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51,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承继
缵绍
统承
继绍
嗣袭
传继
绍继
继受
袭承
缵继
嗣绍
纂继
追绍
经承
属续
《國語辭典》:承继(承繼)  拼音:chéng jì
1.继续、延续。如:「承继香火」。《孟子。万章上》:「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
2.过继。《儒林外史》第六回:「我家二相公,明日过来承继了,是你们的新主人。」《老残游记》第一五回:「魏家没有儿子,只有这个女儿,却承继了一个远房侄儿在家,管理一切事务。」
3.人死后财产、权利或地位移转给他人的手续。
《漢語大詞典》:缵绍(纘紹)
继承;承袭。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上:“前朝廓清多难,有战伐之大功;纘詔丕图,有夹辅之盛业。”《水浒传》第一○一回:“制曰:朕以敬天法祖,纘绍洪基。” 明 归有光 《奉慰疏》:“伏念大行皇帝受天明命,纘绍丕图,覆露羣生。”
分類:继承承袭
《漢語大詞典》:统承(統承)
犹继承。《三国志·蜀志·后主张后传》:“朕统承大业,君临天下,奉郊庙社稷。”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元年:“於是宣太后令,废帝为 东海王 ,以丞相、録尚书事、 会稽王 昱 统承皇极。”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朝廷当待以 虞 宾,统承礼物,带礪山河,位在诸王侯上。”
分類:继承
《漢語大詞典》:继绍(繼紹)
继承。 唐 白居易 《为崔相陈情表》:“ 德宗 皇帝念臣亡伯位高无后,以犹子之义,命臣继绍,仍赐臣名。”《元典章·户部三·承继》:“父子嗣续,人伦大本,同宗继绍,气脉感通。” 林纾 《与姚叔节书》:“夫瞢然不审 中国 四千餘年继绍之絶学,则蔽於东人之言。”
分類:继承
《漢語大詞典》:嗣袭(嗣襲)
继承;承袭。旧五代史·晋书·卢质传:“ 武皇 厌代,其弟 克寧 握兵柄,有嗣袭之望。”
分類:继承承袭
《漢語大詞典》:传继(傳繼)
继承。礼记·学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唐 孔颖达 疏:“如今人传继 周 孔 是也。”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下·董安于》:“功之受赏也,可传继之道也。”
分類:继承
《漢語大詞典》:绍继(紹繼)
继承。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乙巳, 沛王 林 薨”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自古帝王功德言行,互有高下,未必创业者皆优,绍继者咸劣也。” 唐 道宣 《〈净住子〉序》:“所谓浄住,身口意,身絜意,如戒而住,故曰浄住。子者绍继为义。”《敦煌变文集·频婆娑罗王变文》:“时则有 王舍大城 频婆娑罗王 ,统渥瞻部,绍继黔黎。”
分類:继承
《漢語大詞典》:继受(繼受)
继承。书·召诰“今王嗣受厥命” 孔 传:“继受其王命。”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陛下以圣德至孝,继受宝命。”
分類:继承
《漢語大詞典》:袭承(襲承)
承受;继承。 唐 韦展 《日月如合璧赋》:“可以袭承天意,可以敬授人时。” 郁达夫 《出奔》一:“ 董玉林 于 董长子 死后,还袭承了床头土下埋藏起来的一酒瓮雪白的大花边。”花边,指银元。
《漢語大詞典》:缵继(纘繼)
继承。 唐 韩愈 《贺册皇太后表》:“皇太后夙赞先皇,弼成至化,诞生明圣,纘继鸿休。”
分類:继承
《漢語大詞典》:嗣绍(嗣紹)
犹继承。 唐 韩愈 《河南府同官记》:“嗣绍家烈,不违其先。”
分類:继承
《漢語大詞典》:纂继(纂繼)
继承。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遣 芳 归藩于 齐 ,以避皇位”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皇帝即位,纂继洪业。”
分類:继承
《漢語大詞典》:追绍(追紹)
犹继承。 宋 李纲 《上道君太上皇帝封事》:“臣伏观陛下自临御以来,追绍先烈。” 明 宋濂 《复古堂记》:“继志述事,孝子慈孙所当为况思追绍於七百餘年前。”
分類:继承
《國語辭典》:经承(經承)  拼音:jīng chéng
1.蒙受、接受。唐。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2.经手承办。《福惠全书。卷三。莅任部。考经承》:「经承者,经历其事,而承其所行也。」
3.职官名。清代各部院衙门的官吏统称为「经承」。
《漢語大詞典》:属续(屬續)
(1).继承。 汉 班固 《白虎通·号》:“谓之 祝融 何?祝者属也,融者续也,言能属续 三皇 之道而行之,故谓 祝融 也。”
(2).指 祝融 所作之乐。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 唐 贾公彦 疏:“案《孝经纬》云:‘…… 祝融 之乐曰《属续》。’”史记·乐书 唐 司马贞 述赞:“乐之所兴,在乎防欲。陶心畅志,舞手蹈足。 舜 曰《簫韶》, 融 称《属续》。”
分類:继承祝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