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纸钱(紙錢)  拼音:zhǐ qián
祭祀鬼神或葬礼与扫墓时焚烧,用以供死者享用的冥钱。《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新年初一日,叫他到坟上烧纸钱去。」也称为「黄纸」、「钱纸」。
《漢語大詞典》:烧纸钱(燒紙錢)
见“ 烧纸 ”。
分類:烧纸钱
《國語辭典》:烧纸(燒紙)  拼音:shāo zhǐ
1.一种专供鬼神使用的纸钱,在纸上雕刻或印上钱形,以焚烧方可送达。《水浒传》第一五回:「去后堂前面,列了金钱纸马,摆了夜来煮的猪羊、烧纸。」
2.烧冥纸拜神、祭祀。《红楼梦》第五八回:「到底为谁烧纸?我想来若是为父母兄弟,你们皆烦人外头烧过了。这里烧这几张必有私自的情理。」
《国语辞典》:撒纸钱(撒纸钱)  拼音:sǎ zhǐ qián
指将祭祀鬼神所使用的冥纸,分撒给鬼魂,以求平安。通常用于发生意外事故、容易出事等处。如:「北宜公路的九弯十八拐,是最容易出车祸之处,因此常有人在此处撒纸钱,以求平安。」
《国语辞典》:烈纸钱(烈纸钱)  拼音:liè zhǐ qián
焚烧纸钱,祭拜鬼神、亡魂。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元。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并不曾见烈纸钱将咱祭,倒去熬粥汤送他吃。」也作「烈纸」、「化纸」。
《國語辭典》:楮币(楮幣)  拼音:chǔ bì
宋代发行的纸币。因多用楮皮制造的纸印成,故称为「楮币」。《宋史。卷四三六。儒林传六。李道传传》:「道传应诏言楮币之换,官民如雠;钞法之行,商贾疑怨,赋敛增加,军将推剥,皆切中时病。」也称为「楮券」。
《國語辭典》:烧纸(燒紙)  拼音:shāo zhǐ
1.一种专供鬼神使用的纸钱,在纸上雕刻或印上钱形,以焚烧方可送达。《水浒传》第一五回:「去后堂前面,列了金钱纸马,摆了夜来煮的猪羊、烧纸。」
2.烧冥纸拜神、祭祀。《红楼梦》第五八回:「到底为谁烧纸?我想来若是为父母兄弟,你们皆烦人外头烧过了。这里烧这几张必有私自的情理。」
《國語辭典》:钱纸(錢紙)  拼音:qián zhǐ
祭祀鬼神或葬礼、扫墓时焚烧,用以供死者享用的冥钱。如:「明天是中元节,记得要买些钱纸回来。」也称为「黄纸」、「纸钱」。
《國語辭典》:纸币(紙幣)  拼音:zhǐ bì
流通于社会的纸制货币,多由国家银行或政府授权的银行发行。如台湾目前有百元纸币、五百元纸币、千元纸币等。也称为「纸钞」。
《國語辭典》:纸钱(紙錢)  拼音:zhǐ qián
祭祀鬼神或葬礼与扫墓时焚烧,用以供死者享用的冥钱。《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新年初一日,叫他到坟上烧纸钱去。」也称为「黄纸」、「钱纸」。
《漢語大詞典》:陌纸(陌紙)
指纸钱。陌,通“ 佰 ”。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二:“如庶人陌纸瓣香皆可格神,不以菲薄而弗享者何也?所得之物,皆己力所致也。”
分類:纸钱
《國語辭典》:白钱(白錢)  拼音:bái qián
1.行窃时利用钱形钢器割取他人财物的扒手。
2.纸钱。《红楼梦》第五八回:「我昨夜作了一个梦,梦见杏花神和我要一挂白钱,不可叫本房人烧,要一个生人替我烧了,我的病就好的快。」
《漢語大詞典》:冥镪(冥鏹)
指烧给死人用的纸钱。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列朝·大行丧礼:“盖自 唐 宋 以来,相沿已久,惟冥鏹最属无谓。”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多前锋》:“遂取冥鏹焚之。”
分類:死人纸钱
《國語辭典》:钱垛(錢垛)  拼音:qián duò
成串的纸钱。《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次日早起买了纸马、蜡烛、经幡、钱垛一应等项。」
分類:成串纸钱
《漢語大詞典》:凿楮(鑿楮)
指纸钱。楮,纸。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上:“ 和子 遽归,货衣具凿楮,如期备酹焚之,自见二鬼挈其钱而去。”
分類:纸钱
《漢語大詞典》:顺溜纸(順溜紙)
指祈求神鬼保佑顺利而烧的纸钱。《水浒传》第二回:“﹝ 史进 ﹞便叫庄客拣两头肥水牛来杀了,庄内自有造下的好酒,先烧了一陌顺溜纸,便叫庄客去请这当村里三四百 史 家庄户,都到家中草堂上,序齿坐下。”
《國語辭典》:纸灰(紙灰)  拼音:zhǐ huī
纸燃烧后剩馀的灰烬。
分類:纸钱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