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马使(馬使)
乘快骑传递紧急文书的使者。三国志·蜀志·黄权传:“马使奔驰,交错於道。” 唐 赵璘 因话录·角:“蕃法刻木为印,每有急事,则使人驰马赴赞府牙帐,日行数百里,使者上马如飞,号为马使。”
《国语辞典》:事急  拼音:shì jí
事情紧急、危急。《三国演义》第二回:「董重知事急,自刎于后堂。」《醒世恒言。卷二二。张淑儿巧智脱杨生》:「元礼顾不得别人,事急计生,耸身跳出后窗。」
《漢語大詞典》:飞檄(飛檄)
(1).速递檄文。《晋书·慕容暐载记》:“飞檄三辅,仁声先路,获城即侯,微功必赏。”新唐书·裴寂传:“ 寂 无它才,惟飞檄郡县,促入屯垒相保赘。” 郭沫若 《孔雀胆》第四幕:“我一定要收拾东兵,飞檄西 洱 。”
(2).紧急檄文。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允降》:“班师回去传飞檄,看大将旌旗云外直。”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三年:“时飞檄载道, 弥远 益恇悚,中夜,欲自沉於池,其妾见而持之,乃止。”
分類:紧急檄文
《國語辭典》:严重(嚴重)  拼音:yán zhòng
1.严谨持重。《后汉书。卷四五。袁安传》:「安少传良学,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
2.尊重、敬重。《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郭解传》:「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
3.情势紧急危险。如:「事态严重」、「问题相当严重」。
《國語辭典》:金牌  拼音:jīn pái
1.宋朝驿传中有金字牌急脚递,以木牌朱漆金字,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馀里。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称为「金牌」。见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一。官政一》。后金牌指皇帝发给官员以示其职权,或使其可便利行事的信物。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老夫身居台省,职掌刑名,势剑金牌,威权万里。」
2.运动竞技得第一名的奖牌。如:「奥运体操项目的金牌,大都由共党国家领得。」
《國語辭典》:告急  拼音:gào jí
1.因急难而请求紧急救援。《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2.情势紧张危险。《三国演义》第二回:「表章雪片告急,十常侍皆藏匿不奏。」
《漢語大詞典》:孔棘
(1).很紧急;很急迫。《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 玁狁 孔棘。” 郑玄 笺:“孔,甚也;棘,急也。”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五:“边事孔棘,御史有疏云:‘虏虽强,而必亡之势已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亓韩:“王事孔棘,且君命不宿於家,不可以弟故迟君命。” 章炳麟 《军政府讨满洲檄》:“我国民伯叔兄弟,亦既烛其奸慝弗为惑乱,以胡寇孔棘之故,惟奋起逐北,摧其巢穴,以为中华种族请命。”
(2).艰危;困窘。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伊皇祖之弱辰,逢时艰之孔棘。” 宋 叶适 《梁父吟》:“喟余生之孔棘兮,邈不及夫七十二君。” 明 李沂 《湾头虎》诗:“朝逐虎,暮逐虎,逐虎不得官长怒。穷民孔棘,匪惟伊虎之故。”
《漢語大詞典》:孔殷
(1).众多;繁多。书·禹贡:“ 江 汉 朝宗于海,九江孔殷。” 曾运乾 正读:“孔,甚也。殷,盛也。”《魏书·乐志》:“及 孝昌 已后,世属艰虞,内难孔殷,外敌滋甚。” 明 张居正 《敕建慈寿寺碑文》:“乃营宝刹,於兑之方,左瞰都城,右眺崇岗。力出于民,财出于府,费虽孔殷,民不与苦。”
(2).很紧急;很急迫。清史稿·德宗纪一:“归政伊邇,时事孔殷,密摺封奏,请仍书皇太后圣鉴,披览后施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宣统三年十月十三日第一军总统冯国璋致内阁陆军部电》:“又地方款项一空,宏大规模,废弃可惜。工匠薪餉,待发孔殷。必有筹维,方能举办。”
《國語辭典》:窘急  拼音:jiǒng jí
困窘危急。《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郭解传》:「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也作「窘迫」、「窘促」。
《國語辭典》:煎迫  拼音:jiān pò
煎熬逼迫。《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漢語大詞典》:急递(急遞)
(1).古时的快速驿递。用于传送紧急文书。新唐书·李绛传:“枢密使 刘光琦 议遣中人持赦令赐诸道,以裒馈餉, 絳 请付度支盐铁急递以遣,息取求之弊。”资治通鉴·后唐潞王清泰元年:“ 安远 节度使 符彦超 奴 王希全 、 任贺儿 ……夜叩门称有急递, 彦超 出至听事,二奴杀之。” 胡三省 注:“军期紧急,文书入递不容稽违晷刻者,谓之急递。递,邮传也。”亦称“ 急脚递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驛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 熙寧 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之羽檄也。”
(2).指急速传递文书的人。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 义问 离 镇江 三十里,至 下蜀镇 ,有急递云:‘官军败退。’”
《漢語大詞典》:机速(機速)
(1).机敏。南史·恩倖传·戴法兴:“ 尚之 甚聪敏,时百姓欲为 孝武 立寺,疑其名。 尚之 应声曰:‘宜名 天保 。云:《天保》,下报上也。’时服其机速。”魏书·尒朱荣传:“擢其渠帅,量力授用,新附者咸安。时人服其机速。”
(2).指机密紧急的事。隋书·李德林传:“未几而三方构乱,指授兵略,皆与之参详。军书羽檄,朝夕填委,一日之中,动逾百数。或机速竞发,口授数人,文意百端,不加治点。”宋史·理宗纪二:“丁巳,詔以 余玠 为 四川 宣諭使,事干机速,许同制臣共议措置,先行后奏。”
《國語辭典》:告警  拼音:gào jǐng
报告危急的消息,请求援助或加强戒备。《南齐书。卷三。武帝本纪》:「往以边虞告警,故沿时损益。」
《國語辭典》:急用  拼音:jí yòng
急切需用。《儿女英雄传》第一三回:「再从门生那里扣存,也是一样。此时且应老师的急用。」
《國語辭典》:应急(應急)  拼音:yìng jí
应付紧急的需要。《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就使题目不是他出的,请他多拟几款条对,也可应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