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昏莫
亦作“昬莫”。
(1).昏暗。引申为愚昧,糊涂。莫,“ 暮 ”的古字。《荀子·成相》:“门户塞,大迷惑,悖乱昏莫不知极。” 梁启雄 释:“此以日暮喻人之昏暗。”
(2).天晚。莫,“ 暮 ”的古字。汉书·济东王刘彭离传:“ 彭离 骄悍,昬莫私与其奴亡命少年数十人行剽,杀人取财物以为好。”汉书·淮南王刘安传:“每宴见,谈説得失及方技赋颂,昏莫然后罢。”
《漢語大詞典》:蒙汉(懞漢)
糊涂人。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狂谲:“ 王严光 颇有文才而性卓诡,既无所达,自称钓鰲客,巡歷郡县,求麻铁之资,云造钓具。有不应者,輒録姓名,藏于书笈中。人问将此何用,答曰:‘钓鰲之时,取此懞汉以充鰲饵。’”
分類:糊涂涂人
《漢語大詞典》:懜懜
昏昧糊涂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美人笑曰:‘相别几何,遂尔懜懜!危坐磨砖者,非子耶?’”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梦幻·自挽诗》:“ 虞山 赵子梁 ……夜梦若有人谓之曰:‘尔百日内当死,尚懜懜耶!’”
分類:昏昧糊涂
《漢語大詞典》:盲心
谓思想糊涂。语出 唐 韩愈 《代张籍与李浙东书》:“当今盲於心者皆是,若 籍 自谓独盲於目尔。”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三》:“画《泼克》的美术家说他们盲目盲心,所研究的只是十九世纪的美术,不晓得有新艺术真艺术。”
分類:思想糊涂
《國語辭典》:面糊(麵糊)  拼音:miàn hú
指面粉和水调成的糊状物,可制面制食品。
《漢語大詞典》:六迷
谓作诗的六种糊涂认识。 唐 皎然 诗式·诗有六迷:“以虚诞而为高古,以缓漫而为冲澹,以错用意而为独善,以诡怪而为新奇,以烂熟而为稳约,以气少力弱而为容易。”
《漢語大詞典》:闇人
(1).谓暗于人事,不懂人情世故。文选·嵇康〈幽愤诗〉:“曰余不敏,好善闇人。” 吕向 注:“常好善道而闇於人事。”
(2).昏聩糊涂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见成事而疑惑,动失计而多悔者,闇人也。”
《国语辞典》:一昧  拼音:yī mèi
1.糊涂的。《水浒传》第三七回:「背后有强人打劫,我们一昧地撞在这里。」
2.一味、一直,只专注于。《水浒传》第四○回:「只见那人丛里那个黑大汉,轮两把板斧,一昧地砍将来。」也作「一味」、「一迷」、「一谜」、「一密里」、「一觅的」。
《国语辞典》:好呆(好呆)  拼音:hǎo dāi
很笨、糊涂。《西游记》第七回:「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觔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
分类:糊涂
《漢語大詞典》:迷意
糊涂的见识。后汉书·张敏传:“愚心所不晓,迷意所不解。”《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只缘自意有高仾,迷意凡心难得至。”
分類:糊涂见识
《國語辭典》:没理会(沒理會)  拼音:méi lǐ huì
理会,明白、懂得、知道。没理会指不明白事理、不懂事。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四折:「好个没理会的先生!待我自家过去。」
分類:明白糊涂
《漢語大詞典》:酒头(酒頭)
好酒糊涂,被欺而不自知的人。《水浒传》第一○四回:“那赢的,意气扬扬,东摆西摇,南闯北踅的寻酒头儿再做。身边便袋里、搭膊里、衣袖里,都是银钱。” 清 翟灏 通俗编·品目:“今游闲子挟财逐匪队,屡被欺脱,不自知者,俗谓之酒头,又因糟而变也。”亦作“ 酒糟头 ”。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一折:“可知我这个酒糟头,不识你这拖刀计。” 清 蒋士铨 临川梦·续梦:“那壁厢坐着个酒糟头,醒耳听驴叫。”《豆棚闲话·党都司死枭生首》:“团练一见 朱伯甫 ,果然是个酒糟头。”
分類:好酒糊涂
《漢語大詞典》:鹘囵(鶻圇)
亦作“ 鶻沦 ”。亦作“ 鶻崙 ”。
(1).完整;整个儿。 宋 朱熹 《答杨至之书》:“圣人之言固浑融,然其中自有条理,毫髮不可差,非如今人鶻圇儱侗无分别也。”朱子语类卷六五:“乾之静专动直,都是一底意思,他这物事虽大,然无间断,只是鶻沦一个大底物事,故曰大生。” 宋 杨万里 《题李子立知县问月台》:“初头混沌鶻崙样,阿谁凿开一为两。”
(2).糊涂,不明事理。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 澶渊 之役, 毕士安 有相公交取鶻崙官家之説。”
《漢語大詞典》:迷见(迷見)
(1).见识糊涂。 唐 孟郊 《答姚怤见寄》诗:“贤哲不苟合,出处亦待时;而我独迷见,意求异士知。”
(2).指糊涂的见解。 梁启超 《论希腊古代学术》第二章:“虽然,其揭櫫理性,而以六根六尘所接构者为迷见,一也。”
《漢語大詞典》:迷朦
糊涂蒙昧。
分類:糊涂蒙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