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0,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薄绵
轻绵
白绵
纯绵
绵渺
绵永
绵连
脱绵
绵袄
绵帛
绵惙
粉绵
绵絮
绵谷
瓞绵
《分类字锦》:薄绵(薄绵)
白居易 间出诗 春寒游正好,稳马薄绵衣。
分类:
《漢語大詞典》:轻绵(輕綿)
(1).絮棉。 宋 杜安世 《行香子》词:“数株堤面,几树桥边。嫩垂条,絮荡轻绵。”
(2).薄棉衣。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引 清 杨守知 《西湖竹枝词》:“侍儿会得人心意,半臂轻绵隔夜安。”
分類:棉衣
《漢語大詞典》:白绵(白綿)
亦作“ 白棉 ”。 指棉花。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木绵:“ 江 南 淮 北所种木绵……结实大如桃,中有白绵,绵中有子,大如梧子。”《文汇报》1983.12.18:“他信步走进一个车间,看到库房工人将白棉和油棉堆在一起,心里很不是滋味。”
分類:棉花
《漢語大詞典》:纯绵(純綿,純緜)
亦作“ 纯緜 ”。纯丝;丝绵。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夫荷旃被毳者,难与道纯緜之丽密。” 李善 注:“ 瓚 以为纯丝。” 宋 陆游 《家居》诗:“溪柴胜炽炭,黎布敌纯绵。”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三》:“京师之烧刀,舆隶之纯绵也。然其性兇憯,不啻无刃之斧斤。”
分類:丝绵
《漢語大詞典》:绵渺(綿渺)
(1).亦作“ 绵淼 ”。水面遥远广阔貌。 清 黄景仁 《甬江舟中看山甚佳》诗:“红树千行雁一声,两岸秋山入绵渺。” 清 江炳炎 《买陂塘》词:“想伊人、溯洄绵渺,梦魂频遶江涘。” 清 华伟生 《开国奇冤·追悼》:“浓烟如墨涌层霄,倚危栏海绵淼。”
(2).亦作“ 绵眇 ”。深远奥妙。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诗集〉序》:“其音和平而大雅,其旨绵渺而藴藉。”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明 社既墟,遗民佚士,睠怀故都,或发绵渺之文,或效軼荡之体,咸有可观。” 缪荃孙 《〈宋元词四十家〉序》:“ 碧山 之绵眇, 梅溪 之軼丽。”
《骈字类编》:绵永(绵永)
续文献通考金郊祀乐歌:垂光绵永,成帝之孚。
《漢語大詞典》:绵连(綿連)
(1).见“ 绵联 ”。
(2).一种优质纸张。以竹木纤维为原料,坚韧洁白,适宜于印刷贵重书籍。产于 江西 、 福建 一带。 鲁迅 《热风·所谓“国学”》:“他们所刻的书都无 民国 年月,辨不出是 元 版是 清 版,都是古董性质,至少每本两三元,绵连,锦帙,古色古香,学生们是买不起的。”
《國語辭典》:绵联(綿聯)  拼音:mián lián
连绵不绝。《文选。张衡。西京赋》:「缭垣绵联,四百馀里,植物斯生,动物斯止。」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绵联邪亘,侧直齐平。」
《韵府拾遗 先韵》:脱绵(脱绵)
徐集孙诗:春深柳脱绵。
《韵府拾遗 皓韵》:绵袄(绵袄)
宋史舆服志:穿衣起二月,给紫罗衫,起十月,给紫攲正绵袄。
《漢語大詞典》:绵帛(綿帛)
亦作“緜帛”。 丝绵绢帛的总称。后汉书·董卓传:“ 河东 太守 王邑 奉献绵帛,悉赋公卿以下。”南史·隐逸传上·朱百年:“ 百年 室家素贫,母以冬月亡,衣并无絮,自此不衣緜帛。”
分類:丝绵绢帛
《國語辭典》:绵惙(綿惙)  拼音:mián chuò
病势垂危。《魏书。卷二一。献文六王传上。广陵王羽传》:「叔翻沉疴绵惙,遂有辰岁,我每为深忧,恐其不振。」
《漢語大詞典》:粉绵(粉綿)
(1).擦镜之物。旧时以铜为镜,用绵蘸粉摩拭,使之光亮。 宋 陆游 《古别离》诗:“粉绵磨镜不忍照,女子盛时无十年。”
(2).犹白絮。 唐 李商隐 《忆雪》诗:“庭树思琼蕊,妆楼认粉绵。”此喻雪。
分類:蘸粉
《國語辭典》:绵絮(綿絮)  拼音:mián xù
柔软的绵花。《西游记》第三五回:「那小妖都有手段,越打越上,一似绵絮缠身,搂腰扯腿,莫肯退后。」
《骈字类编》:绵谷(绵谷)
唐书地理志:利州益昌郡县:绵谷、葭萌、益昌、景谷。 五代史前蜀世家:衍幸秦州,群臣切谏,衍不听。至绵谷,而唐师入其境。柳宗元永州万石亭记:绵谷跨溪,皆大石林立,涣若奔云,错若置棋。 杜甫赠别何邕诗:绵谷元通汉,沱江不入秦。
《漢語大詞典》:瓞绵(瓞綿)
绵延;连绵。
分類:绵延连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