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15,分35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约束
依约
绰约
隐约
相约
旧约
约略
俭约
条约
后约
前约
约法
沈约
风约
守约
《國語辭典》:约束(約束)  拼音:yuē shù
1.管束。《文明小史》第三八回:「日夜筹思,没有别的法子,只好自己约束百姓。」
2.约定。《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无文书,以言语为约束。」
《國語辭典》:依约(依約)  拼音:yī yuē
1.依照约定。如:「他依约前去赴会。」
2.依稀隐约。唐。白居易 答苏庶子诗:「蓬山閒气味,依约似龙楼。」清。厉鹗〈疏影。轻阴冉冉〉词:「依约匀梳月底,乱云铺满径。」
3.大概、大约。如:「祖母的慈爱面容,我依约记得。」唐。元稹〈和乐天示杨琼〉诗:「腰身瘦小歌圆紧,依约年应十六七。」
4.承袭、结合。《礼记。表记》:「唯欲行之浮于名也,故自谓便人。」唐。孔颖达。正义:「文王之兴,依约先祖。」
《國語辭典》:绰约(綽約)  拼音:chuò yuē
柔媚婉约。《庄子。逍遥游》:「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母见其绰约可爱,始敢与言。」也作「婥约」。
《國語辭典》:隐约(隱約)  拼音:yǐn yuē
1.不分明的样子。宋。苏轼〈和陶止酒〉诗:「望道虽未济,隐约见津涘。」《薛仁贵征辽事略》:「仰射笠子一箭,复起去,用连珠箭,笠子入青霄之内,隐约如寒星之象。」
2.意义深微而言词简略。《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3.穷困不得志。三国魏。曹丕 典论论文:「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唐。韩愈〈闵已赋〉:「昔颜氏之庶几兮,在隐约而平宽。」
《國語辭典》:相约(相約)  拼音:xiāng yuē
彼此约定。《三国演义》第八回:「遂送桓阶回营,相约以孙坚尸换黄祖。」《老残游记》第七回:「我们是莫逆之交,相约倘若国家有用我辈的日子,凡我同人俱要出来相助为理的。」
分類:相约约定
《國語辭典》:旧约(舊約)  拼音:jiù yuē
1.旧时的盟约。如:「这些虽是旧约,在未修订前,仍有效力的。」
2.旧时的规定。《晋书。卷三○。刑法志》:「丞相王嘉等猥以数年之间,亏除先帝旧约,穿令断律,凡百馀事,或不便于政,或不厌人心。」
3.旧约全书的简称。参见「旧约全书」条。
《國語辭典》:约略(約略)  拼音:yuē lüè
大概。唐。元稹〈春六十韵〉:「约略环区宇,殷勤绮镐酆。」《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那兵官把话说完,钮翻译约略述了一遍。」
《國語辭典》:俭约(儉約)  拼音:jiǎn yuē
节省。《淮南子。主术》:「君子之道,处静以脩身,俭约以率下。」《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周天子平生好俭约,遗令用纸衣瓦棺,嗣天子不敢违也。」
《國語辭典》:条约(條約)  拼音:tiáo yuē
1.约定的事项、规章。《新唐书。卷二二二。南蛮传中。南诏传》:「诏殿中监段文楚为经略使,数改条约,众不悦,以胡怀玉代之。」《里语徵实。卷中下》:「条约:昔箕子避地朝鲜,其国俗未有检束之教,乃施八条之约,使人知禁,后条约始此。」
2.国家与国家间所缔结的契约。如:「中日甲午战争以后,订立马关条约。」
《漢語大詞典》:后约(後約)
日后的约会。 宋 柳永 《夜半乐》词:“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寧竟何据。” 宋 司马光 《和范景仁迭石溪》诗:“已买渔樵舍,毋令后约差。”
分類:约会
《骈字类编》:前约(前约)
唐 陆龟蒙 自遣诗三十首 其七 病来前约分明在,药鼎书囊便是家。
《國語辭典》:约法(約法)  拼音:yuē fǎ
1.以法规相约束。《韩诗外传》卷一○:「制礼约法于四方,臣弗如也。」
2.国家宪法制订以前,由议会制定让政府跟民众相约共守的法律。
《國語辭典》:沈约(沈約)  拼音:shěn yuē
人名。(西元441~513)字休文,南朝梁武康人(今浙江省武康县)。笃志好学,博通群书,撰四声谱,分字为平上去入四声,为声韵学上一大变迁。累官尚书仆射、尚书令,卒谥隐。著有《晋书》、《宋书》、《齐纪》、《梁武纪》等,有文集百卷。
分類:沈约文学
《骈字类编》:风约(风约)
唐 李咸用 题陈将军别墅 云藏山色晴还媚,风约溪声静又回。
《國語辭典》:守约(守約)  拼音:shǒu yuē
1.保持俭约的德性。《三国志。卷五五。吴书。蒋钦传》:「权叹其在贵守约,即敕御府为母作锦被,改易帷帐,妻妾衣服悉皆锦绣。」《文选。潘岳。杨仲武诛。序》:「虽舅氏隆盛而孤贫守约,心安陋巷体服菲薄,余甚奇之。」
2.遵守约定的事。如:「订定契约的双方,务必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