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管 → 筦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808,分54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不管
管弦
主管
管内
管仲
总管
弦管
彤管
管领
管勾
歌管
管城
桩管
丝管
箫管
《國語辭典》:不管  拼音:bù guǎn
1.不看顾。如:「即使生活再苦再累,为人父母的也不会不管儿女。」
2.不理会。《红楼梦》第六五回:「自己除赚钱吃酒之外,一概不管,贾琏等也不肯责备他。」
3.不论。《红楼梦》第二九回:「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记得。」
4.不顾忌。《红楼梦》第六三回:「只见他们说笑不了,也不管尤氏在那里,只凭丫鬟们去伏侍,且同众人一一的游玩。」
5.不会。《董西厢》卷二:「僧行,有谁随俺?但请无虑,不管有分毫失赚。」
6.不准、不许。《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有一事最大,救取夫人,不管分毫有损害。……只管擒贼不管败。」
《國語辭典》:管弦  拼音:guǎn xián
管乐和弦乐。泛指音乐。《汉书。卷七六。韩延寿传》:「陈钟鼓管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武,设斧钺旌旗,习射御之事。」也作「管弦」。
《國語辭典》:主管  拼音:zhǔ guǎn
1.负责管理。如:「他主管货物的进出。」
2.泛指一组织内某一部门的负责人或职位。
《漢語大詞典》:管内
管辖的区域之内。 唐 白居易 《答刘济诏》:“所奏 茂昭 送卿管内百姓 殷进 等七人,奏前后事由具悉。”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四:“﹝ 刘仁恭 ﹞自破 太原 军於 安塞 城后,士兵精强,孩视邻道,发管内丁壮,号三十万,南取 鄴中 。” 清 陈霆 渚山堂词话卷一:“有 邵公序 者,薄游 江 湘 ,道其( 岳飞 )管内,因作《满庭芳》赠之。”
《国语辞典》:管仲  拼音:guǎn zhòng
人名。春秋时管夷吾。参见「管夷吾」条。
《國語辭典》:总管(總管)  拼音:zǒng guǎn
1.职官名。称督兵、守郡或管理特种事务的长官;高级宦官亦有总管太监的称谓。
2.仆役的总管理人。《红楼梦》第四回:「二则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夥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
《國語辭典》:弦管(絃管)  拼音:xián guǎn
弦乐与管乐。泛指音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久病新愈,气虚多声,倦视绮罗,厌闻弦管,思欲静坐养神。」
《國語辭典》:彤管  拼音:tóng guǎn
1.一种红管的笔。古代皇宫内的女史,以此记录后妃的事迹。以红色表赤心公正。《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序》:「女史彤管,记功书过。」
2.汉代尚书丞、尚书郎每月获赐的赤管大笔。后指在朝任官。《晋书。卷五五。列传。夏侯湛》:「入阊阖,蹑丹墀,染彤管,吐洪煇,干当世之务,触人主之威,有效矣!」《醉醒石》第一四回:「徒然殒遘渎,彤管愧莫收。」
3.指画笔。明。唐寅 题牡丹画诗:「谷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
《國語辭典》:管领(管領)  拼音:guǎn lǐng
掌管。《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就数内择有气力的大户充头目,自行管领。」
《國語辭典》:管勾  拼音:guǎn gōu
掌管。《宋史。卷三四七。郑穆传》:「未满告老,管勾杭州洞霄宫。」
分類:管理
《漢語大詞典》:歌管
谓唱歌奏乐。 南朝 宋 鲍照 《送别王宣城》诗:“举爵自惆悵,歌管为谁清?” 唐 李白 《自代内赠》诗:“犹有旧歌管,凄清闻四邻。” 宋 苏轼 《春夜》诗:“歌管楼臺声细细,鞦韆院落夜沉沉。”
分類:唱歌奏乐
《漢語大詞典》:管城
即管城子。 宋 杨万里 《霜寒》诗之二:“只缘 青女 降,便与管城疎。” 明 陆树声 《清暑笔谈》:“士大夫胸中无三斗墨,何以运管城?” 清 陈维嵩 《酬许元锡》诗:“昨宵饱看 冒 家灯,一寸管城老龙渴,掀髯狂作 许生 歌,食纸春蚕响不歇。”参见“ 管城子 ”。
分類:管城子
《國語辭典》:管城子  拼音:guǎn chéng zǐ
1.毛笔的代称。唐。韩愈 毛颖传:「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也称为「管城侯」。
2.泛指从事写作的人。《聊斋志异。卷一○。素秋》:「管城子无食肉相,其来旧矣。」
《漢語大詞典》:桩管(樁管)
储存保管。 宋 司马光 《乞罢免彼钱依旧差役札子》:“所有助役钱,令逐州桩管。” 宋 苏轼 《相度准备赈济第二状》:“於 江 淮 近便丰熟,州军、差官置场和糴白米五十万石,严赐指挥,须管数足,仍搬运至 真 、 扬州 桩管。” 宋 李纲 《与右相条具事宜札子》:“近闻有金字牌拨钱二十万緡、银二十万两、金三百两,赴 江州 桩管,听候朝廷指挥。取此犹可,若再取,即不堪命矣。”
分類:储存保管
《漢語大詞典》:丝管(絲管)
弦乐器与管乐器。泛指乐器。亦借指音乐。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入则歌姬舞女,击竹吹笙,丝管迭奏,连宵尽日。” 唐 杜甫 《赠花卿》诗:“ 锦城 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金 王若虚 《恒山堂记》:“每府僚宴集其上,綺罗照野,丝管沸天,游人指点咨嗟,邈在仙境。” 清 冯班 钝吟杂录·正俗:“古人之诗皆乐也,文人或不闲音律,所作篇什,不协於丝管。”
《國語辭典》:箫管(簫管)  拼音:xiāo guǎn
1.箫与管。《诗经。周颂。有瞽》:「既备乃奏,箫管备举。」《文选。潘岳。藉田赋》:「箫管嘲哳以啾嘈兮,鼓鞞𥐪隐以砰磕。」
2.单管的箫,即竖笛。《乐府诗集。卷六三。杂曲歌辞三。南朝宋。鲍照。升天行》:「凤台无还驾,箫管有遗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