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绝境(絕境)  拼音:jué jìng
1.和世人隔绝的地方。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非虚明之绝境,不可穷者。」
2.风景绝佳的地方。唐。张乔〈游歙州兴唐寺〉诗:「山桥通绝境,到此忆天台。」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宜兴、善权张公两洞,天下绝境也。」
3.极为高超的境界。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动极神源,其般若之绝境乎?」宋。陆游〈龙门洞〉诗:「绝境岂可名,恨我诗语烦。」
4.绝望艰困的处境。如:「生意失败,再加上妻离子散,他的生活已陷入绝境。」
《国语辞典》:陷入绝境(陷入绝境)  拼音:xiàn rù jué jìng
落入窘困险恶的境地。如:「她家逢钜变,父母双亡,孤苦无依,生活顿时陷入绝境。」
《分类字锦》:共到绝境(共到绝境)
苏轼 同正辅表兄游白水山诗 念兄独立与世疏,绝境难到惟我共。
分类:内外兄弟
《國語辭典》:死地  拼音:sǐ dì
1.必死之地。《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2.俗称风水不吉利的地方。如:「这是一块死地,不适合盖房子。」
《漢語大詞典》:亡地
绝境。孙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曹操 注:“必殊死战,在亡地无败者。”
分類:绝境曹操
《国语辞典》:英雄末路  拼音:yīng xióng mò lù
指有才能者面临了无可挽回的绝境。如:「垓下一战,项羽大败,此时已是英雄末路,于是自刎于乌江。」
《國語辭典》:困兽(困獸)  拼音:kùn shòu
被围困的野兽。比喻陷于绝境的人。宋。苏轼〈获鬼章二十韵〉:「困兽何须杀?遗雏或可招。」
《國語辭典》:困兽犹斗(困獸猶鬥)  拼音:kùn shòu yóu dòu
被围困的野兽尚且作最后的挣扎。比喻人在绝境中仍奋力抵抗,不肯降服。《左传。宣公十二年》:「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
《漢語大詞典》:枯鱼泣(枯魚泣)
喻身陷绝境。 元 程钜夫 《为曹仲坚题渔父图》诗:“大罾小罟较得失,魴鱮暗作枯鱼泣。” 元 杨维桢 《周急谣》:“君不见曩岁沟魂悔不及,至今寃作枯鱼泣。”参见“ 枯鱼过河泣 ”。
分類:身陷绝境
《漢語大詞典》:枯鱼过河泣(枯魚過河泣)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四·枯鱼过河泣》:“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復及。”后因以喻誓死进击,不顾及失败。 宋 陆游 《闻虏乱有感》诗:“头颅自揣已可知,一死犹思报明主……羞为老驥伏櫪悲,寧作枯鱼过河泣。”
《國語辭典》:困斗(困鬥)  拼音:kùn dòu
顽强抵抗,不肯降服。《宋史。卷一。太祖本纪一》:「城陷之日,慎无杀害,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
《漢語大詞典》:致之死地而后生(致之死地而後生)
兵家用语。谓将军队置于绝境,则将士必为求生而殊死战斗。语本孙子·九地:“陷之死地然后生。” 李筌 注:“兵居死地,必决命而斗以求生。”《三国演义》第七一回:“昔 韩信 背水为阵,所谓致之死地而后生也。”
《漢語大詞典》:悬崖撒手(懸崖撒手)
(1).比喻人至绝境,只能另作选择,义无反顾。景德传灯录·苏州永光院真禅师:“直须悬崖撒手,自肯承当。” 元 耶律楚材 《太阳十六题·背捨》诗:“人亡家破更何依,退步悬崖撒手时。”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百:“坐我三薰三沐之,悬崖撒手别卿时。”
(2).指在紧急关头,放下一切不管。 余小华 《返青》:“呵,多好的姑娘,本来她完全来得及退步抽身,悬崖撒手,可是她没有。”
《国语辞典》:死地求生  拼音:sǐ dì qiú shēng
在绝境中求生存。《新唐书。卷一八九。赵犨传》:「士贵建功立名节,今虽众寡不敌,男子当死地求生,徒惧无益也。」
《国语辞典》:绝渡逢舟(绝渡逢舟)  拼音:jué dù féng zhōu
比喻在绝境时出现生机。《野叟曝言》第一○回:「天幸遇著相公,如暗室逢灯,绝渡逢舟,从此读书作文,俱可望有门径矣!」
《国语辞典》:困兽之斗(困兽之斗)  拼音:kùn shòu zhī dòu
被围困的野兽,还想继续搏斗脱困。比喻处于绝境中的顽抗。如:「歹徒在警方的重围之下,依然在作困兽之斗。」
《国语辞典》:无济无主(无济无主)  拼音:wú jì wú zhǔ
既没有人帮忙,也没有主意。形容到达绝境地步。《西游记》第一五回:「若到那无济无主的时节,可以随机应变,救得你急苦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