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生骑(生騎)
精锐的骑兵。 唐 康骈 剧谈录·李朱崖知白令公:“时 犬戎 列阵平川,以生骑数千伏藏山谷。”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请为都统,领兵数万,陈於平川。以生骑数千,伏山谷为奇兵。”
分類:精锐骑兵
《漢語大詞典》:角距
(1).牛角与鸡距。比喻武器或精锐部属。 唐 韩愈 《曹成王碑》:“ 希烈 北取 汴 郑 ,东略 宋 ,围 陈 ,西取 汝 ,薄 东都 。王坐南方北向,落其角距。”
(2).比喻党羽。 明 沈德符 野获编·佞倖·士人无赖:“至 正德 初, 刘瑾 用事, 焦芳 、 张綵 为之角距。” 清 钱谦益 《钱公神道碑铭》:“公禽其爪牙,落其角距。案 徐宣 之家属,弃市 东海 ,捕 侯览 之宾客,陈尸 济阴 。”
《漢語大詞典》:锐笔(鋭筆)
精锐的文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且《骚》所标,并据要害,故后进鋭笔,法於争锋。” 唐 李峤 《送骆奉礼从军》诗:“羽书资鋭笔,戎幕引英宾。”
分類:精锐文笔
《漢語大詞典》:头拨(頭撥)
明 代 景泰 年间为防御 蒙古 所建精锐部队名。 明 于谦 《宣府军务疏》:“查得 宣府 见撡军士……选其精壮者一万一千餘名,定为头拨,每名月加米一斗。”
《漢語大詞典》:属珊(屬珊)
辽 军卫名。选蕃汉精锐组成,以其珍若珊瑚,故名。辽史·兵卫志中:“皇后 述律氏 居守之际,摘 蕃 汉 精鋭为属珊军。 太宗 益选天下精甲,置诸爪牙为 皮室军 。合骑五十万,国威壮矣。”辽史·国语解:“ 应天皇后 从 太祖 征讨,所俘人户有技艺者置之帐下,名属珊,盖比珊瑚之宝。”
分類:精锐珊瑚
《漢語大詞典》:武锐(武鋭)
勇猛精锐。《文馆词林》卷六二引 三国 魏 曹丕 《伐吴诏》:“ 孙权 小丑,凭 江 悖暴,因有外心,凶顽有性。故奋武鋭,顺天行诛。”新唐书·王重荣传:“且 温 ( 朱温 )武鋭可用,杀之不祥。”
分類:勇猛精锐
《漢語大詞典》:精手
指精锐的兵卒。宋书·殷琰传:“简选千百精手。”南史·齐纪上·高帝:“ 王藴 将数百精手,带甲赴 粲 ,城门已闭,官军又至,乃散。”
分類:精锐兵卒
《漢語大詞典》:轻徒(輕徒)
精锐的步兵。司马法·定爵:“轻车轻徒,弓矢因御,是谓大军。”
分類:精锐步兵
《漢語大詞典》:霜锐(霜鋭)
借指精锐的士卒。宋书·孔觊传:“霜鋭五千,熊腾虎步。”
分類:精锐士卒
《漢語大詞典》:飙锐(飆鋭)
亦作“飇锐”。亦作“飈锐”。指勇猛精锐的军队。后汉书·西羌传论:“ 段熲 受事,专掌军任,资 山西 之猛性,练 戎 俗之态情,穷武思尽飇鋭以事之。”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 智高 乘飈鋭窃发,二 广 之民日徯官军至。”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然则穷武节、殫飇鋭以事之,奋伐罙入,圣心亦岂得已哉!”
《漢語大詞典》:皋貔
犹虎貔。比喻精锐部队。 南朝 梁元帝 《驰檄告四方》:“我是以董率皋貔,躬擐甲胄。霜戈照日,则晨离夺暉;龙骑蔽野,则平原掩色。”
分類:精锐部队
《漢語大詞典》:疾雷将(疾雷將)
唐 郑畋 所募精锐部队,行动迅速,锐不可当,号称“疾雷将”。新唐书·郑畋传:“明年,为 凤翔 陇西 节度使,募鋭兵五百,号‘疾雷将’,境中盗不敢发,发輒得。”
《漢語大詞典》:速锐(速鋭)
谓士卒精锐而行动快速。宋书·武帝纪上:“彼兵速鋭,计出万死。”
《漢語大詞典》:枭锐(梟鋭)
(1).勇猛精锐。 宋 苏舜钦 《内园使连州刺史知代州刘公墓志》:“公自负筑版,率梟鋭士建 小落门寨 ,开边远甚,詔书嘉之。”
(2).指勇猛精锐的士兵。 清 无名氏 《李姬传》:“ 椿 曰:‘ 士德 已入城,吾闻巷战将勇者胜,请以身当大敌。’乃自率梟鋭,直赴 士德 搏斗。”
《国语辞典》:轻卒锐兵(轻卒锐兵)  拼音:qīng zú ruì bīng
不披盔甲,行动迅捷的精锐部队。《战国策。燕策二》:「轻卒锐兵,长驱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