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石筏
大竹筏或大木筏。石,通“ 硕 ”。 元 王逢 《江边竹枝词》之七:“石筏横津蛟莫窥,近山张弩或眠旗。”
《骈字类编》:梁筏
元史张懋传丞相巴延南征其行阵以铧车弩为先而众军继之懋以勇鸷将弩前行凡所过山川道路险狭通梁筏平堑阱安营设伏出纳奇计巴延信用之擢为省都镇抚
《骈字类编》:雪筏
柳贯 题金显宗墨竹诗 若为梦里筼筜谷,直到扬州雪筏边。
《漢語大詞典》:溯筏
谓乘木筏逆水而上。 宋 王安石 《泝栰》诗:“泝栰开新屋,扶舆绕故园。”
《漢語大詞典》:罂筏
用罂和竹木做成的渡水筏子。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水灾》:“ 太宗 淳化 之岁,尝自七月至九月雨不止, 崇明门 外,皆浮甖栰以济。”
《漢語大詞典》:杭筏
渡水的筏子。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义解·智藏:“ 杭乌山 者, 越 俗言讹,合言 杭嵨 ,谓 浙江 所渡古用杭筏,到岸藏杭,故云嵨也。”
分類:渡水筏子
《國語辭典》:筏子  拼音:fá zi
水上行驶的竹排或木排。也有用牛羊皮、橡胶等制造的。《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萧云仙见无船只可渡,忙叫五百人旋即砍伐林竹,编成筏子。」也称为「小舟」。
分類:筏子工具
《骈字类编》:荻筏
北史魏南安王熙传熙弟略位给事黄门侍郎熙败略潜行自托旧识河内司马始宾始宾便为荻筏夜与略俱渡盟津钟陈书高祖纪齐师大溃追奔至于临圻其江乘摄山 山等诸军相次克捷虏萧轨东方老王敬宝李希光裴英起等将帅凡四十六人其军士得窜至江者缚荻筏以济 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主书见芦牌下
《骈字类编》:玉筏
李商隐 日高诗 镀镮故锦縻轻袘,玉筏不动便门锁。
《國語辭典》:扎筏子  拼音:zhā fá zi
找人顶罪或使人做代罪羔羊。《程乙本红楼梦》第六十回:「快把这两件事抓著理,扎个筏子!我帮你作證见!」也作「扎罚子」。
《漢語大詞典》:羊皮筏
用羊皮气囊联接而成的简单渡河工具,状如竹筏,故名。 叶圣陶 《从西安到兰州》:“ 黄河 上一个人蹲在羊皮筏上轻飘飘地浮过去了。”参见“ 浑脱 ”。
《國語辭典》:浑脱(渾脫)  拼音:hún tuō
1.自然完美没有雕琢的痕迹。如:「他的作品越到晚期越显浑脱圆成。」
2.将动物的皮整张剥下而做成的革囊或皮袋。可用以盛装物品、饮料,吹气后可为渡河的浮囊。《元史。卷一五四。石抹按只传》:「叙州守将横截江津,军不得渡,按只聚军中牛皮,作浑脱及皮船,乘之与战。」
3.用整张皮革做成的囊形帽子。《新唐书。卷三四。五行志一》:「太尉长孙无忌以乌羊毛为浑脱毡帽,人多效之,谓之『赵公浑脱』。」
4.流行于蒙古、中亚的舞蹈。舞者身著胡服,头戴浑脱毡帽表演。《旧唐书。卷一八九。儒学传下。郭山恽传》:「工部尚书张锡为谈容娘舞,将作大匠宗晋卿舞浑脱。」《新唐书。卷一一八。宋务光传》:「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曰『苏莫遮』,旗鼓相当,军阵势也;腾逐喧噪,战争象也。」
《漢語大詞典》:橡皮筏
用橡皮胶布制造的小船。可折合贮藏,使用时以贮备的二氧化碳或以压气机充气,使用方便,其用途与橡皮艇类似。
《韵府拾遗 虞韵》:小筏曰桴(小筏曰桴)
诗笺木曰箄竹曰筏小筏曰桴
《漢語大詞典》:械筏
古代捆枪成束而编成的渡水之具。武备志·军资乘·济水:“械筏者,以枪十条为束,一束力胜一人,且以五千条为率,为一筏。枪去鐏刃,鳞次而排,纵横缚之,可渡五百人。”
分類:渡水水之
《國語辭典》:作筏子  拼音:zuò fá zi
抓住某事当做藉口,藉题发挥。《红楼梦》第六一回:「今儿反倒拿我作筏子,说我给众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