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纯阳来


《能改斋漫录》卷十八〈神仙鬼怪·吕洞宾唐末人〉~437~
唐《异闻集》载沈既济作《枕中记》云,开元中,道者吕翁经邯郸道上,邸舍中以囊中枕借卢生睡事。此之吕翁,非洞宾也。盖洞宾尝自序以为吕渭之孙,渭仕德宗朝。今云开元中,则吕翁非洞宾,无可疑者。而或者又以为开元想是开成字,亦非也。开成虽文宗时,然洞宾度此时未可以称翁。案本朝国史称:「关中逸人吕洞宾,年百馀岁而状貌如婴儿,世传有剑术,时至陈抟室。」若以国史證之,止云百馀岁,则非开元人明矣。《雅言系述》有《吕洞宾传》云:「关右人,咸通初,举进士,不第。值巢贼为梗,携家隐居终南,学老子法」云。以此知洞宾乃唐末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8—? 【介绍】: 唐河中人,一说京兆人,名岩,又作岩,字洞宾,以字显,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俗传为八仙之一。相传懿宗咸通中,登进士第。历仕德化令。后游京师,遇钟离权,授以丹诀。喜戴华阳巾,衣黄白襕衫,系大皂绛。后移居终南山修道,成为道教全真北五祖之一。通称吕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即吕洞宾,传说中八仙之一。其传说最早见于《杨文公谈苑》,谓于宋太宗末年,曾拜访饶州通判丁谓与参知政事张洎。有关身世各书记载稍异,通行说法为: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自称回道士,世称回仙,河中(今山西永济西)人。唐德宗时湖南观察使吕渭孙,海州刺史吕让子。懿宗咸通间应进士试,不第,遂入华山,遇隐士钟离权及苦竹真人,遂得成仙。事迹不见宋初以前之著作,唐代是否有其人,尚难论定。南宋后,其传说越演越繁,道教全真道尊其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习称为纯阳祖师或吕祖、吕帝,遂有各种专书记其灵迹,并依托其名大量伪造诗文。《全唐诗》存诗4卷,凡250余首,另录词30阕,来源主要有二,一为《金丹诗诀》、《纯阳真人浑成集》一类伪书,二为宋元人诗话、笔记中记其化世之作,所涉人事皆在宋代。此类诗皆为北宋以降历代道士所依托。又散见于《道藏》、方志中之诗,尚有千余首,亦均出依托。
词学图录
吕岩,一名岩客,字洞宾。河中府永乐(今陕西米脂西)人,一说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州)人。存词30首,见《全唐诗·附词》。
黄鹤楼志·人物篇
吕洞宾(798—?) 唐末道士。名岩(一作岩),以字行,号纯阳子。相传为京兆(治今西安市)人,一作河中府(今山西永济)人,会昌年间(841—846),两举进士不第,浪游江湖,遇钟离权授以丹诀。曾隐居终南山修道,后移居鹤岭,自谓得道,乃游历江淮两湖两浙间,自称回道人,后不知所终。元代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通称吕祖,道教全真道尊为北五祖之一,又传为道教八仙之一。赴黄鹤楼游览时,作七绝《题黄鹤楼石照》。其与黄鹤楼的民间传说颇多,清代黄鹤楼上曾供奉其像。为了纪念吕洞宾,后人在蛇山建立了吕仙洞(中有吕洞宾塑像)、仙枣亭、纯阳楼等景点。
全唐诗补逸
吕岩字洞宾。补诗五首。
全唐诗续补遗
一作岩,字洞宾。○吕岩诗词,多宋人依托,虽经《全唐诗》广为收录,仍多遗漏,现缘前例补之。
《國語辭典》:纯阳(純陽)  拼音:chún yáng
1.阳气纯一。《易经。乾卦》唐。孔颖达。正义:「言此卦之德,有纯阳之性。」《晋书。卷七二。郭璞传》:「案时在岁首纯阳之月,日在癸亥全阴之位。」
2.阴阳家以阴历四月己巳日为纯阳,百事不宜。清。允禄《协纪辨方书。卷四。义例二》:「堪舆经曰:『乾谓六爻皆阳,四月卦得,阴气已尽。故以己配巳,为纯阳也。』」
3.唐代仙人吕洞宾的号。参见「吕洞宾」条。
《漢語大詞典》:纯阳子(純陽子)
见“ 纯阳 ”。
