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檄羽
羽檄。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 唐 刘长卿 《罢摄官后将还旧居留辞李侍御》诗:“草映翻营緑,花临檄羽飞。”参见“ 檄 ”。
《漢語大詞典》:加急
变得更急或更剧烈。例如:枪声又突然地加急起来。
必须加紧处理的;特别紧急的。例如:加急电报。
《漢語大詞典》:塘报(塘報)
(1).军事情报。亦指专职传递紧急军情报告的人。 明 单本《蕉帕记·陷差》:“小官今日见塘报,那 兀朮 会同 刘豫 围住 白鹿冈 一带了。”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塘报:“今军情紧急走报者,国初有刻期百户所,后改曰塘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誓师》:“忽接塘报,本月二十一日北兵已入 淮 境。” 清 李渔 《比目鱼·骇聚》:“昨日,左营裨将有塘报寄来。” 清 钱谦益 《承事郎郭君墓志铭》:“ 魏潭 至 荔川 数百里,举烽燧,设塘报,一夕数惊。”
(2).邸报。 明 张居正 《奉谕拟辽东赏功疏》:“该同官大学士 吕调阳 等,録示阁中题稿,并该镇塘报,传奉圣意,欲臣议拟处分。”明史·陈新甲传:“一日,所遣职方郎 马绍愉 以密语报, 新甲 视之置几上。其家僮误以为塘报也,付之抄传。於是言路譁然。”
(3). 清 代自京至省,驿站设有塘兵,沿途接替递送。后来发行报纸,塘报废。
(4). 浙 东一带赛会时,由一个化装的孩子骑马先行,预示赛会队伍即将到来,称“塘报”。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
《国语辞典》:飞票(飞票)  拼音:fēi piào
紧急捕捉犯人的传票。《醒世姻缘传》第一二回:「那一日闻得那大尹死了,恐怕些虎狼衙役都逃散了,不发牌,也不发飞票,带著了二、三十名兵快,巡到武城县来。」
《漢語大詞典》:羽报(羽報)
紧急军情的报告。《天雨花》第十四回:“闻説明朝方审问,朝中羽报报军情。”参见“ 羽檄 ”。
《國語辭典》:羽檄  拼音:yǔ xí
古代军中紧急的文书。古时徵兵、徵召的文书,上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史记。卷九三。卢绾传》:「陈豨反,邯郸以北皆豨有,吾以羽檄徵天下兵,未有至者,今唯独邯郸中兵耳。」《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一》:「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也称为「羽毛书」、「羽书」。
《漢語大詞典》:急干(急幹)
紧急的差事。 宋 洪迈 《夷坚支志戊·刘黄二道人》:“适有急干,故冒夜入城,愿借一宿而去。”
分類:紧急差事
《國語辭典》:急智  拼音:jí zhì
临急应变的才智。《醒世恒言。卷一四。闹樊楼多情周胜仙》:「见那女孩儿叫声:『哥哥,你是兀谁?』朱真那厮好急智,便道:『姐姐,我特来救你。』」
《漢語大詞典》:抢险(搶險)
险象发生或将发生时紧急救护。 草明 《乘风破浪》十一:“他们班几个人都来参加了抢险的战斗。”
《國語辭典》:警讯(警訊)  拼音:jǐng xùn
危险、警告的讯号。如:「发烧是身体对病菌入侵所发出的警讯。」
《漢語大詞典》:筋急
中医学病证名。表现为筋脉紧急不柔,屈伸不利。多因体虚受风寒及血虚津耗,筋脉失养所致。见于破伤风、痉病、痹、惊风等症。
《漢語大詞典》:水紧(水緊)
(1).谓水势急。说郛卷四四引 唐 无名氏《炀帝开河记》:“ 孟津 水紧,沧海波深,若泛巨舟,事有不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逢舟》:“风急水紧,捨生来救人。”
(2).水源紧张,水少。 柳青 《狠透铁》七:“这几天水紧,他在那里看水哩,离不开的。”
(3).方言。喻情况紧急。 黄谷柳 《虾球传·出海》:“他突然听见有人在他的耳边说:‘ 王狗子 ,水紧!快走!’”
《国语辞典》:万急(万急)  拼音:wàn jí
非常紧急。如:「这是万急的消息,非火速送达不可。」
分类:紧急
《漢語大詞典》:强征
强迫征收为公共事业;尤指用强征入伍的方法征召。例如:强征海员。
行使权力征用(如为公或紧急使用)例如:强征过路的汽车去追赶。
《漢語大詞典》:警耗
犹警报。关于情况紧急的音信。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四川铁路案档案》:“商学全体欢迎备至,是 川 民反抗朝廷不过少数。惟 眉 嘉 一带颇有警耗,具详昨夕电奏稿。” 郭孝成 《广西光复记》:“ 桂林 自得 武昌 警耗,官场恐慌异常,而人民之希望民军,颇有时雨之切。”
《國語辭典》:急件  拼音:jí jiàn
需要快速送达或尽快处理的紧急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