,尤邃于《春秋》,著有《春秋集传详说》三十卷(存)、《则堂集》二十卷及《说易》、《孝经解义》等。见《宋史》卷四二一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潭州醴陵人,字同伯,号愚斋。从胡宏受《春秋》。宁宗嘉定十三年进士。授衡阳主簿,调龙泉尉,皆有惠政。迁四川制置司参议官。元兵入成都,大异从制置使丁黼巷战,身披数创昏死,次晨苏醒,免于难。迁大理寺丞,平反冤狱七。以召对极言时政得失,出知澧州。历提点广东、广西刑狱,所至奸吏屏息,凡可以为民兴利除害者,必奏行之。以秘阁修撰奉祠归。卒年八十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3 【介绍】: 宋福州人,字幼学,号留耕。宁宗嘉定七年进士。知临江军,赈荒有法。理宗朝历枢密副都承旨兼右司郎中,进对言天下大势,请帝反省,改善朝政,又极论边事。淳祐八年累官参知政事。寻罢知建宁府。
全宋诗
王伯大(?~一二五三),字幼学,号留耕,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进士。历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一之一九),知临江军,知池州兼权江东提举常平。理宗端平三年(一二三六),为枢密副都承旨兼左司郎中。淳祐四年(一二四四),迁吏部侍郎兼权中书舍人兼侍读。七年,擢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八年,出知建宁府。宝祐元年卒。《宋史》卷四二○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七四二○
王伯大(?——一二五三),字幼学,号留耕,福州(治今福建福州)人,嘉定七年进士。历知临江军、信阳军、池州。端平中累迁枢密副都承旨兼左司郎中。以直宝谟阁出知婺州,迁秘书少监,进太常少卿,升起居郎兼权刑部侍郎,提举宫观。淳祐四年召还,授权吏部侍郎兼权中书舍人,擢吏部尚书。七年,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次年拜参知政事。后出知建宁府。宝祐元年七月卒。尝修《秋浦新志》十六卷。见《直斋书录解题》卷八,《淳熙三山志》卷三一,《宋史》卷四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隆兴丰城人,字伯高,号后林。李修己子。宁宗嘉定十三年进士。授大宗正,以言罢,出知吉州。后以湖南提举摄帅曹,禁其地尚鬼之俗。官至中正大夫。有《后林遗稿》、《思过录》。
全宋诗
李义山,字伯高,号后林,丰城(今属江西)人。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进士。理宗淳祐间为大宗正丞,以言事出知吉州。十一年(一二五一),召为国子司业。后为湖南提举。宝祐间,为淮东运判(明隆庆《仪真县志》卷四)。有《后林遗稿》、《思过录》,已佚。事见《后村大全集》卷九八《李后林诗》、《宋元学案》卷七二。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七六七六
李义山,字伯高,丰城(今江西丰城)人,修己子。嘉定十三年进士,授大宗正兼金部。出知吉州,淳祐九年以受赃罪削三秩,后叶梦鼎为之平反。以湖南提举摄帅漕,禁尚鬼之俗。官至中正大夫。著有《后林遗稿》、《思过录》。见《宋史》卷四三、四一四《叶梦鼎传》,《宋史翼》卷二二。
余天任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七六八七
余天任,字子大,号退斋,庆元府昌国(今浙江定海)人,天锡弟。兄弟友爱,方贫时,率更衣以出,终岁同衾。淳祐十二年以两浙转运副使暂兼权临安府,官至兵部尚书。《宋史》卷四一九《余天锡传》有附传。又见《咸淳临安志》卷四九,《大德昌国志》卷六,《南宋制抚年表》卷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7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字子由,一作子申。史弥忠子。宁宗嘉定十三年进士。累擢刑部侍郎。理宗端平元年,金亡,宋欲乘机收复河南,嵩之持不可,因请祠归里。后师溃,复召用之,累拜参知政事,进右丞相兼枢密使。淳祐中封永国公。遭父丧起复,力主和议,为公论所不容,闲居十三年。卒谥忠简,改谥庄肃。恭帝德祐初,夺谥。
全宋诗
史嵩之(?~一二五六),字子由,一作子申,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进士。调光化军司户参军。理宗宝庆三年(一二二七),通判襄阳府。历知枣阳军、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嘉熙三年(一二三九),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江淮京湖四川军马。淳祐四年(一二四四),父丧起复,因力主和议,为公论所不容,閒居十三年。宝祐四年卒。有《野乐编》,已佚。事见《延祐四明志》卷五,《宋史》卷四一四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七六八四
史嵩之(?——一二五六),字子申,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弥忠子。嘉定十三年进士,调光化军司户参军。宝庆三年通判襄阳府。绍定元年以屯田功,权知枣阳军,累迁至京西、湖北制置使兼知襄阳府。端平元年,金亡,出兵收复河北,力陈非计。嘉熙三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两淮四川京西湖北兵马。淳祐四年遭父丧,起复,以其力主和议,为公论所不容,闲居十三年。宝祐四年卒。见《宋史》卷四一四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袁立儒,号溪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理宗时提点两浙刑狱(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四)。累除大宗正丞(《蒙斋集》卷八)。
