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7
词典
1
分类词汇
16
共16,分2页显示
1
2
2
下一页
分类词汇
从横家
揣摩
苏秦
仪秦
捭阖
苏张
秦仪
仪衍
五蠹
仪轸
公孙衍
长短术
长短说
九流十家
短长之说
《漢語大詞典》:
从横家(從横家)
即纵横家。 战国 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
《
汉书·艺文志
》
列为“十家九流”之一。主要人物有 苏秦 、 张仪 等,他们分别代表合纵(主张六国联合抗 秦 )及连横(主张六国分别事 秦 )两派。
《
汉书·艺文志
》
:“从横家者流,盖出於行人之官。”后亦以指有手腕能舌辩的人。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
:“ 越 中学事,惟从横家乃大得法,不才如僕,例当沙汰。”
分類:
纵横家
从事
政治
外交
谋士
《國語辭典》:
揣摩
拼音:
chuǎi mó
1.琢磨釐析事物的真相或含意。《战国策。秦策一》:「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红楼梦》第四八回:「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
2.猜测、臆度。《中国历代戏曲选。清。孟称舜。桃花人面。第二折》:「思他念他,这泪脸没处躲。咱将痴心儿自揣摩,未必他心似我。」《文明小史》第二四回:「论理、揣摩风气,小弟也算是竭力的了。上头要行新政,就说新政的话;要招义和团,就说义和团的话。还有什么想不到的去处吗?」
分類:
揣摩
忖度
揣度
纵横家
玩味
估量
相比
游说
《國語辭典》:
苏秦(蘇秦)
拼音:
sū qín
人名。(西元前?~前317)字季子,洛阳人,战国时纵横家。与张仪同学于鬼谷子。早年曾外出游说,然穷困而归,后佩六国相印,为纵约长,使秦不敢东出函谷关,达十五年之久。后客于齐,被杀。
分類:
苏秦
纵横家
季子
东周
洛阳
《漢語大詞典》:
仪秦(儀秦)
战国 时期纵横家 张仪 、 苏秦 的并称。 汉
扬雄
《法言·渊骞》
:“乱而不解, 子贡 耻之;説而不富贵, 仪 秦 耻之。” 元
雅琥
《上执政》
诗:“正言期 董 贾 ,枉道耻 仪 秦 。” 明 秦楼外史
《男王后》
第四折:“这的是拿奸头抵全,捉贼真贜见·这其间使不得 仪 秦 辩,拼了个贬 潮阳 八千。” 清 唐甄
《
潜书·用贤
》
:“京朝之官,陷人夺位,援党助己,倾害之术,巧於 仪 秦 。”
分類:
纵横家
张仪
苏秦
《國語辭典》:
捭阖(捭闔)
拼音:
bǎi hé
开合。纵横家游说之术。指分化和拉拢。如:「纵横捭阖」。《鬼谷子。捭阖》:「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
分類:
开合
纵横家
分化
拉拢
游说
《漢語大詞典》:
苏张(蘇張)
(1). 战国 时纵横家 苏秦 、 张仪 的并称。 汉
班固
《奕旨》
:“割地取偿, 苏 张 之资。” 前蜀
贯休
《行路难》
诗之三:“败他存此亦何功, 苏 张 终作多言鬼。” 梁启超
《瓜分危言》
第二章第二节:“於此而犹谓 山东 为吾所有,虽有 苏 张 之舌,不能辩也。”
(2). 唐 名士 苏颋 与 张说 的并称。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
:“ 李 杜 诗篇敌, 苏 张 笔力匀。”
《
新唐书·苏颋传
》
:“自 景龙 后,与 张説 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 燕 许 大手笔’。”按, 苏颋 袭封 许国公 , 张说 封 燕国公 。
分類:
名士
纵横家
苏秦
张说
张仪
袭封
《漢語大詞典》:
秦仪(秦儀)
战国 纵横家 苏秦 和 张仪 的并称。
《
拾遗记·秦始皇
》
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今观 子年 之记, 苏 张 二人,异辞同迹,或以字音相类,或以土俗为殊,验诸
《坟》
