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杂沓(雜沓)  拼音:zá tà
杂乱、纷乱。《文选。左思。蜀都赋》:「舆辇杂沓,冠带混并。」清。王鹏运摸鱼子。莽风尘雅音寥落〉词:「且醉上金台,酣歌击筑,杂沓任风雨。」
《国语辞典》:苦多  拼音:kǔ duō
因某物繁多而忧心愁苦。《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八》:「黄金百溢尽,资用常苦多。」
《漢語大詞典》:重烦(重煩)
沉重而繁多。 章炳麟 《文学总略》:“古者,简帛重烦,多取记忆。”
分類:沉重繁多
《漢語大詞典》:风云会(風雲會)
(1).风云聚合。形容事物繁多。《文选·陆机〈日出东南隅行〉》:“蔼蔼风云会,佳人一何繁。” 刘良 注:“蔼蔼盛貌,佳人繁多,若风云之会。”
(2).指君臣际会。亦泛指际遇。 汉 王粲 《杂诗》之四:“遭遇风云会,託身鸞凤间。” 唐 杜甫 《洗兵马》诗:“徵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清 李渔 《怜香伴·谄笑》:“河润莫教迟,枯鱼待水。倘若是雨露微沾,得赴风云会,那时节烧尾难忘此日雷。”
《國語辭典》:长编(長編)  拼音:cháng biān
1.著述者在撰写成书之前,蒐集有关材料并整理编排而成的初稿。如宋司马光编通鉴先成长编。
2.较长编幅的著作。如长编小说。也作「长篇」。
《漢語大詞典》:繁会(繁會)
(1).犹交响。谓繁多的音调互相参错。《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若夫聆繁会之响而顾问於庸工,非 延州 之清听也。” 南朝 梁 何逊 《日夕望江山赠鱼司马》诗:“城中多宴赏,丝竹常繁会。” 清 曾国藩 《求阙斋记》:“由是八音繁会,不足於耳,庶羞珍膳,不足於味。”
(2).繁盛。文选·潘岳〈藉田赋〉:“中黄曄以发暉兮,方綵纷其繁会。” 张铣 注:“繁会,言盛也。” 前蜀 杜光庭 《众修本命醮词》:“年禄增延,福祥繁会,公私贞吉,族属康寧。”
(3).指繁华荟萃之处;繁华。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繁会九衢三市,縹緲层楼杰观,雪片一冬深。” 清 林则徐 《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折》:“若海疆商贾马头,及通衢繁会之区,吸食者不可胜数。”
《國語辭典》:繁盛  拼音:fán shèng
1.繁华昌盛。唐。李中〈姑苏怀古〉诗:「阖闾兴霸日,繁盛复风流。」
2.繁多旺盛。《北齐书。卷二○。列传。慕容绍宗》:「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清。刘大櫆〈吴君墓志铭〉:「豫章旧游最重君,念君家口繁盛,合白金千两,以相补助。」
3.繁多茂盛。明。袁宏道〈墨畦〉:「时牡丹繁盛,约开五千馀,平头紫大如盘者甚夥。」
《國語辭典》:浩博  拼音:hào bó
广博繁多。《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传一。邵雍传》:「妙悟神契,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
《國語辭典》:浩繁  拼音:hào fán
浩大而繁多。《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中。齐浣传》:「自江、淮达于河、洛,舟车辐辏,人庶浩繁。」
《漢語大詞典》:九枝
(1).谓一干九枝的烛灯。亦泛指一干多枝的灯。 南朝 梁 沈约 《伤美人赋》:“拂螭云之高帐,陈九枝之华烛。” 唐 卢照邻 《十五夜观灯》诗:“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宋 柳永 《玉楼春》词:“九枝擎烛灿繁星,百和焚烟抽翠缕。”
(2).形容枝条繁多。 唐 曹松 《江西逢僧省之》诗:“百叶巖前霜欲降,九枝松上鹤初归。”
《漢語大詞典》:繁夥
繁多,甚多。 汉 王充 论衡·恢国:“德惠盛炽,故瑞繁伙也。” 唐 戴叔伦 《〈意林〉序》:“小説去泥而篇简繁伙,罕备于士大夫之家。”《元典章·礼部五·医学》:“有司官所掌庶务至甚繁伙。” 明 李东阳 《明故两淮都转盐运使司知事周君墓志铭》:“当藩臬交会,出纳繁伙,勤会计,慎勾稽,宿姦歛手不得肆,则相扇为浮词,构以罪。”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部族繁伙,叛服不常。”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一章第二节:“六畜乃至七畜均已存在,其应用也很繁伙。”
分類:繁多
《國語辭典》:繁重  拼音:fán zhòng
事情多而责任重。如:「他位居要职,政务繁重。」
《漢語大詞典》:累重
堆积繁多;厚重。《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众轻积而折轴兮,原咎杂而累重。” 王逸 注:“言车载众轻之物,以折其轴而不可乘,其过咎由重絫杂载众多之故也。”三国志·吴志·华覈传:“滋润含垢,恩贷累重。”
《漢語大詞典》:百枝
(1).形容灯烛繁多。亦指繁多的灯光或星光。 汉 焦赣 《易林·随之大有》:“华灯百枝,消衰暗微。” 南朝 梁简文帝 《列灯赋》:“斜辉交映,倒影澄鲜。九微间吐,百枝交布。” 南朝 陈 张正见 《艳歌行》:“莲舒千叶气,灯吐百枝光。” 唐 张文恭 《七夕》诗:“星桥百枝动,云路七香飞。”
(2).狗脊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狗脊
(3).防风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防风
(4).萆薢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萆薢
《漢語大詞典》:繁简(繁簡)
繁多与简约。后汉书·王充仲长统等传论:“是以繁简唯时,宽猛相济。”北齐书·文宣帝纪:“道或繁简,义在通时。”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十:“夫为文纪事,主於辞达,繁简非所计也。” 清 刘大櫆 《颍州府通判吕君墓表》:“其山川都邑,形胜阸塞,与户口之繁简,风俗之淳漓,能一一指陈,使闻之者皆如目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