全宋文·卷七九二七
袁立儒,号溪翁,又号建宁堂主,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曾任大宗正丞。淳祐二年除浙东提举,三年除侍右郎官,为两浙转运判官,升副使。后为福建提举,十二年移浙东提刑。宝祐中任福建路转运副使。见《会稽续志》卷二,《咸淳临安志》卷五○,《蒙斋集》卷八,道光《福建通志》卷九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9—1276 【介绍】: 宋随州随县人,祖籍开封,字祥甫。淳祐元年进士。开庆初主管两淮制置司事,屡败蒙古江淮大都督李璮。度宗咸淳间,以督师援襄阳无功罢官,旋复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恭帝德祐元年,固守扬州,抵抗元军,加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二年,守临安,城陷,苦战拒降,后突围东入海,至泰州被俘,遇害于扬州。
全宋诗
李庭芝(?~一二七六),字祥甫,祖籍汴(今河南开封),徙应山(今湖北广水),又徙随(今湖北随州)。理宗嘉熙末以策干荆师孟洪,权知建始县。淳祐初进士。宝祐中知真州(明隆庆《仪真县志》卷五)。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累迁两淮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扬州。六年,改京湖制置大使援襄阳,以襄阳城陷罢居京口。未几,起制置两淮。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加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宋亡,困守扬州,后被执殉难。《宋史》卷四二一有传。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谢奕修,字养浩,天台(今属浙江)人。理宗嘉熙三年(一二三九)知湖州(清同治《湖州府志》卷五)。淳祐间知永州、温州(清乾隆《温州府志》卷一七)。宝祐四年(一二五六)知婺州(《金华游录》)。五年,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开庆元年(一二五九)奉祠(《宝庆会稽续志》卷二)。
全宋文·卷七八七八
谢奕修,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人,采伯子,理宗谢皇后亲属。历通判临安府,知湖、婺、温、衢等州,两浙提举茶盐。宝祐四年以中奉大夫、太府卿除秘阁修撰、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开庆元年除集英殿修撰奉祠。见《宝庆会稽续志》卷二,《癸辛杂识》后集,《晞发遗集》卷下,《咸淳临安志》卷五○,《宋史》卷四六《度宗纪》,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婺州金华人,字华父,号裕斋。马之纯孙。理宗宝庆二年进士。从真德秀学。历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入觐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盗致寇三害。为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减租税,养鳏寡孤疾,兴学礼贤,辟召僚属,皆极一时之选。以资政殿大学士兼淮西总领,进同知枢密院事。度宗咸淳三年参知政事,五年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卒谥庄敏。
全宋诗
马光祖,字华父,一字实夫,号裕斋,金华(今属浙江)人。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进士,调新喻主簿。历知馀干县、高邮军、处州、临安府、建康府。咸淳三年(一二六七)拜参知政事。五年,进知枢密院事。《宋史》卷四一六有传。今录诗八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若琚,号懒翁。理宗淳祐十二年(一二五二)知南雄州。为释道冲方外友,曾撰《道冲禅师行状》。事见《痴绝道冲禅师语录》卷下。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七七八四
赵若琚,宗室,居都昌(今江西都昌)。宝庆二年进士,淳祐十二年官朝散郎、权知南雄州。见《宋史》卷二三九《宗室世系表》二五,隆庆《仪真县志》卷四,光绪《江西通志》卷二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衢州人,字德夫,号方山。理宗绍定二年进士。为著作佐郎、假司马光五规之名,条上时弊,词旨切直。宝祐四年,迁礼部侍郎、同签书枢密院事。与丁大全俱用事,为言者论罢。后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提举洞霄宫,褫职罢祠。度宗咸淳三年,追夺执政恩数,送信州居住,卒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