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绵羃(綿羃)
见“ 绵幂 ”。
《漢語大詞典》:绵幂(綿冪)
亦作“ 绵羃 ”。亦作“緜幂”。
(1).微细貌。《文选·左思〈魏都赋〉》:“薄戍緜幂,无异蛛蝥之网;弱卒琐甲,无异螳蜋之卫。” 李善 注:“緜幂,微貌。”
(2).谓稠密地覆盖着。 南朝 梁 江淹 《横吹赋》:“緜幂顺序,周流衔吕。” 唐 李白 《南轩松》诗:“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王琦 注:“绵幂,枝叶稠密而相覆之意。”
《漢語大詞典》:嫣绵(嫣綿)
连续不绝。 唐 皮日休 《悼贾》:“粤炎绪之嫣绵兮,其国度之未彰。”
分類:连续不绝
《国语辞典》:水绵(水绵)  拼音:shuǐ mián
一种绿藻类植物。丝状体圆柱形,表面黏滑,常成堆地浮在水面。细胞内有叶绿体,呈带状,为常见的淡水生物。
《漢語大詞典》:郑绵(鄭綿)
古代 郑 地产的丝絮。语本《楚辞·招魂》:“ 秦 篝 齐 缕, 郑 绵络些。” 唐 韩翃 《鲁中送从事归荥阳》诗:“轻橐归时 鲁 縞薄,寒衣缝处 郑 绵多。”
分類:地产
《漢語大詞典》:牵绵(牽綿)
牵延连绵。 唐 元稹 《酬乐天江楼夜吟稹诗因成三十韵》:“铃因风断续,珠与调牵绵。”
分類:连绵
《漢語大詞典》:绵隔(綿隔)
远隔。 唐 黄滔 《与蒋先辈启》:“昨陪侍于游从,今绵隔于烟火。” 明 李东阳 《焦公神道碑铭》:“而岁代绵隔,事行无所据。”
分類:远隔
《骈字类编》:绵好(绵好)
南史:郭原平、傅高阳许瑶之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觔遗之,不受。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
《韵府拾遗 遇韵》:绵互(绵互)
丁复诗:离离凤食干,绵互亘修峦。
《漢語大詞典》:绵叹(綿歎)
亦作“緜叹”。 犹长叹。 南朝 宋 鲍照 《采桑》诗:“緜叹对逈涂,扬歌弄场藿。” 唐 孟郊 《姑蔑城》诗:“兴亡意何在,緜叹空踌躇。”
分類:长叹
《骈字类编》:绵褥(绵褥)
唐 元稹 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呈损之兼赠周兄四十韵 坐卧摩绵褥,捧拥綟丝鬟。
《骈字类编》:绵帽(绵帽)
南史释宝志傅:宝志虽剃须发,而常冠下裙帽纳袍。故俗呼为志公。高丽闻之,遣使赍绵帽供养。云仙杂记:沈休文多病,六月犹绵帽温炉,食姜椒饭。不尔则委顿。
《骈字类编》:绵洛(绵洛)
华阳国志:蜀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岷、峨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又蜀人称郫繁曰膏腴,绵洛为浸沃。
《國語辭典》:绵里针(綿裡針)  拼音:mián lǐ zhēn
1.藏在绵絮里的针。指不易觉察的阴谋。元。石君宝《曲江池》第二折:「笑里刀剐皮割肉,绵里针剔髓挑觔。」《金瓶梅》第五一回:「乾净是个绵里针、肉里刺的货,还不知在汉子跟前架的甚么舌儿哩!」
2.比喻小心、细心。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得了个纸条儿恁般绵里针,若见玉天仙怎生软厮禁?」也作「绵里裹针」、「绵里藏针」。
《漢語大詞典》:绵里铁(綿裏鐵)
比喻书法柔中有刚。 元 赵孟俯 《题东坡书〈醉翁亭记〉》:“公( 苏軾 )又云:‘余书如緜里铁。’余观此帖瀟洒纵横,虽肥而无墨猪之状;外柔内刚,真所谓绵里铁也。”
分類:书法
《漢語大詞典》:绵里针(綿裏鍼)
见“ 绵里针 ”。
《國語辭典》:绵纸(綿紙)  拼音:mián zhǐ
用树木的韧皮纤维制成的纸。色白,柔软而有韧性,纤维细长如绵,所以称为「绵纸」。常用做皮衣衬垫、鞭炮捻子、电池包装等。
分類: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