《國語辭典》:纯阳(純陽)  拼音:chún yáng
1.阳气纯一。《易经。乾卦》唐。孔颖达。正义:「言此卦之德,有纯阳之性。」《晋书。卷七二。郭璞传》:「案时在岁首纯阳之月,日在癸亥全阴之位。」
2.阴阳家以阴历四月己巳日为纯阳,百事不宜。清。允禄《协纪辨方书。卷四。义例二》:「堪舆经曰:『乾谓六爻皆阳,四月卦得,阴气已尽。故以己配巳,为纯阳也。』」
3.唐代仙人吕洞宾的号。参见「吕洞宾」条。
《国语辞典》:纯阳祖师(纯阳祖师)  拼音:chún yáng zǔ shī
墨匠的祖师爷。吕洞宾自号纯阳子,传说其好以两「口」字或「回」字为隐语。古以墨神为回氏,故墨工附会,乃以纯阳祖师为墨工之祖。
《漢語大詞典》:纯阳巾(純陽巾)
古代一种头巾。顶上用寸帛折迭成竹简状垂于后。相传因仙人 吕纯阳 而得名。也称乐天巾,因 唐 代诗人 白乐天 而得名。参阅 明 王圻 三才图会·纯阳巾图说
《國語辭典》:正气(正氣)  拼音:zhèng qì
1.天地间至大至刚之气。《汉书。卷九。元帝纪》:「是以氛邪岁增,侵犯太阳,正气湛掩,日久夺光。」宋。文天祥〈正气歌。序〉:「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2.正直的气概。《淮南子。诠言》:「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儒林外史》第九回:「先年东家因他为人正气,所以托他管总,后来听见这些呆事,本东自己下店,把帐一盘,却亏空了七百多银子。」
《漢語大詞典》:九阳(九陽)
(1).天地的边沿。《楚辞·远游》:“朝濯髮於 汤谷 兮,夕晞余身兮九阳。” 王逸 注:“九阳,谓天地之涯。” 晋 嵇康 《琴赋》:“夕纳景于 虞渊 兮,旦晞干於九阳。” 唐 李白 《明堂赋》:“于是横八荒,漂九阳。”
(2).古代传说的日出处。《楚辞·王逸〈九思·遭厄〉》:“躡天衢兮长驱,踵九阳兮戏荡。”原注;“九阳,日出处也。”
(3).太阳。《后汉书·仲长统传》:“沆瀣当餐,九阳代烛。” 李贤 注:“九阳,谓日也。” 明 刘基 《淮南王》诗:“虹蜺繽纷夹綵斿,上窥九阳下六幽。”
(4).道家以纯阳为九阳。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振天专以广扫,鼓九阳之洪炉。” 晋 陆机 《列仙赋》:“呼翕九阳,抱一含元,引新吐故,云饮露飡。”
(5).山名。
《漢語大詞典》:老祖
(1).对道教祖师的尊称,如 陈抟 老祖、 纯阳 老祖。亦泛称古圣先贤。儒林外史第七回:“ 刘大老爷 因 李梦阳 老爷参 张国舅 的事下狱,请仙问其吉凶,那知乩上就降下 周公 老祖来,批了‘七日来復’四个大字。”
(2).特指 老子 。《官场现形记》第三三回:“这太上感应篇便是道教老祖 李老子 先生亲手著的救世真言。”
《漢語大詞典》:乾马(乾馬)
语本易·说卦:“乾为马,坤为牛。”道教因以“乾马”指纯阳之气。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十一:“乾马屡来游九地,坤牛时驾出三天。”《封神演义》第四六回:“得到清平有甚忧,丹炉乾马配坤牛。从来看破纷纷乱,一点灵臺得自由。”
分類:道教纯阳
《國語辭典》:永乐宫(永樂宮)  拼音:yǒng lè gōng
原为位于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的元朝道观建筑。相传是道教祖师之一吕洞宾的故居。初为吕公祠,金末改祠为观,后毁于火。元朝中统三年(西元1262)重建一部分,名为大纯阳万寿宫,通称「永乐宫」。今全部建筑连同壁画,已按照原样迁建于芮城县北龙泉村五龙庙附近。
《漢語大詞典》:青玄九阳上帝(青玄九陽上帝)
道教神名。道教以纯阳为九阳,火为纯阳,水为纯阴。道士作水火炼度法事,则请此神。《金瓶梅词话》第六六回:“谨运真香,志诚上请东极宫中大慈仁者,寻声赴感 大乙救苦天尊 , 青玄九阳上帝 ,十方救苦诸大真人,天仙地仙,三界官属,五岳十洲,水府罗酆圣众,仗此真香,来临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