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维基
薛寀(1598年—1662年),字谐孟,号岁星,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明末政治人物。方山先生薛应旂之玄孙,祖父薛敷教,万历十七年进士。生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十一月十七日,四岁失母,九岁能作诗,十四补诸生,二十七丁父艰。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应天乡试,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进士,廷对注授知州,乞改武学教授,六年癸酉转南京助教,七年甲戌迁南京刑部主事,八年升刑部郎中,十年丁丑出知开封府。值寇乱,与熊文灿议剿抚不合,十一年冬自投劾归常州。归六年,甲申明亡,弃家为僧。以己名寀也,去冠,故去宀;去发,故去丿,因姓米氏,号米堆山和尚。亦署衲米,徜徉云水间,不问世事,清康熙二年甲辰(1662)腊月十二日病卒,年六十五。
《骈字类编》:米堆
唐书食货志河中有山号米堆运舟入三门雇平陆人为门匠执标指麾一舟百日乃能上
分类:米堆
《漢語大詞典》:聚米
(1).后汉书·马援传:“ 援 因説 隗嚣 将帅有土崩之埶,兵进有必破之状。又於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埶,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后因以“聚米”比喻指划形势,运筹决策。 北周 庾信 《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城垒画地,山林聚米。” 唐 刘知几 史通·点烦:“是以聚米为谷,贼虏之虚实可知;画地成图,山川之形势易悉。” 明 陈瑚 《李映碧廷尉遗地图》诗:“入 关 无復 萧丞相 ,聚米空思 马伏波 。” 清 钱谦益 《〈佟氏幽愤录〉序》:“时 佟公 为诸生与同舍 杨生 崑仁 筹边料敌,画灰聚米,慨然有扫犁之志。”
(2).米堆。形容矮小。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登月馆以望四海三山,皆如聚米縈带者矣。”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北临 恒碣 ,犹如聚米;南望 荆衡 ,纔同覆簣。”
《漢語大詞典》:京坻
诗·小雅·甫田:“曾孙之庾,如坻如京。”谓谷米堆积如山。后因以“京坻”形容丰收。《陈书·高祖纪上》:“以公贱宝崇穀,疏爵待农,室富京坻,民知荣辱,是用锡公衮冕之服,赤舄副焉。” 唐 刘禹锡 《送萧郎中李郎中充京西京北复粮使》诗:“尊俎成全策,京坻閲见粮。”《宋史·乐志十五》:“京坻丰衍,羣材乐育,诸侯述职,盛德服蛮夷。”
《国语辞典》:聚米为山(聚米为山)  拼音:jù mǐ wéi shān
汉光武帝亲征隗嚣,马援用米堆成山谷的形势,为帝讲解进军的策略。约似今日的沙盘演练。见《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传》。后用以指分析军事形势,运筹帷幄。
《国语辞典》:米蚤  拼音:mǐ zǎo
动物名。一种体圆无翅的昆虫。专藏于米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