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行篆
指带有篆书笔意的行书。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行草:“ 宋 人之书,吾尤爱 山谷 ,虽昂藏鬱拔,而神闲意穠,入门自媚。若其笔法瘦劲婉通,则自篆来。吾以 山谷 为行篆, 鲁公 为行隶, 北海 为行分也。”
《漢語大詞典》:篆记(篆記)
篆体印章。 明 张居正 《谢赐敕谕开银记疏》:“至於图章篆记之颁,虽先朝间有,若乃取义命词之重,则往牒希闻。”
分類:篆体印章
《漢語大詞典》:篆科
即篆书。《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山谷下》引 宋 黄庭坚 《因李君贶借示其祖西台草圣并书赋诗》:“篆科草圣凡几家,奄有 汉 魏 跨两 唐 。”参见“ 篆书 ”。
分類:篆书
《國語辭典》:篆书(篆書)  拼音:zhuàn shū
书体名:(1)广义的篆书,是指隶书以前的所有书体,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及小篆等;狭义的篆书则指大篆及小篆。相传大篆为周宣王太史籀所作;小篆为李斯取史籀大篆省改而成。现今所称的篆书,则多指小篆而言。(2)王莽时六书之一,即小篆。
《骈字类编》:珠篆
唐 罗隐 寄剡县主簿 金庭养真地,珠篆会稽官。
《漢語大詞典》:赐篆(賜篆)
皇帝给以题篆字。 宋 苏轼 《谢宣召入院状》之一:“玉堂赐篆,仰 淳化 之弥文;宝带重金,佩 元丰 之新渥。”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宝元元年:“ 皇祐 中,帝为篆其﹝ 王曾 ﹞墓碑曰‘旌贤之碑’,后又改其乡曰 旌贤 。大臣碑得赐篆自 曾 始。”
《漢語大詞典》:颉篆(頡篆)
指 秦 李斯 所作仓颉篇中的小篆字体。 元 雅琥 《上执政四十韵》:“历法 羲 经秘,书文 頡 篆新。”
《漢語大詞典》:鸿篆(鴻篆)
犹言鸿文巨著。《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九·凯容舞》:“肇迹缔基,义搮鸿篆。”
分類:鸿文巨著
《漢語大詞典》:宿篆
指隔夜点燃的盘香。 清 纳兰性德 《浪淘沙》词:“清镜上朝云,宿篆犹熏。一春双袂尽啼痕。那更夜来山枕侧,又梦归人。”
《國語辭典》:填篆  拼音:tián zhuàn
一种书法的体式。参见「填书」条。
《國語辭典》:填书(填書)  拼音:tián shū
一种书法的体式。用篆体书写,字间满密,其画重叠,多用于图书印记。元。郑杓《衍极。卷二。书要篇》:「盖古文有填书、麒麟、钟鼎。」元。刘有定。注:「曰填书,周媒氏以仲春之月,判合男女,以书内采之文,魏文帝使韦诞以题芳林苑中楼观。晋王廙、王隐并好之,隐以为字间满密,故谓之『填书』。」也称为「填篆」。
分類:书体
《韵府拾遗 肿韵》:篆冢
钱惟善篆冢歌序:云间善篆,以所书瘗之细林山中,题曰篆冢。注:云间谓朱芾孟辨也。
《漢語大詞典》:幽篆
墓志铭。 北魏 无名氏 《怀令李超墓志铭》:“式鏤沉石,託注幽篆。”
分類:墓志铭
《韵府拾遗 铣韵》:彝篆
齐书王俭传:诏曰:南昌公俭,宏谟盛烈,载铭彝篆,及赞朕躬,徽绩光茂。
《漢語大詞典》:还篆(還篆)
归还官印。谓去官离职。篆,借指官印。 明 徐渭 《王先生去思碑》:“至邑堂,召父老为宣解圣諭,使讼者内革,不先以楚。迨还篆,民不忍其去。”
《骈字类编》:爱篆(爱篆)
宋 苏舜钦 和永叔琅邪山庶子泉阳冰石篆诗 远休车骑步泉侧,酌泉爱篆移朝昏。
《漢語大詞典》:虫鱼篆(蟲魚篆)
指鸟虫书。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三年“ 契丹 以所献传国宝追琢非工,又不与前史相应,疑其非真” 胡三省 注引 宋 李心传 曰:“ 秦 璽者, 李斯 之虫鱼篆也,其围四寸。”
分類:鸟虫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