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紧要(緊要)  拼音:jǐn yào
紧急重要。《三国演义》第五○回:「襄阳吾已拨夏侯惇守把;合淝最为紧要之地。」《红楼梦》第七七回:「今他去了,袭人只得要问,因思此任比日间紧要之意。」
《国语辞典》:紧要处(紧要处)  拼音:jǐn yào chù
紧急重要的地方。《三国演义》第五九回:「随写书一封,将紧要处尽皆改抹,然后实封。」
《国语辞典》:没紧要(没紧要)  拼音:méi jǐn yào
没什么重要。如:「这等没紧要的事,就暂搁著吧!」
分类:没什么
《國語辭典》:无关紧要(無關緊要)  拼音:wú guān jǐn yào
不重要。《镜花缘》第一七回:「字音一道,凡读书人不可忽略的。大贤学问渊博,故视为无关紧要。我们后学,却是不可少的。」
《國語辭典》:不关紧要(不關緊要)  拼音:bù guān jǐn yào
不要紧。《儒林外史》第五一回:「况且苗总兵已死于狱中,抑且万里保举中书的知照已到院,此事也不关紧要。」《文明小史》第三七回:「要肯拣几句不关紧要的事情,上个摺子,说两句直话。」也作「不关痛痒」。
《國語辭典》:紧要关头(緊要關頭)  拼音:jǐn yào guān tóu
紧急重要的时刻。如:「在紧要关头须加倍努力。」
《國語辭典》:至要  拼音:zhì yào
1.最好、最适当的方法。《商君书。农战》:「王者得治民之至要,故不待赏赐而民亲上。」
2.极重要的部分。如:「健康为人生之至要。」
《國語辭典》:急切  拼音:jí qiè
1.紧急迫切。《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定还有些伤天害理的勾当作出来,因急切要救安公子,且不能兼顾到此。」
2.时间仓促。《三国演义》第四七回:「倘今约定日期,急切下不得手,这里反来接应,事必泄漏。」《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谁知到任事忙,匆匆过了几时,急切里没个心腹之人,可以相托。」
《國語辭典》:切要  拼音:qiè yào
1.重点。三国魏。嵇康 明胆论:「今子之论,乃引浑元以为喻,何辽辽而坦谩也。故直答以人事之切要焉。」
2.急切重要。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三:「于鳞徒步相携曰:『子何太泄天机?』予曰:『更有切要处不言。』」
3.确切扼要。《晋书。卷四六。刘颂等传。史臣曰》:「虽文惭华婉,而理归切要。」
《國語辭典》:急溜  拼音:jí liū
1.急速下注的水流。元。曹伯启 夜雨诗:「四檐急溜三江泻,一道寒声万弩齐。」
2.比喻紧要、紧急。《西游记》第七五回:「但只急溜处,莫捉弄我。」
《國語辭典》:急要  拼音:jí yào
紧急重要。《书经。酒诰》唐。孔颖达。正义:「固慎大臣,虽非急要,尚能使君道得定,况汝又能刚断于酒乎?」《魏书。卷一九。景穆十二王传中。任城王云传》:「凡所营造,自非供御切须,戎仗急要,亦宜微减。」
分類:紧要
《漢語大詞典》:着紧(着緊)
(1).紧要;重要。朱子语类卷二二:“‘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须是见得自家心里常有一箇合当著紧底道理。” 孙中山 《〈民报〉周年纪念演说词》:“文明越发达,社会问题越著紧。”
(2).抓紧;赶紧。朱子语类卷二一:“大率人情处自己事时,甚著紧。把他人便全不相干,大段缓了,所以为不忠。”
(1).紧要;重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他着紧处将人慢。” 王季思 校注:“是説在紧要关头怠慢人。”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先讲那会吃醋的……不是自已久不生育,便是生育不存,把宗祧家业看得着紧,给丈夫置几房姬妾。”
(2).抓紧;赶紧。《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出月初二日准起身,定不的年岁,还到 荆州 买纸, 川 广 贩香蜡,着紧一二年也不止。”儒林外史第六回:“方纔若不如是着紧的问 严老爷 要喜钱、酒钱, 严老爷 已经上轿去了。”
(3).犹焦急。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诸僧众各逃生,众家眷谁瞅问,这生不相识横枝儿着紧。” 王季思 校注引 王伯良 曰:“非亲非故,乃曰我能退兵,是所谓横枝儿着紧也。”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杜十娘 连日不见公子进院,十分着紧,就教小廝 四儿 街上去寻。”
(4).着意;留意。《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元来世上妇人,除了那十分贞烈的,説着那话儿无不着紧。” 清 李渔 《凰求凤·先醋》:“説亲的时节,不要上门去讲,只在路上候他,要在有意无意之间,使他听见了,自然会着紧。”
《漢語大詞典》:雄紧(雄緊)
重要;紧要。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唐御史迁转定限:“案 唐 世臺官,虽职在抨弹,然进退从违皆出宰相,不若今之雄紧。”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督抚·巡抚久任:“抚臺一官最称雄紧,久任极为得宜。”
分類:重要紧要
《國語辭典》:要害  拼音:yào hài
1.人体中容易致命的部位。《后汉书。卷一五。来歙传》:「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
2.重要的部分或形势险要的地方。汉。贾谊〈过秦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三国演义》第五九回:「中间朦胧字样,于要害处,自行涂抹改易,然后封送与韩遂,故意使马超知之。」
《國語辭典》:火候  拼音:huǒ hòu
1.火力的大小与时间的长短。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七。酒食》:「每说无物不堪吃,唯在火候,善均五味。」
2.比喻学力修养的功夫。《儒林外史》第三回:「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即在此科,一定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