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糊口  拼音:hú kǒu
填饱肚子。比喻勉强维持生活。《魏书。卷三五。列传。崔浩》:「今既糊口无以至来秋,来秋或复不熟,将如之何?」《西游记》第八回:「北钜卢洲者,虽好杀生,祗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也作「糊口」。
《國語辭典》:糊口(餬口)  拼音:hú kǒu
填饱肚子。比喻勉强维持生活。《庄子。人间世》:「挫针治繲,足以糊口。」《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但是小生自小兀坐书斋,不谙其他生活,只得把这教学糊口度日,为之奈何?」也作「糊口」。
《高级汉语词典》:糊口  拼音:hú kǒu
食粥。引申为寄食、谋生
《漢語大詞典》:养家糊口(養家糊口)
谓勉强养活家人,使不饿肚。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四章:“父亲 李守忠 是一个庄稼人,为着养家糊口,每到农闲时候就自己做些瓦盆瓦罐放在土窑中烧熟,挑着走乡窜村叫卖。” 南新宙 《黄浦江的激流》:“我高兴极了,从此我就和大人一样当了工人,等我挣了工钱,就可以帮助养家糊口啦!”
《國語辭典》:食不糊口(食不餬口)  拼音:shí bù hú kǒu
吃不饱。形容生活穷困。唐。陈子昂 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流亡初复,贫鞠兼半,食不糊口,力未赡农。」也作「食不充口」。
《國語辭典》:趁口  拼音:chèn kǒu
1.随口。《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是个乖人,趁口答应道:『只要有好价钱,为甚不卖?』」
2.替人做事赚钱混饭吃。《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朋友家喜欢他有趣,顽耍去处,少他不得。也只好趁口,不是做家的。」
《漢語大詞典》:顾嘴(顧嘴)
犹糊口。大别山民歌《穷人小调》:“为的要顾嘴,从兵流到匪,哪知是做替死鬼,兵友啊,叫人真后悔。”
《国语辞典》:度口  拼音:dù kǒu
维生、糊口。《西游记》第六三回:「念动真言,唤出本国土地、城隍与本寺伽蓝们,三日送饮食一餐,与这龙婆度口。」
分类:维生糊口
《國語辭典》:赶嘴(趕嘴)  拼音:gǎn zuǐ
1.宾客未先约定而来。如:「他赶嘴而来,令人觉得意外。」
2.访友时正值用餐时间,便共同食用。如:「她来时我们刚好在吃饭,便也随意赶嘴用餐了。」
《漢語大詞典》:糊嘴
糊口
勉强维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