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绵绵(綿綿)  拼音:mián mián
形容连续不绝。《诗经。王风。葛藟》:「绵绵葛藟,在河之浒。」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國語辭典》:缠绵(纏綿)  拼音:chán mián
1.纠结缠绕,无法摆脱。《文选。张载。七哀诗二首之二》:「丘陇日已远,缠绵弥思深。」《红楼梦》第五回:「因近来风流冤孽,缠绵于此处。」
2.绵长久远。晋。干宝 晋纪总论:「故其积基树本,经纬礼俗,节理人情,恤隐民事,如此之缠绵也。」
3.宛转动听。《红楼梦》第九回:「性情体贴,话语缠绵。」
《國語辭典》:连绵(連綿)  拼音:lián mián
连接延续。如:「这曲调反覆连绵,音律美妙,令人有绕梁韵永之感。」唐。李白白毫子歌〉:「小山连绵向江开,碧峰巉岩绿水回。」《三国演义》第一○六回:「时值秋雨连绵,一月不止,平地水深三尺,运粮船自潦河口直至襄平城下。」
《漢語大詞典》:柳绵(柳綿,柳緜)
亦作“ 柳棉 ”。柳絮。 唐 李商隐 《临发崇让宅紫薇》诗:“桃綬含情依露井,柳绵相忆隔 章臺 。” 宋 苏轼 《蝶恋花》词:“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元 钱霖 《清江引》曲:“蛛丝掛柳棉,燕嘴粘花片,啼鶯一声春去远。” 清 朱彝尊 《临江仙》词:“菜甲齐开更敛,柳緜欲起还沉。”
分類:柳絮
《國語辭典》:绵蛮(綿蠻)  拼音:mián mán
1.泛指鸟语。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一会价弄睆睍新腔,一会价学绵蛮妙语。」
2.《诗经。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绵蛮,微臣刺乱也。」或谓微臣苦于行役之诗。首章二句为:「绵蛮黄鸟,止于丘阿。」
《國語辭典》:绵邈(綿邈)  拼音:mián miǎo
悠远。《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年代绵邈,文籍靡传。」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开辟草昧,岁纪绵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
《國語辭典》:绵延(綿延)  拼音:mián yán
连续延长。唐。韦应物登西南冈卜居遇雨寻竹浪至沣壖萦带数里清流茂树云物可赏〉诗:「纡曲水分野,绵延稼盈畴。」
《國語辭典》:芊绵(芊綿)  拼音:qiān mián
草木繁衍、茂盛的样子。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孤岸竦秀,长洲芊绵。」也作「千眠」、「阡眠」、「芊眠」。
《漢語大詞典》:木绵(木綿,木緜)
见“ 木棉 ”。
《國語辭典》:木棉  拼音:mù mián
植物名。木棉科木棉属,落叶大乔木。树干有瘤刺,枝条成轮状向四周平伸开展。叶互生,掌状复叶,小叶五至七枚,叶片平滑,花于初春先叶开放,花朵大而艳丽,为橙红色系。蒴果椭圆形,种子上棉毛,棉毛富弹性,适合做枕头、沙发等填充材料。此外,常栽植作为庭园观赏树及行道树。也称为「红棉」、「英雄树」。
《國語辭典》:绵历(綿歷)  拼音:mián lì
时间延续悠久。《北史。卷二三。于栗磾传》:「萧氏保据江南,绵历数纪,属中原有故,未遑外略。」
《國語辭典》:绵亘(綿亙)  拼音:mián gèn
连续不绝。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自注〉:「南山是开创卜居之处也,从江楼步路,跨越山岭,绵亘田野,或升或降,当三里许涂路所经见也。」
《骈字类编》:绵州(绵州)
茅亭客话:大中祥符六年,绵州彰明县崇仙观柏柱上有木纹如画天尊状,毛发眉目、衣服履舄纤缕悉备。知州、比部员外郎刘公宗言,遂给事奏闻,奉圣旨令津置赴阙,送玉清昭应宫,今其民皆图画供养之。东薛能送崔学士赴 川诗见剑阁下。
《漢語大詞典》:绵蕝(綿蕝)
亦作“緜蕝”。 见“ 绵蕞 ”。
《漢語大詞典》:绵蕞(綿蕞)
亦作“ 绵蕝 ”。亦作“緜蕞”。亦作“緜蕝”。
(1).据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载, 叔孙通 欲为 汉高祖 创立朝仪,使征 鲁 诸生三十馀人, 叔孙通 “遂与所徵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餘人为緜蕞野外”,习肄月馀始成。按,引绳为“緜”,束茅以表位为“蕞”。后因谓制订整顿朝仪典章为“绵蕞”或“绵蕝”。旧唐书·杜鸿渐传:“ 鸿渐 素习帝王陈布之仪,君臣朝见之礼,遂採摭旧仪,绵蕝其事。” 宋 范仲淹 《奏乞两府兼判》:“太常礼院,用歷代之礼,或不谨於典法,随时绵蕝,纲纪寖坏,制度日隳。” 沈砺 《感怀》诗之七:“ 叔孙 绵蕝曾何补, 优孟 衣冠聊解嘲。”
(2).引申指经营创建。 宋 刘克庄 《念奴娇·二和丙寅生日》词:“草堂緜蕝,百年栖託於此。” 梁启超 《复刘古愚山长书》:“海内志士,颇跂息辐集,谓庶有瘳,既为言者所阻,绵蕝未定,遽以輟散。” 汤一鹗 《论裁撤领事裁判权之预备》:“以绵蕞草创,而不求其备。”
(3).借指表率。 唐 皮日休 《移成均博士书》:“洸洸乎,洋洋乎,为诸生之蓍龟,作后来之绵蕝。”
《國語辭典》:绵力(綿力)  拼音:mián lì
微薄的力量。多用于谦称自己的能力薄弱。南朝陈。江总辞行李赋〉:「进学惭于枝叶,绵力谢于康衢。」《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郎舅至戚,即无宿逋,亦应竭尽绵力,无如航海盐船新被盗,正当盘账之时,不能挪移丰赠,当勉措番银二十圆,以偿旧欠,何如?」也作「棉力」。
《國語辭典》:绵薄(綿薄)  拼音:mián bó
自谦的话。指自己的能力薄弱。宋。晁说之《晁氏客语》:「才力绵薄,岂期位列于三公?疾疹婴缠,敢望年踰于七十?」《聊斋志异。卷一。青凤》:「楼下之羞,耿耿在念,他事不敢预闻,必欲仆效绵薄,非青凤来不可。」清。曾国藩〈覆毛寄云中丞〉:「若安庆不克,则饷源日竭,大局日坏。绵薄如弟,深恐上负国家之委任,下辜良友之期望。」也作「棉薄」。
《國語辭典》:绵力薄材(綿力薄材)  拼音:mián lì bó cái
才力薄弱。多用为自谦之辞。《汉书。卷六四上。严助传》:「且越人绵力薄材,不能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