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李淳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李淳(1489年—1548年),字文卿,号缨溪,山东省东昌府濮州人,军籍,治《诗经》。五月十八日生,行二。由州学生中式乙酉(1525年)山东乡试第十四名举人,年四十四岁中式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会试第二百二十四名,第三甲第八十六名进士。观礼部政,授山西潞城县知县,历升户部主事,员外,郎中。出为辰州府知府。
张缨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张缨,字重卿,河南彰德府安阳县人。河南乡试第七十三名举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式乙未科会试第三百十名,登第三甲第一百六十九名进士。授江都县知县,历官湖广宝庆府通判、山西潞安府知府。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十四
字振伯,以进士官工部郎中。有诗名。石仓选其集。
维基
舒缨,字振伯,浙江宁波府鄞县人,民籍。浙江乡试第五十一名举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式乙未科会试第七名,登第二甲第三十一名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归安人,字子静,号梦鹤,改梦坡。出身农家。十四岁为塾师,出所为诗歌以示人,吴兴诗人丘大祐、唐惟勤相顾叹服。为文数千言立就,文章议论,或有慨于心,辄抗声恸哭。卒年五十八。
甬上耆旧诗·卷十七
字维本,号缨泉。少孤,依其族人在陈州者,遂以河南乡举中进士,授兴化府推官。甫到官,目摄道旁有作睨视状者,即收讯之,果逸。囚坐如律,一郡大惊。摄仙游令,值濒海塘坏,漂庐舍,而岁方大祲,主者难之。公请用范资政策,发粟廪饥民,计日使授役。塘成,民赖以活百万计。以与时忤平,迁工部主事,出知武昌府。时徵殿木于楚。故事,官募居贾及旅商资厚者充役,人皆皇骇。公定议遣官市木,第召商集事者为计值,上下始帖然。然运木久不下,当事惧后期得罪,计不知所出。公知楚藩所积大木无算,乃多出金购之。王利赀重,且畏公,不敢匿,木遂数足,较采运,费三而赢一。当事俱叹服。以异等迁按察副使,备兵紫荆关。会有妖贼染大林者,乘旱蝗啸聚,与大盗安盈辈相掎角,依山为寨,搜牢无虚日。公至,设方略,分其军为三。矿卒善缘险,使先路。麻阳兵甚锐,为中坚。官兵持重居后。且命俱勒兵以待。公善风角,夜起仰视天,密令诸将乘月明并发,破其寨,尽斩贼首。诸窜匿者俱使诣首自赎。发廪粟,给馀党尽平。当事议上共功,公谢曰:此俱饥民为乱者。郡县不能抚定,又不早茀除,使至此。若今以为功、恐渤海朝歌笑人,议遂止。历迁贵州布政使。以积忤时,遂投劾归里。公持守廉介,罢官橐中无长物。里居复十馀年,多盛德事。余君房先生赠诗有曰:平生作事都无过,今日论贫总不如。人以为实录焉。公少精象数,老而不释。所著有革象新书、万物数注较六壬天文图说诸书行世。公所著一舫斋集,为吾家子年先生所定,故其诗绝工。王季孺太史叙其后曰:先生烟水情深,风尘气少。郊居以万竹成坞,家园以一舫名斋。枕白石而漱清泉,植青桐而栏紫药。桂楫泛月湖之上,篮舆跻雪窦之巅。公家居风流,略见之矣。
明诗纪事·乙签·卷二十一
渊字子静,归安人。有《鸿墩集》。 史鉴《西村集》:子静长髯秀目,仪貌朴野,吴作湖语,见者未之奇。及其微酣发兴,以手拄颊,瞠目直视,且思且草,俄盈十数纸,人始叹服。 田按:子静嗜东坡诗,号梦坡,晚徒乌程水北,又号水北村农。史明古称其诗探隐摘微,抉搜拾琐,层蓄委积,无所不有。然后引而伸之,大放于辞,云蒸川涌,翕张敛散,激射旋转,殊形异态,层见叠出。观者心颤目慑,不能言其状。子静长篇拉杂,明古状之可谓酷肖,馀录其较清稳者。
戴缨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苏长洲人,字清之。工画花鸟,作水墨梅鹊,颇得生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0—1587 【介绍】: 明松江府华亭人,徙居嘉定,字清父,号小松。工小篆及行草,画山水长于气韵,善刻竹木为古仙佛像。著有《小松山人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归安人,字长组。天启二年进士。授中书舍人,迁广东道御史。崇祯八年,李自成陷凤阳,毁皇陵,诏逮吴振缨,戍边。有《颠石斋诗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长组,归安人。天启壬戌进士,授中书舍人选广东道御史有颠石斋诗集
维基
