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凤笺(鳳牋)
精美的纸张,供题诗、写信之用。因纸地有凤纹,故称。亦借指诗作或书信。 宋 周邦彦 《华胥引·秋思》词:“点检从前恩爱,但凤牋盈篋。” 宋 陆游 《风流子》词:“凤牋春丽,花砑轻红。”
《漢語大詞典》:青纸(青紙)
(1).青色纸张。古代图籍用之。北史·牛弘传:“ 刘裕 平 姚 ,收其图籍,五经子史,纔四千卷,皆赤轴青纸,文字古拙,并归 江 左。”
(2). 晋 制,皇帝诏书用青纸紫泥。后因以“青纸”借指诏书。《陈书·陈宝应传》:“由是紫泥青纸,远賁恩泽。乡亭龟组,颁及婴孩。” 唐 刘禹锡 《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二十二韵》:“緑油貔虎拥,青纸凤凰衔。”
(3).即乌金纸。可治口疮皲裂等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服器·青纸﹝主治﹞:“妒精疮,以唾粘贴,数日即愈,且护痛也。弥久者良。上有青黛,杀虫解毒。”
《漢語大詞典》:官纸(官紙)
官府公用的纸张。南史·隐逸传下·阮孝绪:“年十餘岁随父为 湘州 行事,不书官纸,以成亲之清白。” 宋 陈师道 《从寇生求茶库纸》诗:“ 南朝 官纸女儿肤,玉版云英比不如,乞与此翁元不称,他年留待 大苏 书。”
《漢語大詞典》:绵连(綿連)
(1).见“ 绵联 ”。
(2).一种优质纸张。以竹木纤维为原料,坚韧洁白,适宜于印刷贵重书籍。产于 江西 、 福建 一带。 鲁迅 《热风·所谓“国学”》:“他们所刻的书都无 民国 年月,辨不出是 元 版是 清 版,都是古董性质,至少每本两三元,绵连,锦帙,古色古香,学生们是买不起的。”
《國語辭典》:绵联(綿聯)  拼音:mián lián
连绵不绝。《文选。张衡。西京赋》:「缭垣绵联,四百馀里,植物斯生,动物斯止。」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绵联邪亘,侧直齐平。」
《国语辞典》:铺纸(铺纸)  拼音:pū zhǐ
摆置纸张。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夜长无睡引笔铺纸,悄然灯前,有念则书,言无次第。」《红楼梦》第四二回:「这园子盖才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工夫呢:又要研墨,又要蘸笔,又要铺纸,又要著颜色。」
《漢語大詞典》:策牍(策牘)
简策版牍。后指书写用的纸张。 宋 苏辙 《画学董生画山水屏风》诗:“策牘试篆隶,丹青写飞走。”
《国语辞典》:糊纸(糊纸)  拼音:hú zhǐ
1.以糊制成的纸。可包药粉吞服。
2.黏贴纸张。《隋书。卷二四。食货志》:「或剪铁鍱,裁皮糊纸以为钱,相杂用之。」
《國語辭典》:报纸(報紙)  拼音:bào zhǐ
用一定名称,每日或每隔六日以下的期间,按期发行的出版品。旧称为「新闻纸」。
《国语辞典》:造纸(造纸)  拼音:zào zhǐ
制作纸张。如:「东汉和帝时,蔡伦用树皮、破布、废网等造纸。」
分类:造纸纸张
《漢語大詞典》:纸素(紙素)
(1).供书写或绘画用的纸张或绢帛。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里中小屋,有经像者,亦多不烧。或屋虽焚毁,而於煨尽之中,时得全经,纸素如故。” 唐 李节 《赠释疏言还道林寺诗》序:“容貌於土木者沉诸水,言词於纸素者烈诸火。”
(2).泛指书画的纸本或绢本。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书画:“ 王羲之 书,旧传惟《乐毅论》乃 羲之 亲书於石,其他皆纸素所传。”
《国语辞典》:纸工(纸工)  拼音:zhǐ gōng
用各种不同质地的纸张,以剪、摺、编等方式做成各种形式的用品或摆饰品。
《國語辭典》:经纸(經紙)  拼音:jīng zhǐ
用来抄印佛经的黄纸。《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知远失绝天日表,两脸浑如经纸黄。」元。刘时中〈端正好。众生灵遭磨障套。倘秀才〉曲:「一个个黄如经纸,一个个瘦似豺狼。」
《漢語大詞典》:笺麻(牋麻)
泛指精美纸张。 唐 李白 《草书歌行》:“牋麻素绢排数箱, 宣州 石砚墨色光。” 王琦 注:“牋、麻,皆纸也。”
分類:精美纸张
《漢語大詞典》:毫笺(毫箋)
毛笔和精美的纸张。借指诗文著作。 陶曾佑 《中国文学之概观》:“ 黄陶菴 之深於譬证, 唐荆川 之熟於歷史, 归震川 之原於《六经》,洵令毫笺生色。”参见“ 毫素 ”。
《國語辭典》:毫素  拼音:háo sù
笔和纸。也称为「毫楮」、「豪素」。
《漢語大詞典》:画笺(畫箋)
供作画用的精美纸张。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北平笺谱》﹞因画笺大小不一,而影响于书之大小,不能一律,这真是一个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