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烟绵(煙緜)
见“ 烟绵 ”。
《漢語大詞典》:渺绵
亦作“ 渺绵 ”。
1.悠远;不尽貌。 唐 李白 《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洞庭 瀟湘 意渺緜,三江七泽情洄沿。” 唐 罗隐 《广陵秋日酬进士臧濆见寄》诗:“驛西斜日满窗前,独凭秋栏思渺绵。”
2.水流不断貌。 宋 苏轼 《陈州与文郎逸民饮别》诗:“春风料峭羊角转,河水渺绵瓜蔓流。”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胎息》:“养生之方,以胎息为本,此固不刊之语,更无可议。但以气若不闭,任其出入,则渺绵滉漭,无卓然近効。”
1.悠远;不尽貌。 唐 李白 《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洞庭 瀟湘 意渺緜,三江七泽情洄沿。” 唐 罗隐 《广陵秋日酬进士臧濆见寄》诗:“驛西斜日满窗前,独凭秋栏思渺绵。”
2.水流不断貌。 宋 苏轼 《陈州与文郎逸民饮别》诗:“春风料峭羊角转,河水渺绵瓜蔓流。”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胎息》:“养生之方,以胎息为本,此固不刊之语,更无可议。但以气若不闭,任其出入,则渺绵滉漭,无卓然近効。”
《骈字类编》:绵绢(绵绢)
魏志何夔傅:太祖始制新科下州郡,又收租税绵绢。
又赵俨傅:时袁绍举兵南侵,遣使招诱豫州诸郡,诸郡多受其命,惟阳安郡不动,而都尉李通急录户调。俨见通曰:方今天下未集,诸郡并叛,怀附者复收其绵绢,小人乐乱,能无遗恨?且远近多虞,不可不详也。 宋书孔顗傅见纸席下。 魏书高允传:诏朝晡给膳,朔望致牛酒衣服绵绢,每月送给。允皆分之亲故。
又赵俨傅:时袁绍举兵南侵,遣使招诱豫州诸郡,诸郡多受其命,惟阳安郡不动,而都尉李通急录户调。俨见通曰:方今天下未集,诸郡并叛,怀附者复收其绵绢,小人乐乱,能无遗恨?且远近多虞,不可不详也。 宋书孔顗傅见纸席下。 魏书高允传:诏朝晡给膳,朔望致牛酒衣服绵绢,每月送给。允皆分之亲故。
《漢語大詞典》:绵络(綿絡)
《漢語大詞典》:兜罗绵(兜羅綿)
(1).[梵tūla]棉。亦为草木花絮之总称。《翻译名义集·沙门服相》:“兜罗,此云细香……或名妬罗绵。妬罗,树名。绵从树生,因而立称如柳絮也。亦翻杨华。” 明 曹昭 《格古要论·古锦论·兜罗绵》:“兜罗绵,出南番、西番、 云南 ,莎罗树子内绵织者,与剪绒相似,阔五六尺,多作被,亦可作衣服。”
(2).喻云或雪。 宋 杨万里 《题曾无愧月窗》诗:“阿兄作云巢,阿弟作月窗……兜罗绵上住兄子,银色界中著吾弟。” 金 元好问 《读书山雪中》诗:“山灵为渠也放颠,世界幻入兜罗绵。” 清 赵翼 《途遇大雪》诗:“世界幻入兜罗绵,恍见洪荒万万古。”亦省作“ 兜罗 ”。 赵朴初 《访云冈石窟及华严寺》诗:“凿巖造佛高数丈,示现手如兜罗绵。”
(2).喻云或雪。 宋 杨万里 《题曾无愧月窗》诗:“阿兄作云巢,阿弟作月窗……兜罗绵上住兄子,银色界中著吾弟。” 金 元好问 《读书山雪中》诗:“山灵为渠也放颠,世界幻入兜罗绵。” 清 赵翼 《途遇大雪》诗:“世界幻入兜罗绵,恍见洪荒万万古。”亦省作“ 兜罗 ”。 赵朴初 《访云冈石窟及华严寺》诗:“凿巖造佛高数丈,示现手如兜罗绵。”
《漢語大詞典》:绵瓞(綿瓞)
见“ 绵绵瓜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