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浩汗  拼音:hào hàn
1.水势盛大的样子。三国魏。曹丕〈济川赋〉:「漫浩汗而难测,眇不睹其垠际。」《晋书。卷五六。列传。孙楚》:「遂因山陵积石之固,三江五湖浩汗无涯,假气游魂,迄兹四纪。」
2.形容盛大繁多。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司州与殷中军语,叹云:『己之府奥,蚤已倾写而见,殷陈势浩汗,众源未可得测。』」宋。苏轼〈上韩魏公论场务书〉:「然而其事宏阔浩汗,非可以仓卒轻言者。」
《國語辭典》:浩汗(澔汗)  拼音:hào hàn
非常繁盛的样子。《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磷磷烂烂,采色浩汗。」
《漢語大詞典》:昌昌
(1).繁多貌。 唐 李商隐 《春风》诗:“春风虽自好,春物太昌昌。” 叶葱奇 疏注:“昌昌,极言众多。”
(2).纵情貌。 清 龚自珍 《上大学士书》:“有是非,则必有感慨激奋,感慨激奋而居上位,有其力,则所是者依,所非者去;感慨激奋而居下位,无其力,则探吾之是非,而昌昌大言之。”
《漢語大詞典》:多务(多務)
谓事务繁多。南史·梁纪中·武帝下:“﹝帝﹞少而篤学,能事毕究。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輟手,然烛侧光,常至戊夜。”隋书·经籍志二:“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国史,以纪言行,后世多务,其道弥繁。”
分類:事务繁多
《漢語大詞典》:烦重(煩重)
冗长而重复。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约其辞文,去其烦重。” 晋 葛洪 抱朴子·省烦:“其烦重游説,辞异而理同者,存之不可常行,除之无所伤损。” 清 梅曾亮 《家谱约书》:“谱牒烦重,难时閲,故敬録本支之讳字卒葬著於篇,后人可观焉。”
(负担)繁多而沉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如为勋贵所逼,隐忍方便,速报取了;勿使烦重,感辱祖父。”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惠化:“ 阎伯屿 为 袁州 ,时征役烦重。” 邹韬奋 《萍踪寄语》五九:“船长、船员及工作较烦重的水手,则每年有四星期的休养例假。”
《漢語大詞典》:丛委(叢委)
繁多,堆积。 宋 范仲淹 《举欧阳修充经略掌书记状》:“而或奏议上闻,军书丛委,情须可达,辞贵得宜。”宋史·朱貔孙传:“时大礼成,封命丛委。”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凡诗债丛委,固有缓急,亦当权变,若先作难者,则殫其心思,不得成章。”
分類:繁多堆积
《漢語大詞典》:多物
谓事务繁多。国语·郑语:“於是乎先王聘后於异姓,求财於有方,择臣取諫工而讲以多物,务和同也。” 韦昭 注:“多,众也。物,事也。”《商君书·去强》:“国多物,削;主少物,彊。”
分類:事务繁多
《國語辭典》:纷葩(紛葩)  拼音:fēn pā
1.盛多。汉。马融〈长笛赋〉:「纷葩烂漫,诚可喜也。」
2.议论纷纷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简文与许玄度共语」句下刘孝标注引《邴原别传》:「诸人纷葩,或父、或君。」
《漢語大詞典》:富盛
(1).富裕昌盛。常特指财富或物产丰裕。后汉书·袁閎传:“ 閎 见时方险乱,而家门富盛,常对兄弟叹曰:‘吾先公福祚,后世不能以德守之,而竞为骄奢,与乱世争权,此即 晋 之 三郤 矣。’” 宋 曾巩 《再议经费札子》:“夫财用,天下之本也。使国家富盛如此,则何求而不得,何为而不成!”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堵江口:“ 扬州 本富盛之区,尚可有为。”
(2).广博;丰富繁多。北齐书·卢询祖传:“ 邢邵 曾戏曰:‘卿少年才学富盛,戴角者无上齿,恐卿不寿。’”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二折:“我晓得 周公 是财主人家,他下的聘财,比别家必然富盛。”
(3).富丽盛大。《再生缘》第十四回:“建立牌坊须富盛,芳名好向四方传。”
《漢語大詞典》:滋繁
益繁;滋生繁多。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然而大道既隐,智巧滋繁。”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 宋 范仲淹 《与周騤推官书》:“进退无所据,而序引滋繁枝叶之云,不復详释。”
分類:滋生繁多
《國語辭典》:纭纭(紜紜)  拼音:yún yún
多而纷乱的样子。唐。白居易〈朱陈村〉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國語辭典》:繁富  拼音:fán fù
1.繁多丰富。三国魏。曹丕〈又与吴质书〉:「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清史稿。卷四八二。儒林列传三。俞樾列传》:「生平专意著述,先后著书,卷帙繁富,而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三书,尤能确守家法,有功经籍。」
2.繁荣富庶。《旧五代史。卷七五。晋书。高祖本纪一》:「时邺都繁富为天下之冠,而土俗犷悍,民多争讼,帝令投函府门,一一览之,及踰年,盈积几案,滞于狱者甚众,时论以此减之。」《儒林外史》第二回:「那时成化末年,正是天下繁富的时候。」
《漢語大詞典》:杂役(雜役)
(1).指正役之外的繁多徭役。宋书·蔡兴宗传:“又陈原诸逋负,解遣杂役,并见从。” 清 黄卬 《锡金识小录·民役》:“自一条鞭之法行,一切民间杂役,俱改折编入正供。”参见“ 杂泛差役 ”。
(2).各种差使。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一日,杂役兵士於公署壁题之曰:‘无了期,无了期,营基纔了又仓基!’”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一·魁星为学徒换心:“ 吴 俗凡初入廛者,一切洒埽传餐杂役皆任之。”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四节:“在奴隶主的监督下,戴着手镣、枷锁的奴隶从事着各种繁重的生产劳动或杂役。”
(3).指从事各种差使的人。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骗子:“细揣其故,係骗子先冒杂役,放水菜时入内。” 鲁迅 《彷徨·孤独者》:“听得有人叩门;不一会,一个人走进来,但是听熟的客寓杂役的脚步。” 巴金 《〈神·鬼·人〉·人》:“整个宿舍里没有一点声音,似乎连杂役也睡熟了。”
《漢語大詞典》:杂泛差役(雜泛差役)
元 明 时指各种不定的零碎的徭役、差使,如斫柴、修仓、运料、接递等等。《元典章·圣政一·兴学校》:“应係籍儒户,杂泛差役,依例蠲免。” 明 李东阳 《应诏陈言奏》:“惟杂泛差役及额外科派,请下有司,痛令裁省。”亦作“ 杂泛差徭 ”。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养老:“天下富民年八十以上赐爵里士,九十以上赐爵社士,咸许冠带,与县官平礼,免杂泛差徭。”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身充里正实难当,杂泛差徭日夜忙。”
《漢語大詞典》:多采
各种颜色,花色繁多。形容各式各样。例如:多采的人生。
《國語辭典》:秋荼  拼音:qiū tú
1.秋天繁密的荼花。荼到秋天花叶繁茂,因以秋荼比喻繁多。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握素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荼。」
2.比喻刑法苛细。汉。桓宽《盐铁论。刑德》:「昔秦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
《漢語大詞典》:十色
谓色彩繁多。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其始见也,若红莲镜池,其少进也,如綵云出崖。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金 元好问 《应州宝宫寺大殿》诗:“七重宝树围金界,十色雯华拥画梁。”
分類:色彩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