《史》
,岂惟 秦 仪 之见异者哉!” 唐
李涉
《题清溪鬼谷先生旧居》
诗:“常闻先生教,指示 秦 仪 路。” 宋
苏轼
《寄题清溪寺》
诗:“ 秦 仪 固新学,见利不知患。” 元
耶律楚材
《和孟驾之韵》
:“文章高出 苏 黄 辈,英雄不效 秦 仪 志。”
分類:
纵横家
苏秦
张仪
《漢語大詞典》:
仪衍(儀衍)
战国 时期纵横家 张仪 与 公孙衍 的并称。 清 褚人穫
《坚瓠七集·丈夫化女子》
引 明 徐声远 诗:“ 仪 衍 从来是妾妇,鬚眉空自称男儿。”
分類:
纵横家
张仪
《漢語大詞典》:
五蠹
战国 末 韩非 作
《五蠧》
篇,指斥学者(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逃避公役的人)、商工之民为危害国家的五种蠧民。蠧,蛀虫。
《晋书·庾峻传》
:“ 秦 塞斯路,利出一官,虽有处士之名,而无爵列於朝者, 商君 谓之‘六蝎’, 韩非 谓之‘五蠹’。” 南朝 梁
刘勰
《
文心雕龙·诸子
》
:“至如 商 韩 六蝨,五蠹,弃孝废仁,轘药之祸,非虚至也。”
分類:
韩非
指斥
学者
儒家
言谈
纵横家
带剑
游侠
御者
逃避
工之
危害
国家
《漢語大詞典》:
仪轸(儀軫)
战国 时纵横家 张仪 陈轸 的并称。 章炳麟
《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
:“ 秦 代 仪 軫 之辞,所以异於
《子虚》
《大人》
者,亦有韵无韵云尔。”
分類:
纵横家
张仪
《漢語大詞典》:
公孙衍
战国时期纵横家。号犀首,魏国阴晋(今陕西华阴东)人。初在秦国任大良造(掌握军政大权的高官)。后至魏国任将军,主张合纵抗秦。公元前323年发起并联络燕、赵、中山、韩、魏五国对抗秦国。后又担任魏相。
分類:
纵横家
《漢語大詞典》:
长短术(長短術)
谓纵横家的论辩术。 汉
刘向
《上〈战国策〉叙》
称
《
战国策
》
“或曰
《国策》
,或曰
《短长》
……”,因以为名。
《
新唐书·艺文志三
》
“杂家类”录有 赵蕤
《长短要术》
十卷。
《
新唐书·藩镇传·李丕
》
:“ 李丕 者,善长短术,与 从諫 ( 刘从諫 )厚善,署大将。” 宋
苏辙
《寄题清溪寺》
诗:“ 苏 张 何为者?欲窃长短术。”参见“ 长短説 ”。
分類:
纵横家
论辩
十卷
《漢語大詞典》:
长短说(長短説)
谓纵横家之言。
《
史记·田儋列传
》
:“ 蒯通 者,善为长短説,论 战国 之权变。” 司马贞 索隐:“言欲令此事长,则长説之;欲令此事短,则短説之。故
《
战国策
》
亦名曰‘短长书’。”
《
晋书·袁悦之传
》
:“ 悦之 能长短説,甚为精理。始为 谢玄 参军,为 玄 所遇,丁忧去职。服闋还都,止齎
《
战国策
》
,言天下要惟此书。”
分類:
纵横家
《漢語大詞典》:
长短说(長短説)
谓纵横家之言。
《
史记·田儋列传
》
:“ 蒯通 者,善为长短説,论 战国 之权变。” 司马贞 索隐:“言欲令此事长,则长説之;欲令此事短,则短説之。故
《
战国策
》
亦名曰‘短长书’。”
《
晋书·袁悦之传
》
:“ 悦之 能长短説,甚为精理。始为 谢玄 参军,为 玄 所遇,丁忧去职。服闋还都,止齎
《
战国策
》
,言天下要惟此书。”
分類:
纵横家
《国语辞典》:
九流十家
拼音:
jiǔ liú shí jiā
汉朝刘歆在所著的《七略》中,曾将先秦至汉初的诸子思想分为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十个派别,称为「十家」。小说家除外即称为「九流」。
分类:
汉朝
诸子
子思
思想
为儒
儒家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农家
小说家
十个
派别
《国语辞典》:
短长之说(短长之说)
拼音:
duǎn cháng zhī shuō
战国时纵横家策士的学说。《史记。卷一五。六国年表》:「务在彊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
分类:
纵横家
策士
学说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