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纸钱(紙錢)  拼音:zhǐ qián
祭祀鬼神或葬礼与扫墓时焚烧,用以供死者享用的冥钱。《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新年初一日,叫他到坟上烧纸钱去。」也称为「黄纸」、「钱纸」。
《漢語大詞典》:烧纸钱(燒紙錢)
见“ 烧纸 ”。
分類:烧纸钱
《國語辭典》:烧纸(燒紙)  拼音:shāo zhǐ
1.一种专供鬼神使用的纸钱,在纸上雕刻或印上钱形,以焚烧方可送达。《水浒传》第一五回:「去后堂前面,列了金钱纸马,摆了夜来煮的猪羊、烧纸。」
2.烧冥纸拜神、祭祀。《红楼梦》第五八回:「到底为谁烧纸?我想来若是为父母兄弟,你们皆烦人外头烧过了。这里烧这几张必有私自的情理。」
《国语辞典》:撒纸钱(撒纸钱)  拼音:sǎ zhǐ qián
指将祭祀鬼神所使用的冥纸,分撒给鬼魂,以求平安。通常用于发生意外事故、容易出事等处。如:「北宜公路的九弯十八拐,是最容易出车祸之处,因此常有人在此处撒纸钱,以求平安。」
《国语辞典》:烈纸钱(烈纸钱)  拼音:liè zhǐ qián
焚烧纸钱,祭拜鬼神、亡魂。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元。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并不曾见烈纸钱将咱祭,倒去熬粥汤送他吃。」也作「烈纸」、「化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