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11
典故
6
词典
186
佛典
7
其它
12
共186,分13页显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缓急
缓步
缓缓
缓带
可缓
缓辔
稽缓
缓行
缓歌
迟缓
缓刑
和缓
缓颊
舒缓
缓死
《國語辭典》:
缓急(緩急)
拼音:
huǎn jí
1.缓慢或急迫。《荀子。非相》:「缓急嬴绌,府然若渠匽檃栝之于己也。」《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
2.危急、急切需要或紧急的事情。《史记。卷一○一。袁盎晁错传》:「今公常从数骑,一旦有缓急,宁足恃乎?」《三国演义》第五○回:「但有缓急,飞报将来。」
分類:
缓急
宽舒
舒和
危急
急迫
生变
变故
《國語辭典》:
缓步(緩步)
拼音:
huǎn bù
走路时脚步舒徐。形容从容、不慌张。《列子。黄帝》:「缟衣乘轩,缓步阔视。」《儒林外史》第一四回:「这三位女客,一位跟前一个丫鬟,手持黑纱团香扇替他遮著日头,缓步上岸。」
分類:
缓步
徐步
慢行
《國語辭典》:
缓缓(緩緩)
拼音:
huǎn huǎn
慢慢。宋。
苏轼
陌上花
诗三首之一:「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忽见一对红衣太监骑马缓缓的走来,至西街门下了马。」
分類:
缓缓
徐徐
缓慢
《國語辭典》:
缓带(緩帶)
拼音:
huǎn dài
宽松衣带。形容从容不迫,安舒自在的样子。《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赞曰》:「而使边城守境之民,父兄缓带,稚子咽哺,胡马不窥于长城,而羽檄不行于中国,不亦便于天下乎!」三国魏。
曹植
〈
箜篌引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分類:
衣带
悠闲
自在
从容不迫
《韵府拾遗 旱韵》:
可缓(可缓)
王恽诗因公得胜赏,此诗其可缓。
《漢語大詞典》:
缓辔(緩轡)
谓放松缰绳,骑马缓行。
《
三国志·蜀志·郤正传
》
:“盍亦绥衡缓轡,回轨易涂。” 宋
吴处厚
《
青箱杂记
》
卷一:“﹝ 陈亚 ﹞每拥骑自衙庭出,或由 鑑湖 缓轡而归。”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赚将》
:“ 宛 马嘶风缓轡来, 黄河 水上北门开。”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
:“待到上午,清道的骑士才缓辔而来。”
分類:
放松
缰绳
骑马
缓行
《漢語大詞典》:
稽缓(稽緩)
迟延。
《
宋书·王僧绰传
》
:“臣谓唯宜速断,不可稽缓。”
《元典章·刑部二·繫狱》
:“朝廷所行政令,承受官司,稽缓不行,虽有施行不復检举,致有弛废者纠察。”
《
明史·李彬传
》
:“论功,与 旭 皆临敌稽缓,不益封。” 清
周亮工
《书影》
卷七:“人命至重,尔辈其慎之!稽缓仅七日,遂致冥追。”
分類:
迟延
《國語辭典》:
缓行(緩行)
拼音:
huǎn xíng
慢慢的走。如:「这里是行人徒步区,你大可以缓行,不必急。」
分類:
缓行
徐步
暂缓
百姓
实行
馈赠
《漢語大詞典》:
缓歌(緩歌)
(1).见“ 缓声歌 ”。
(2).指音调柔缓之歌。详“ 缓歌慢舞 ”。
分類:
音调
柔缓
《漢語大詞典》:
缓声歌(緩聲歌)
古乐府
《杂曲歌辞》
之一。缓声,谓歌声柔缓。古辞仅存
《前缓声歌》
一首。 晋 陆机 , 南朝 宋 孔宁子 、 谢惠连 , 梁 沈约 均有拟作。见
《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五·前缓声歌
》
。亦省作“ 缓歌 ”。 南朝 梁
刘勰
《
文心雕龙·明诗
》
:“至于 张衡
《怨篇》
,清典可味;
《仙诗》
《缓歌》
,雅有新声。” 周振甫 注:“ 张衡 的
《仙诗》
和
《缓歌》
已无考。
《缓歌》
是
《缓声歌》
,乐府古辞有
《前缓声歌》
。”
分類:
歌声
柔缓
古辞
仅存
《漢語大詞典》:
缓歌慢舞(緩歌慢舞)
柔和的歌声和舒缓的舞姿。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亦作“ 缓歌縵舞 ”。 宋
李纲
《荔枝词》
集句:“ 沈香亭 北倚栏干,缓歌縵舞凝丝竹。”
分類:
柔和
歌声
声和
和舒
舒缓
舞姿
集句
《國語辭典》:
迟缓(遲緩)
拼音:
chí huǎn
迟钝缓慢。唐。
韩愈
〈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
〉诗:「当忧复被冰雪埋,汲汲来窥戒迟缓。」《三国演义》第六七回:「若少迟缓,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张等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守关隘,不可犯矣。」也作「迟慢」。
分類:
迟缓
缓慢
《國語辭典》:
缓刑(緩刑)
拼音:
huǎn xíng
1.宽减刑罚。《汉书。卷五一。贾邹枚路传。贾山》:「平狱缓刑,天下莫不说喜。」
2.犯罪行为人经受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之宣告,依据特定情形,法院认以不执行为适当者,得宣告二年以上五年以下之期间,暂缓执行,称为「缓刑」;但其若于缓刑期间因故意犯罪,而受逾六月有期徒刑之宣告确定时,应撤销缓刑,重新执行原宣告之刑。
分類:
缓刑
法律
放宽
宽刑
刑罚
规定
定在
犯人
判处
延期
执行
《國語辭典》:
和缓(和緩)
拼音:
hé huǎn
温和舒缓。《三国演义》第四三回:「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
分類:
和缓
平和
情势
和舒
舒缓
紧张
秦国
松缓
良医
《國語辭典》:
缓颊(緩頰)
拼音:
huǎn jiá
和婉劝解或替人求请。《史记。卷九○。魏豹传》:「汉王闻魏豹反,方东忧楚,未及击,谓郦生曰:『缓颊往说魏豹,能下之,吾以万户封若。』」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夫说贵抚会,弛张相随,不专缓颊,亦在刀笔。」
分類:
婉言
劝解
代人
讲情
《國語辭典》:
舒缓(舒緩)
拼音:
shū huǎn
1.缓慢。《汉书。卷八三。薛宣朱博传。朱博》:「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史皆移病卧。」《北史。卷二四。列传。崔逞》:「吏部尚书尉瑾性褊急,以瞻举措舒缓,曹务烦剧,附驿奏闻,因见代,遂免归。」
2.怠忽。《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下》:「君舒缓则臣骄慢,故日行迟而月行疾也。」
3.减轻。如:「服用这药,病情暂可舒缓。」
分類:
舒缓
从容
懈怠
平缓
宽松
行动
废弛
迟慢
缓和
《漢語大詞典》:
缓死(緩死)
(1).谓宽赦死罪。
《易·中孚》
:“君子以议狱缓死。” 孔颖达 疏:“故君子以议其过失之狱,缓捨当死之刑也。” 宋
苏轼
《获鬼章二十韵》
:“缓死恩殊厚,求生尾屡摇。”
(2).延长寿命。
《
新唐书·柳浑传
》
:“有巫告曰:‘儿相夭且贱,为浮屠道可缓死。’”
分類:
延长
延长寿命
宽赦
寿命
死罪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