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兽困则噬(獸困則噬)
兽陷困境要咬人。比喻人陷于绝境要竭力反抗。《宋书·谢晦传》:“然归死难图,兽困则噬,是以爰整其旅,用为过防。”
《漢語大詞典》:兽穷则啮(獸窮則齧)
同“兽穷则齧”。谓野兽陷于绝境必然进行搏噬反扑。亦喻人陷入困窘之境,便会竭力反击。《朝诗外传》卷二:“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兽穷则啮,於是奸 苗 倡言逐客民,復故地,而羣寨争杀百户响应矣。”
《漢語大詞典》:人极计生(人極計生)
谓人到绝境就会产生计谋。《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那人急了,正好没出豁,却见明晃晃一把劈柴斧头,正在手边,也是人极计生,被他绰起,一斧正中 刘官人 面门。”
《國語辭典》:困兽犹斗(困獸猶鬥)  拼音:kùn shòu yóu dòu
被围困的野兽尚且作最后的挣扎。比喻人在绝境中仍奋力抵抗,不肯降服。《左传。宣公十二年》:「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
《國語辭典》:枯鱼之肆(枯魚之肆)  拼音:kū yú zhī sì
卖乾鱼的市场。《庄子。外物》:「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比喻处于困境。唐。元稹《莺莺传〉:「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
分類:困境绝境
《漢語大詞典》:枯树逢春(枯樹逢春)
已枯之树又重获生机。喻绝境逢生。景德传灯录·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四折:“我争些儿有家难奔,恰便似旱苗纔得雨,枯树恰逢春。”
《漢語大詞典》:枯木再生
比喻濒临绝境又重获生机。 宋 苏辙 《代陈汝羲学士南京谢表》:“乞身闲冷,但求安养於餘生;絶意功名,不復干求於当世。岂谓圣恩未弃,见收桑榆,枯木再生,重沾雨露。”亦作“ 枯枝再春 ”。
《國語辭典》:枯枝再春  拼音:kū zhī zài chūn
枯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在绝境中重获生机。明。无名氏《白兔记》第三三出:「姻缘本是前生定,故令个白兔来引,艰辛,十六年命屯,今喜得枯枝再春。」也作「枯木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