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乾饭(乾飯)
1.干粮。墨子·备城门:“为卒乾饭,人二斗,以备阴雨。”后汉书·党锢传·羊陟:“帝嘉之,拜 陟 河南 尹。计日受奉,常食乾饭茹菜。”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贬误:“ 玄续 取乾饭食之。”
2.指米饭。晋书·齐王攸传:“居 文帝 丧,哀毁过礼,杖而后起。左右以稻米乾饭杂理中丸进之, 攸 泣而不受。”《西游记》第八五回:“是一庄村人家好善,蒸白米乾饭、白麺饃饃斋僧的。”《歧路灯》第一○五回:“他谋馆不成,喫大米乾饭,挖半截鸭蛋,箸头儿戳豆腐乳。”
分類:干粮米饭
《國語辭典》:浇头(澆頭)  拼音:jiāo tou
加在盛好的饭或面上的菜。主要是供调味和装饰之用。《红楼梦》第六一回:「你娘才下蛋呢!通共留下这几个菜上的浇头,姑娘不要,还不肯做上去呢!」也称为「飘马儿」。
《國語辭典》:盖饭(蓋飯)  拼音:gài fàn
指用碗盘等盛米饭,并在上面加菜而成。也称为「盖浇饭」。
分類:份儿米饭
《漢語大詞典》:砻饭(礱飯)
糙米饭。
《漢語大詞典》:轑饭(轑飯)
米饭的一种。做法是先将米煮一煮,捞出来放到蒸笼里蒸熟即成。 宋 陆游 《杂感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之八:“鬴中有轑饭,一饱吾何求?”自注:“ 吴 人谓饭不炊者为轑饭。轑,音劳。”
《国语辞典》:竹筒饭(竹筒饭)  拼音:zhú tǒng fàn
一种米食。将米置于竹筒内蒸熟,使米饭有竹的清香,称为「竹筒饭」。
《国语辞典》:油饭(油饭)  拼音:yóu fàn
一种炒制的米食。将蒸熟的米饭,放进爆香的佐料中炒拌均匀。习俗中,家中婴儿满月时,都会制作油饭,分享亲友。
《漢語大詞典》:粝糠
杂有糠秕的糙米饭。 宋 苏舜钦 《启事上奉宁军陈侍郎》:“虽裘葛不完,糲糠几废,亦未尝造謁有位,祈望恩奬。”
《漢語大詞典》:酴米
用米饭做的酒曲。 宋 朱肱 《酒经》:“秋冬及黍性陈硬,则先米而后汤,酒人谓之正汤。醖酿须酴米偷酸。”原注:“酴米,酒母也。今人谓之‘脚饭’。”
分類:米饭酒曲
《国语辞典》:方便米饭(方便米饭)  拼音:fāng biàn mǐ fàn
大陆地区指速食米饭,即经加工煮熟装于耐热塑胶袋中,食用前置于沸水中温热即可。
《国语辞典》:吃米不知米价(吃米不知米价)  拼音:chī mǐ bù zhī mǐ jià
每天吃米饭,却不知米的价钱。比喻一个人对周遭事物的不了解。如:「不要老是抱怨,你真是『吃米不知米价』,现在人浮于事,能有工作做就不错了!」
《国语辞典》:𣶐饭(𣶐饭)  拼音:pào fàn
将米加水重煮或用开水、汤浸泡成较稀的米饭。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一:「荒野中寒甚,烧柴,借半破瓷盂汤𣶐饭茅檐下,与汪伯彦同食。」也称为「泡饭」。
《国语辞典》:煲饭(煲饭)  拼音:bāo fàn
一种食品。以砂锅将米饭与菜肴同时煲煮而成,常见于粤菜餐馆。
《国语辞典》:烩饭(烩饭)  拼音:huì fàn
将菜炒熟后加太白粉勾芡,再放入米饭中,调匀煮熟入味后可食用的饭食。
《国语辞典》:糯米肠(糯米肠)  拼音:nuò mǐ cháng
一种台湾的食品。蒸熟的糯米饭,拌入佐料,再灌入猪肠内而成。也称为「大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