吴振缨,字长组,号俭育,浙江归安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人。明末政治人物。天启壬戌进士。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吏部观政,四年十月除中书舍人,崇祯元年补原职,三年顺天同考,四年考选,授广东道御史,巡视南城。六年巡青,七年巡按淮扬。崇祯八年(1635年),张献忠陷凤阳,毁皇陵,诏逮吴振缨,革职戍边。
刘承缨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维基
刘承缨,号元洲,陕西凤翔府麟游县人。明末政治人物。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陕西乡试举人,四年(1631年)联捷成辛未科进士,授荆州府推官,曾经深入施南土司征兵,屡立战功,以积劳殁于王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嘉定人,字素持,号跗庵。诗宗陆、范,字法欧、褚。精小篆,工山水。有《评阅中州集》、《跗庵诗文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41—1903 【介绍】: 清广西灌阳人,字维卿。同治四年进士。中法战起,自请出关招刘永福,率景字军与之共败法军于宣光。战后,除台湾道,累擢至巡抚。《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于日本,士绅拥之为总统,宣告自立。日军攻基隆,微服遁归厦门。有《请缨日记》。
全台诗
唐景崧(1841~1903),字维卿,又字薇卿,号南注、南注生、请缨客,广西灌阳人。同治四年(1665)进士,入翰林院选庶吉士,授吏部主事。光绪八年(1882)入越南,力劝刘永福黑旗军加入抗法行列。光绪十年(1884)率「景字军」迎战法军有功,官升二品。光绪十一年(1885)十月出任台湾兵备道,兼理学政。唐氏雅好文学,曾修葺台南道署旧有斐亭,创「斐亭吟社」,时邀僚属、诗友饮酒赋诗。台人士之能诗者,悉礼致之,扢雅扬风,于斯为盛,一时台士竞为诗作。又礼聘台南进士施士洁担任海东书院山长,挑选台士之秀异者如丘逢甲、许南英、汪春源等入海东书院就读,对当地文风之鼓倡,颇具影响力。光绪十七年(1891)升台湾布政使,驻省会台北。公馀复屡邀文士百数十人集于官署,为诗酒之会,尤以竞作诗钟为能。适因安溪人林鹤年办理茶釐船捐等局务来台,赠以数十盆牡丹,故取名为「牡丹吟社」。社员吟咏诗稿,景崧悉加收录,遂有《诗畸》之辑录。此外,唐氏又好诗谜,台南、台北两地任职时皆致力推展之,编有《谜拾》一书,对台湾谜学之发展影响颇大。光绪二十年(1894)九月出任台湾巡抚,次年(1895)割台议起,唐氏致电清廷,预言台民将有大乱,建议急请英俄为同盟以保台,并请辞巡抚职。及马关条约签订,全台哗然,唐氏复电告清廷,自云遭台人「劫留」,不得已暂允驻台,与当地绅民发布公告,宣示保台决心。五月二十五日全台绅民倡建「台湾民主国」,共推唐氏为总统。六月五日,日军逼近台北城,唐氏搭德船从沪尾遁逃,内渡厦门,后归桂林。光绪二十三年(1897)支持康有为在桂林的维新运动,光绪二十五年(1899)任桂林「体用堂」中文总教习。晚年耽爱戏剧改革,为中国十大剧种之一「桂戏」之奠基者。著有《请缨日记》、《寄閒吟馆诗存》、《看棋亭杂剧》。唐氏在台之作可见者不多,以下据《诗畸》所收录之唐氏诗作为底本,参照郑鹏云《师友风义录》、连横《台湾诗乘》、《台北文物》六卷四期所刊赖鹤洲〈斐亭吟会‧牡丹诗社〉进行编校。(许俊雅、施懿琳合撰)
维基
唐景崧(1841年—1903年),字维卿,又字薇卿,号南注、南注生,又号请缨客。广西省桂林府灌阳县人。同治年间以进士入词林,改吏部主事。中法战争期间,请缨南下越南,招抚黑旗军刘永福,且领军与法军激战有功,历升道员、布政使,署末代台湾巡抚。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台湾割让予日本后,曾短暂出任台湾民主国大总统八天。后因日本军队从澳底登陆,唐景崧得知此消息,便携带银两逃回中国大陆。
饶世缨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饶世缨,中国清朝官员,江西广昌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三年(1878年)丁丑科进士,光绪三年五月,经吏部掣签,授即用知县。光绪五年闰三月十一日(1879年4月2日)代理台湾凤山县知县。光绪六年十月二十一日(1880年11月23日)卸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台湾云林人,本名缨,亦作英,外号大肚。简成功子。光绪二十一年,随父率众抗日,被刘永福任为斗六都司。曾重创进犯云林日军,伤毙旅团长山根信成等。后在曾文溪苦战兵败,撤退后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