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素支
箭靶名。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经玄蹄而雹散,歷素支而冰裂。” 李善 注:“玄蹄,马蹄也;素支,月支也。皆射帖名也。”射帖,矢之的。
分類:箭靶射帖
《漢語大詞典》:长垛(長垜)
(1).远距离的箭靶。 唐 张鷟 游仙窟:“ 五嫂 曰:‘ 张郎 射长垜如何?’”
(2).指远射。通典·选举三:“其课试之制,画帛为五规,置之於垜,去之百有五步,列坐引射,名曰长垜。”新唐书·选举志上:“ 长安 二年,始置武举。其制,有长垜、马射、步射、平射、筒射,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
《漢語大詞典》:射埻
土筑的箭靶。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九:“説文:‘射垛也。’广雅:‘埻,的也。即射堠也,以熊虎之皮饰其侧。’又云:‘制之以为埻。’《通俗文》:‘射堋曰埻,埻中木曰的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林中有栗堂射埻,甚閒敞,牧宰及英彦,多所游薄。”参见“ 射垛 ”、“ 射堋 ”。
分類:箭靶
《漢語大詞典》:扬触(揚觸)
谓箭先射中他物而后飞起触及箭靶。仪礼·大射:“司射西面命曰,中离维纲,扬触梱復,公则释获,众则不与。” 郑玄 注:“扬触者,谓矢中他物扬而触侯也。”
《漢語大詞典》:豹侯
箭靶的一种,因画豹为饰,故名。周礼·天官·司裘:“王大射则共虎侯、熊侯、豹侯,设其鵠。” 郑玄 注:“豹侯,卿大夫以下所射。” 清 吴伟业 《赠冯讷进士教授云中》诗:“絳帐县弓设豹侯,讲堂割肉操鼉鼓。”
分類:箭靶
《漢語大詞典》:布侯
布制的箭靶。仪礼·乡射礼:“凡侯,天子熊侯,白质;诸侯麋侯,赤质;大夫布侯,画以虎、豹;士布侯,画以鹿、豕。” 俞樾 群经平议·仪礼一:“虎、豹、鹿、豕言画,而熊、麋不言画,则熊侯、麋侯皆皮侯也。” 俞樾 群经平议·仪礼一:“皮侯者,以布为质以皮为饰也……兽侯不用皮为饰,则止是白布,故有布侯之名,布侯者,别以皮侯而言之也。”
分類:箭靶
《漢語大詞典》:赴质(赴質)
(1).奔赴目标。质,箭靶,引申指目标。 汉 王粲 《浮淮赋》:“凌惊波以高騖,驰骇浪而赴质。”
(2).前往对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田七郎:“俄闻御史家讼其叔姪,遂偕叔赴质。” 清 恽敬 《书获刘之协事》:“教匪大头目 安徽 太和 刘之协 以讼事赴质 河南 扶沟 。”
《漢語大詞典》:皮侯
古代以兽皮为饰的箭靶。《周礼·考工记·梓人》:“张皮侯而栖鵠。” 郑玄 注:“皮侯,以皮所饰之侯。” 贾公彦 疏:“天子三侯,用虎熊豹皮饰侯之侧,号曰皮侯。” 孙诒让 正义:“所谓皮侯,是侯侧之饰,及鵠并以皮为之,故专得皮侯之名也。”
分類:兽皮箭靶
《漢語大詞典》:准鹄(準鵠)
即正鹄。箭靶。引申为目标。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六》:“若乃志 伊 学 颜 之君子,固以内圣外王为準鵠,夫何本末偏枯之有!”
分類:箭靶目标
《國語辭典》:一语破的(一語破的)  拼音:yī yǔ pò dì
的,靶心,比喻关键之处。「一语破的」指一句话就切中关键要害。如:「他刚才对这件事的剖析,真是一语破的。」
《漢語大詞典》:移的就箭
移动箭靶靠近箭。比喻曲意迁就。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移的就箭,曲取相谐。”
《国语辞典》:正中红心(正中红心)  拼音:zhèng zhòng hóng xīn
射中箭靶的中心部位。如:「当他的箭正中红心时,立刻有人叫好。」《三国演义》第五六回:「休飞马往来,奔驰三次,扣上箭,拽满弓,一箭射去,正中红心。」
《国语辞典》:一言中的  拼音:yī yán zhòng dì
的,箭靶的中心。一言中的比喻说话正中对方的心意。《中国现在记》第一回:「你做摺子须要在此等地方著想,包管你一言中的,上头不能不准。」
《漢語大詞典》:格的
箭靶中心。《淮南子·兵略训》:“夫射,仪度不得,则格的不中。” 高诱 注:“格,射之椹质也;的,射準也。”
分類:箭靶中心
《漢語大詞典》:躲子
垛子。指箭靶。躲,用同“ 垛 ”。 明 陈与郊 《义犬记》第一折:“普天下的利害,偏我做当头阵的鎗刀;千万口的是非,偏我做箇大教塲的躲子。”
分類:箭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