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惛谬(惛謬)
糊涂荒谬。《晋书·庾翼传》:“虽皆前宰之惛谬, 江 东事去,实此之由也。”
分類:糊涂荒谬
《國語辭典》:呆气(獃氣)  拼音:dāi qì
傻气。《红楼梦》第三五回:「怪道有人说他们家宝玉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
《國語辭典》:慁慁  拼音:hùn hùn
昏乱。唐。元结〈述命〉:「圣贤者兢兢然犹伤命性,愚惑者慁慁然遂忘家国。」
分類:糊涂
《漢語大詞典》:昧错(昧錯)
糊涂出错。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一》:“小子一时昧错,以为他閒言,不觉推其奸意。”
分類:糊涂出错
《漢語大詞典》:瞢滞(瞢滯)
糊涂固执。宋书·何尚之传:“但 淑 逸操偏迥,野性瞢滞,果兹冲寂,必沉乐忘归。”
分類:糊涂固执
《國語辭典》:没正经(沒正經)  拼音:méi zhèng jing
1.没规矩。《石点头。卷四。瞿凤奴情愆死盖》:「我的儿,不是做娘的没正经;你且想人生一世,草生一秋,若不图些实在的快活,可不是枉投了这个人生。」
2.糊涂、不正常。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一折:「(刘封云)父亲,你没正经,您孩儿主张了便罢!又叫他来怎的?」《醒世姻缘传》第九二回:「老人心性渐渐的没了正经,饮食不知饥饱。」
《國語辭典》:冥子里(冥子裡)  拼音:míng zi lǐ
暗地里。宋。无名氏〈误桃源〉词:「秀才冥子里,銮驾幸并汾。恰似郑州去,出曹门。」
《國語辭典》:皮灯笼(皮燈籠)  拼音:pí dēng lóng
1.比喻黑暗。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九。阑驾上书》:「官吏黑漆皮灯笼,奉使来时添一重。」
2.比喻糊涂愚笨的人。元。王晔〈水仙子。风流双渐惯轮铡〉曲:「小机关背地里商量下,把俺做皮灯笼看待咱。」也作「皮灯毬」。
《國語辭典》:老忘浑(老忘渾)  拼音:lǎo wàng hún
老糊涂,老是把事情忘得一乾二净。元。无名氏《替杀妻》第二折:「母亲又无甚症候,咫尺有些老忘浑。」也作「老混忘」。
《國語辭典》:老糊涂(老糊塗)  拼音:lǎo hú tu
1.年老而不明事理。《红楼梦》第一六回:「可是呢,我也老糊涂了。我听见上上下下吵嚷了这些日子,什么省亲不省亲,我也不理论他去。」
2.责骂迷糊而健忘的人。《文明小史》第四五回:「我如何忘了?真真老糊涂!」
《漢語大詞典》:震聋发聩(震聾發聵)
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受到启发。 刘心武 《写在水仙花旁》一:“一旦有满足这种要求的作品出现,形同震聋发聩,会引起强烈的反响。”
《國語辭典》:振聋发聩(振聾發聵)  拼音:zhèn lóng fā kuì
比喻大声疾呼,以唤醒愚昧的人。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故为此语以晓之。」也作「发聋振聩」。
《漢語大詞典》:贼馄饨(賊餛飩)
詈词。骂人糊涂。《金瓶梅词话》第一回:“贼餛飩,不晓事的,你赁人家房住,浅房浅屋,可知有小人囉唣!”
《漢語大詞典》:僓僓
糊涂、昏乱的样子。《孤儿记·识语》:“呜呼!是则国民心理之所关,而徒致憾於天心之僓僓者为无当也。”
分類:糊涂昏乱
《漢語大詞典》:无清头(無清頭)
(1).方言。谓脑子糊涂。《海上花列传》第五回:“ 蕙贞阿哥 覅筛哉,俚吃仔酒要无清头个,请 王老爷 用两杯罢。”
(2).方言。谓(言行)越轨,不正经。《海上花列传》第八回:“搭耐説説末就无清头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