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私当(私當)
谓未向官府纳税的典当行业。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杂课·当税》:“如不纳税,即为私当。”
《漢語大詞典》:私押
当铺未向官府纳税而暗中营业之称。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杂课·当税》:“私押暗当,未经纳税,经承阴受其赂,瞒官不报。”
《國語辭典》:逃税(逃稅)  拼音:táo shuì
故意低报所得或虚报扣除额与费用等,以逃避应纳的税款。如:「他因逃税而遭人检举。」
《漢語大詞典》:租赕(租賧)
以纳税赎罪。南齐书·陈显达传:“ 显达 遣使责其租賧。”
分類:纳税赎罪
《漢語大詞典》:租民
纳税的人。宋书·武帝纪下:“臺府所须,皆别遣主帅与民和市,即时裨直,不復责租民求办。”
分類:纳税
《漢語大詞典》:盗税(盜税)
逃避纳税。宋史·司马池传:“ 越州 通判载私物盗税。”按, 汉 应劭 《风俗通》佚文:“盗,逃也。言其昼伏夜奔,逃避人也。”
《國語辭典》:抗税(抗稅)  拼音:kàng shuì
拒绝纳税。如:「他想尽办法抗税,但仍无法得逞。」
《國語辭典》:滞纳金(滯納金)  拼音:zhì nà jīn
因逾期缴纳税款、水电、保险费等应付的钱,而须额外缴纳的款项。
《國語辭典》:退税(退稅)  拼音:tuì shuì
已缴纳的税款,根据某种条例将全额或部分退还纳税人。
《漢語大詞典》:牙帖
旧时捐税之一种。牙商或牙行纳税后取得牙帖,方准营业。 清 史致谔 《禀左宗棠书》:“上年釐税之外,尚有另办户捐、牙帖等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升迁·查税契》:“其每年收税底簿及更换牙帖,俱宜查缴,不得存留。”
《国语辞典》:量能课税(量能课税)  拼音:liáng néng kè shuì
依据纳税能力的高低,而课以适当的税额。
《国语辞典》:纳税义务人(纳税义务人)  拼音:nà shuì yì wù rén
依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之人,如依《所得税法》规定应申报或缴纳所得税之人。
《国语辞典》:综合所得税(综合所得税)  拼音:zòng hé suǒ dé shuì
就纳税义务人于一定期间内,从各方面所得的净额课徵的税。将各种不同性质的所得合并称为「总所得」,以为课税标准,由总所得中减去依法应扣除减免的数额,依一定税率计徵,与依照所得性质分别课税的分类所得税不同。其先徵分类所得税,更合计各类所得而徵综合所得税。
《国语辞典》:租税转嫁(租税转嫁)  拼音:zū shuì zhuǎn jià
纳税人缴纳租税后,经由交易程序而将税款移转给他人负担的过程。纳税人经由此过程可收回当初所缴纳的租税。
《国语辞典》:缴税通知单(缴税通知单)  拼音:jiǎo shuì tōng zhī dān
由政府发交纳税人,列明缴纳税的项目、款数与期限的通知单。如:「这期地价税缴税通知单没有收到,还请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