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疴痒(疴癢)
(1).疾病痛痒。 宋 苏轼 《决壅蔽策》:“疾痛疴痒动於百体之中,虽其甚微,不足以为患,而手随至。”
(2).喻事之紧要者,犹痛痒。 清 龚自珍 《武进庄公神道碑铭》:“今数言幸而存,皆圣人之真言。言尤疴痒关后世,宜贬须臾之道,以授肄业者。”
《國語辭典》:要公  拼音:yào gōng
紧要的公事。如:「因有要公,故不克前来。」
分類:紧要公事
《國語辭典》:急变(急變)  拼音:jí biàn
非常的变故。《汉书。卷六六。车千秋传》:「千秋为高寝郎,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谮败,久之,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
《國語辭典》:中肯  拼音:zhòng kěn
比喻言词切实扼要,恰到好处。《明史。卷二一三。张居正传》:「间出一语辄中肯,人以是严惮之。」《文明小史》第一五回:「你们的话,说来说去,据我看来,直截没有一句话中肯的。」
《漢語大詞典》:急疾
(1).快速;急切。吕氏春秋·论威:“凡兵欲急疾捷先……急疾捷先,此所以决义兵之胜也。”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种穀:“穫,不可不速,常以急疾为务。” 唐 白居易 《除李绛平章事制》:“况朕薄德,不逮先王,是用急疾於求贤,置之於左右。” 茅盾 《多角关系》十二:“他急疾地旋转身去。”
(2).指紧要之事。《晋书·顾和传》:“况今日艰难百王之弊,尚书令礼已过祥练,岂得听不赴急疾而遂罔极之情乎!”
(3).谓性情褊急。汉书·地理志下:“ 沛 楚 之失,急疾顓己,地薄民贫,而 山阳 好为姦盗。” 颜师古 注:“急疾顓己,言性褊狭而自用。”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长沙太守汝南郅恽》:“ 汝南 , 楚 之界也,其俗急疾有气决。”
《國語辭典》:马封(馬封)  拼音:mǎ fēng
古时驿站致送公文所用的封套。如:「使者马不停蹄,费了三日才追回密函,但马封已被拆过。」
《漢語大詞典》:要最
(1).谓最为重要,紧要。 三国 蜀 诸葛亮 《与陆逊书》:“家兄年老,而 恪 性疏,今使典主粮穀,粮穀军之要最,僕虽在远,窃用不安。” 清 梅曾亮 《户部郎中汤君墓志铭》:“大抵言军国利病,吏治要最。”
(2).引申指要义。晋书·郭璞传:“ 璞 撰前后符验六十餘事,名为《洞林》。又抄 京费 诸家要最,更撰《新林》十篇,《卜韵》一篇。”《魏书·术艺传·殷绍》:“臣前在东宫,以状奏闻,奉被 景穆皇帝 圣詔,敕臣撰録,集其要最。”
《漢語大詞典》:至务(至務)
最紧要的事务。《汉书·孔光传》:“平刑罚,薄赋敛,恩泽加於百姓,诚为政之大本,应变之至务也。”
分類:紧要事务
《漢語大詞典》:紧关(緊關)
最关紧要的。《元典章·吏部六·司吏》:“无钱告状者虽有情理,或与之削去紧关事意。”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诗有至易之句,或从极难中来,虽非紧关处,亦不可忽。”《西游记》第三七回:“ 行者 道:‘没事,有我呢,若到那紧关处,我自然保护你。’”
分類:紧要
《漢語大詞典》:闲深(閒深)
亦作“间深”。 紧要;关键。《水浒传》第九七回:“六骑马捉对儿杀,到间深处,只见 杨志 大喝一声,只一鎗将 秦英 搠下马来。”二刻拍案惊奇卷八:“众女赌在间深处,忽见是 李三 下注,尽嚷道:‘ 李秀才 ,你又来鬼廝搅,打断我姊妹们兴头。’”
分類:紧要关键
《漢語大詞典》:至机(至機)
(1).最紧要的关键。管子·揆度:“人君失二五者,亡其国;大夫失二五者,亡其势;民失二五者,亡其家:此国之至机也。”
(2).极其微妙的奥秘。《文选·成公绥〈啸赋〉》:“於是延友生,集同好,精性命之至机,研道德之玄奥。” 李周翰 注:“至机,犹几微也。”
《國語辭典》:紧密(緊密)  拼音:jǐn mì
1.坚固。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一。官政一》:「延州故丰林县城,赫连勃勃所筑,至今谓之赫连城,紧密如石。」
2.十分密切,不可分开。如:「紧密联结」、「紧密结合」。
《漢語大詞典》:亟务(亟務)
紧要之事。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夫拯民於沉溺,奉至尊之休德……天子之亟务也。” 清 冯桂芬 《黄潄庄大令梦菊滇南事迹序》:“近世州县以理财为亟务。”
分類:紧要要之
《國語辭典》:务头(務頭)  拼音:wù tóu
1.事由、藉口。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一脚的没了钱呵!便寻些务头,则是赶出去了才罢。」
2.戏曲中主腔所在而音律谐美、文采动人的地方。《水浒传》第五一回:「那白秀英唱到务头,这白玉乔按喝道:『虽无买马博金艺,要动聪明鉴事人。』」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二。词曲部。别解务头》:「曲中有务头,犹棋中有眼,有此则活,无此则死。」
《漢語大詞典》:朱签(朱簽,硃籤)
红色竹签。旧时官府交付差役拘捕犯人的凭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诗谳:“先生标朱签,立拘南郭某肆主人。”
朱簽:见“ 硃籤 ”。
亦作“ 硃签 ”。 硃籤:以朱墨作记的封签。系旧时官府委办紧要事件临时发给的凭证。儒林外史第十九回:“我这里再托人向本县弄出一个硃籤来。”儒林外史第十九回:“ 潘三 道:‘今日就有硃籤,你叫他把银子作速取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疑狱》:“是夜静, 鸿 步至城隍庙,密令家童随至大殿,因潜入寝宫,遂命皂役持硃签监钥,弔 任 姓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