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正性
(1).自然的禀性;纯正的禀性。汉书·律历志上:“所以作乐者,谐八音,荡(涤)人之邪意,全其正性,移风易俗。” 三国 魏 孟康 《荐崔林》:“﹝ 崔林 ﹞禀自然之正性,体高雅之弘量。” 宋 范仲淹 《省试自诚而明谓之性赋》:“存乎诚,而正性既立。”
(2).佛教语。离断烦恼谓正性。 元 萨都剌 《灯草》诗:“慧灯莫与羣迷染,正性何愁慾境遮。”
《漢語大詞典》:贞吉(貞吉)
(1).谓人能守正道而不自乱则吉。《易·履》:“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孔颖达 疏:“幽人贞吉者,既无险难,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 尚秉和 注:“象多释贞为正,此以不乱释贞,明贞有正、定二义也。”
(2).指纯正美好。 南朝 梁元帝 《庾先生承先墓志铭》:“实惟贞吉,实惟退让,皎皎不羣,超超高尚。” 北周 庾信 《周冠军公夫人乌石兰氏墓志铭》:“夫人年十七,归於 宇文氏 。淑令端庄,含章贞吉。” 宋 徐铉 《前虔州雩都县令包府君墓志》:“君天资贞吉,立性和雅,尊敬师友,敦睦亲姻。”
(3).谓占卜问卦,遇“需”卦则吉利幸福。后指吉利与幸福。易·需:“贞吉,利涉大川。” 尚秉和 注:“贞吉者,卜问则吉也。” 高亨 注:“贞吉,犹占吉也。有所占问,筮遇此卦则吉。” 汉 张衡 《思玄赋》:“抨 巫咸 使占梦兮,乃贞吉之元符。” 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周天醮词》:“臣一家骨肉,两地亲缘,早获团圆,俱赐贞吉。” 明 王祎 《九诵·皇天》:“冀皇天之纯命兮,俾予善之获信;保贞吉而无咎兮,弗颠躋以沉沦。” 章炳麟 《致谭献书》:“抵 鄂 后,未奉手札,想履道贞吉,吐言为经,定符私颂。”
《國語辭典》:雅正  拼音:yǎ zhèng
1.文雅端正。《南史。卷三一。张裕传》:「种少恬静,居处雅正,傍无造请。」北周。庾信〈周大将军闻嘉公柳遐墓志铭〉:「进止端详,神情雅正。」
2.恳求他人指正的敬词。
《漢語大詞典》:忠纯(忠純)
忠诚纯正。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侍中侍郎 郭攸之 、 费禕 、 董允 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旧唐书·忠义传下·卢奕:“先黄门以直道佐时, 奕 嗣之以忠纯,可谓遵业。” 宋 曾巩 《贺韩相公赴许州启》:“忠纯之操,简注于三朝;愷悌之风,仪刑于四海。”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四川铁路案档案》:“伏念职弟 端锦 ,天性孝友,制行忠纯。”
《國語辭典》:醇儒  拼音:chún rú
学问专精纯正的儒者。《汉书。卷五一。贾山传》:「所言涉猎书记,不能为醇儒。」《南史。卷七一。儒林传。何佟之传》:「佟之少好三礼,师心独学,强力专精……委曲诱诲,都下称其醇儒。」也作「纯儒」。
《國語辭典》:元音  拼音:yuán yīn
1.发音时气流不受阻者称为「元音」,可自成音。国音字母ㄚ、ㄛ、ㄜ、ㄝ等均属之。相对于辅音而言。
2.书名。明孙原理编,十二卷,元人诗的总集。
《漢語大詞典》:不纯(不純)
不纯正;不纯净。逸周书·大开武:“德不纯,民乃失常。”史记·孝文本纪:“驯道不纯而愚民陷焉。” 胡采 《序〈在和平的日子里〉》:“比如说,他当初参加革命动机不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个人主义发展了,患得患失,怕困难,怕负责任等等。”
衣服不镶边。荀子·正论:“杀赭衣而不纯。” 王先谦 集解:“纯,缘也。”
《國語辭典》:正音  拼音:zhèng yīn
1.雅正的乐声。《淮南子。天文》:「姑洗生应钟,比于正音,故为和。」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乐府》:「迩及元成,稍广淫乐,正音乖俗,其难也如此。」
2.标准音。
3.矫正读音的错误。《南史。卷四七。胡谐之传》:「帝问曰:『卿家人语音已正未?』谐之答曰:『宫人少,臣家人多,非唯不能得正音,遂使宫人顿成傒语。』」
《國語辭典》:正德  拼音:zhèng dé
1.端正德行。《书经。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夫民生厚而用利,于是乎正德以幅之。」
2.年号:(1)明朝武宗的年号(西元1506~1521)。(2)宋朝时西夏崇宗的年号(西元1127~1134)。
《國語辭典》:思无邪(思無邪)  拼音:sī wú xié
语出《诗经。鲁颂。駉》:「思无邪,思马斯徂。」心无邪念而归于纯正,以合乎礼教。《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乐府诗集。卷二○。鼓吹曲辞五。唐。柳宗元。唐鼓吹铙歌。吐谷浑》:「凯旋献清庙,万国思无邪。」
《國語辭典》:醇厚  拼音:chún hòu
谨慎厚重。《汉书。卷五。景帝纪。赞曰》:「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也作「醇谨」。
《國語辭典》:贞洁(貞潔)  拼音:zhēn jié
操守纯正高洁。汉。刘桢〈处士国文甫碑〉:「先生执乾灵之贞洁,禀神祇之正性。」
《漢語大詞典》:纯备(純備)
纯正完备。荀子·正论:“道德纯备,智惠甚明。”后汉书·班固传:“廉清修絜,行能纯备。”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世:“三材纯备,三公之任也。” 章炳麟 《五无论》:“生物进化,未有尽期。今之人虽多贼杀,千百世后,或者道德纯备之人,何必以灭絶人类为志也?”
分類:纯正完备
《國語辭典》:正味  拼音:zhèng wèi
纯正的滋味。《庄子。齐物论》:「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宋。苏轼 橄榄诗:「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
《漢語大詞典》:冲粹(沖粹)
亦作“冲粹”。 中和纯正。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令尹之尊,不若德义之贵;三黜之贱,不復冲粹之美。”初学记卷十一引《晋起居注》:“ 武帝 詔 郑袤 曰:‘体行纯正,履道冲粹,退有清风之和,进有素丝之节。’”旧唐书·隐逸传·王远知:“先生操履夷简,德业冲粹。” 辽 天祚帝 《遣耶律师傅等赐高丽国王太子册》:“器度渊宏,风猷冲粹。”
分類:中和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