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编竹(編竹)
指用细竹竿或竹片编织成的篱笆。 闽 徐夤 《茆亭》诗:“鸳瓦虹梁计已疎,织茅编竹称贫居。”
《漢語大詞典》:纬萧(緯蕭)
编织蒿草。萧,蒿类,可以织为帘箔。语出庄子·列御寇:“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於渊,得千金之珠。” 郭庆藩 集释:“萧,蒿也,织缉蒿为薄帘也。”后用为安贫或安贫乐道的典故。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九:“河上有丈人,纬萧弃明珠。”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织絇纬萧,以充粮粒之费。” 清 金农 《遣闷》诗之二:“莫哂长贫河上客,纬萧自可得明珠。”
分類:编织蒿草
《漢語大詞典》:黄草
(1).草名。荩草的别称。多用于编织生活用品。 唐 白居易 《昼寝》诗:“坐整日单衣,起穿黄草屨。” 宋 叶适 《故大宗丞兼权度支郎官高公墓志铭》:“常穿黄草屨,刺白篾艇,往来田间。”《文汇报》1978.12.23:“ 上海市 的 嘉定县 是著名的‘黄草之乡’。这里出产的在国内外市场素享盛誉的黄草织品,从人们日常穿戴的草帽、拖鞋,到一般家庭中使用的提篮、杯套、盆垫、糖果盒等,品种繁多,花色新颖,工艺精细,别具一格。”
(2).草名。艾草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艾
《漢語大詞典》:红藤(紅藤)
藤本植物,茎可作手杖,加工后可用以编织器物。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省藤﹝释名﹞:“赤藤,红藤。”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省藤﹝集解﹞引 陈藏器 曰:“生南地深山。皮赤,大如指,堪缚物,片片自解也。” 唐 白居易 《红藤杖》诗:“ 南詔 红藤杖, 西江 白首人。”自注:“杖岀 南蛮 。”
《漢語大詞典》:织屦(織屨)
用麻、草、丝、革等为材料编织鞋子。孟子·滕文公下:“彼身织屨,妻辟纑,以易之也。”汉书·翟方进传:“母怜其幼,随之 长安 ,织屨以给 方进 。” 章炳麟 《与刘揆一书》:“故夫织屨饮瓢,槁项不闻国政。”
《國語辭典》:杞柳  拼音:qǐ liǔ
植物名。杨柳科柳属,丛生灌木。枝延长,光滑。叶对生或近对生,长椭圆形,全缘或上方具细齿。花雌雄异株,柔荑花序,雄花序卵圆形,雄蕊二枚,合生;雌花序长一至二公分。枝条可用来编织器物。产大陆地区江苏及河南等省。
《國語辭典》:荩箧(藎篋)  拼音:jìn qiè
草编的箱子。唐。元稹〈遣悲怀〉诗三首之一:「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國語辭典》:竹笼(竹籠)  拼音:zhú lóng
用竹片编成的笼子。唐。贾岛 题皇甫荀蓝田厅诗:「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水浒传》第四三回:「入屋内来,去房中搜看,只见有两个竹笼,盛些旧衣裳。」
《漢語大詞典》:盘花(盤花)
以彩线盘绕编织成花形的一种工艺。 宋 无名氏 《九张机》词之四:“回梭织朵垂莲子,盘花易綰,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 包公毅 《上海竹枝词》之二:“半臂轻裁蝉翼纱,襟儿一字尽盘花。”
《國語辭典》:蒲草  拼音:pú cǎo
香蒲的别名。参见「香蒲」条。
《漢語大詞典》:蒲席
用蒲叶编织的席子。礼记·杂记上:“苇席以为屋,蒲席以为裳帷。”
《漢語大詞典》:稿秸(稿鞂)
即稾鞂。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元年:“郊祀天地,席当以稿鞂,配帝以蒲越,撤去黄縟、緋縟。”参见“ 稾鞂 ”。
《漢語大詞典》:织组(織組)
(1).谓经纬相交,织为布帛。组,编织。《诗·鄘风·干旄》“素丝紕之” 毛 传:“紕,所以织组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吴起 ﹞使其妻织组而幅狭於度。 吴子 使更之,其妻曰:‘诺。’”
(2).用于比喻排比辞句。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元 舒道原 ﹞其文章颇有法律,诗则纵横排宕,不尚纤巧织组之习。”
《國語辭典》:毡包(氈包)  拼音:zhān bāo
1.中亚游牧民族用以居住的帐篷。以木条支撑,上覆兽皮、手织品等,顶部中央有圆形天窗,易于拆装。也称为「蒙古包」。
2.以兽毛或毛毡编制的袋子,外出时用来盛放衣物。《金瓶梅》第八回:「只见西门庆家小厮玳安,夹著毡包,骑著马,打妇人门首过。」《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两人坐了,两个长随跟著,一个抱著毡包,一直来到河下。」
《國語辭典》:越席  拼音:yuè xí
1.结蒲草为席。《左传。桓公二年》:「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礼记。礼运》:「与其越席,疏布以幂,衣其浣帛,醴盏以献。」
2.起座、离席。《礼记。玉藻》:「君若赐之爵,则越席再拜稽首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