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紫云英(紫雲英)  拼音:zǐ yún yīng
植物名。豆科黄耆属,一或二年生草本。茎匍匐,高约三十五公分。羽状复叶,小叶七至十三枚,卵形或椭圆形。春开蝶形红紫色花,密集排列成伞形总状花序。荚果线形,黑熟。可入药或作肥料、饲料。原产中国大陆长江流域。也称为「红花草」。
《國語辭典》:黄芩(黃芩)  拼音:huáng qín
植物名。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茎方形,叶线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常集生成圆锥状;萼上裂片具盾片状突起;花冠紫色,二唇形。根茎肥厚,肉质,黄色,可入药。也称为「空肠」。
《漢語大詞典》:甲紫
即龙胆紫。溶液为紫色,通称紫药水。有机染料的一种,也可作药用。
《漢語大詞典》:紫罗襕(紫羅襴)
(1).一种用紫色罗缎缝制的官服。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一折:“他则是寄着我这紫罗襴,放着我那黄金带。” 明 高明 《琵琶记·瞷询衷情》:“你穿的是紫罗襴,繫的是白玉带。”
(2).花名。《广群芳谱·花谱三二·紫罗襴》:“紫罗襴,草本,色紫翠如鹿葱花。秋深分本栽种,四月发花可爱。”
《國語辭典》:菜豆  拼音:cài dòu
植物名:(1)豆科菜豆属,一年生蔓性草本。叶互生,三出复叶,小叶近心形,全缘。总状花序腋生,花冠蝶形,白色或粉红色。荚果也称为「菜豆」,长十至十五公分椭圆形,豆荚供食用。也称为「敏豆」、「四季豆」、「云豆」,古称「藿」。(2)为「短荚豇豆」或「短豇豆」之别称,参见「豇豆」条。
《漢語大詞典》:酽紫(釅紫)
深紫色。 宋 杨万里 《谢张功父送牡丹》诗:“浅红釅紫各新样,雪白鹅黄非旧名。”
分類:紫色
《漢語大詞典》:宫紫
紫色颜料。因宫中多用之,故称。 唐 温庭筠 《苦楝花》诗:“天香薰羽葆,宫紫晕流苏。”
《国语辞典》:红藻(红藻)  拼音:hóng zǎo
叶状体中呈呈红色或紫色,色素体中含有多量藻红素的植物。生殖方法分无性和有性二种,其植物体大而固定,多在海水中。如紫菜、石花菜等。
《國語辭典》:发绀(發紺)  拼音:fā gàn
因身体缺少氧气,血液在含氧量较少时变得较为暗红,暗红色的血液在流经表浅血管时会造成皮肤或黏膜发青发紫,这种情况最常发现于肢端及嘴唇。
《國語辭典》:弧光  拼音:hú guāng
两异性电极之间的高压电场,使其间的气体游离而发光的现象。
《國語辭典》:罗勒(羅勒)  拼音:luó lè
植物名。唇形科罗勒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卵状椭圆形至卵圆形、对生。轮伞花序组成顶生假总状花序,花冠唇形,上唇宽大,近等形四裂,下唇全缘,淡红或紫色。坚果形小色黑。一般作蔬菜食用,可蒸制芳香油。茎叶镇咳通经,为妇科良药。也称为「九层塔」、「千层塔」。
《漢語大詞典》:紫鳖(紫鼈)
草名。又名紫蕨。初生时茎紫色,似鳖脚,故名。见尔雅·释草。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其陆卉则紫鳖緑葹,天著山韭。”
《國語辭典》:紫水晶  拼音:zǐ shuǐ jīng
紫色的水晶。也称为「紫晶」、「紫石英」。
《漢語大詞典》:油紫
黑紫色。 宋 王得臣 麈史·礼仪:“ 嘉祐 染者,既入其色,復渍以油,故色重而近黑者曰油紫。”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仁宗 晚年,京师染紫,变其色而加重,先染作青,徐以紫草加染,谓之油紫。”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四:“邇来市民染帛,以油渍紫色,谓之油紫。”
分類:紫色
《國語辭典》:鹅观草(鵝觀草)  拼音:é guān cǎo
植物名。禾本科鹅观草属,二年生草本。生于路旁。茎高五十至一百公分。茎叶均略带紫赤色,有香气。五、六月间,茎梢抽穗,长达二十公分,有芒长一至二公分,呈紫黑色或绿色。原产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