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谋阙(謀闕)
商议补救缺失。左传·昭公三年:“君薨,大夫弔,卿共葬事;夫人,士弔,大夫送葬。足以昭礼、命事、谋闕而已,无加命矣。”
《漢語大詞典》:订阙(訂闕)
订补缺失。 清 郑弘能 《忠愍公〈北山文集〉跋》:“而 曹君 良求 者,参误订闕,相与观成,而是集之鐫,倏矣。”
分類:补缺缺失
《漢語大詞典》:时缪(時繆)
犹时阙。时政的缺失。繆,通“ 谬 ”。 明 徐复祚《投梭记·应聘》:“但愿无嫌小就,共襄时繆。”
分類:时政缺失
《漢語大詞典》:阙卷(闕卷)
缺失的卷数。 清 陈鳣 《对策》卷三:“宋书据 沈约 进表,偁合表志为七十卷,今本为一百卷而无表,且其中有闕卷,补以南史,自 宋 已然。” 清 张之洞 《輶轩语·语学》:“一足本,无闕卷,未删削。”
分類:缺失
《国语辞典》:揭丑(揭丑)  拼音:jiē chǒu
指出缺失与错误。
《国语辞典》:弊案  拼音:bì àn
发生缺失或不正当的案件。如:「这次的工程弊案,爆发出惊人的内幕。」
《漢語大詞典》:缺漓
缺失漓薄。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逮夫王道缺漓,坐饰话言,六代之风,亡实而落,君子弗观也。”
分類:缺失
《漢語大詞典》:訾缺
过错与缺失。訾,通“ 疵 ”。新唐书·吕元膺传:“正色立朝,有台宰望,处事裁宜,人服其有体。以疾改太子宾客。居官始终无訾缺。”
分類:过错缺失
《国语辞典》:拾遗举过(拾遗举过)  拼音:shí yí jǔ guò
纠举过错、匡正缺失。《汉书。卷四五。蒯通传》:「先生之于曹相国,拾遗举过,显贤进能,齐国莫若先生者。」
《国语辞典》:他山之攻  拼音:tā shān zhī gōng
比喻借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失。参见「它山之石,可以为错」条。《聊斋志异。卷八。司文郎》:「甲申之年,竟罹于难,岁岁飘蓬。幸相知爱,故极力为他山之攻,生平未酬之愿,实欲借良朋一快之耳!」
《国语辞典》:救过补阙(救过补阙)  拼音:jiù guò bǔ quē
挽救过失,弥补缺失。《晋书。卷五五。潘岳传》:「故箴规之兴,将以救过补阙,然犹依违讽喻,使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自诫。」
《国语辞典》:绘宗十二忌(绘宗十二忌)  拼音:huì zōng shí èr jì
中国古代画论中,认为山水画应避免布置迫塞、远近不分、山无气脉、水无源流、境无夷险、路无出入、石止一面、树少四枝、人物伛偻、楼阁错杂、滃淡失宜、点染无法等十二项缺失。见宋。饶自然〈绘宗十二忌〉。
《国语辞典》:人非圣贤,谁能无过(人非圣贤,谁能无过)  拼音:rén fēi shèng xián,shuí néng wú guò
(谚语)指人难免会有缺失和过错。如:「这点小错,你就原谅他罢。所谓『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只要他知错能改,又有何妨。」
《国语辞典》:掩瑕藏疾  拼音:yǎn xiá cáng jí
掩饰缺失。《晋书。卷八七。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至于掩瑕藏疾,涤除疵垢,朝为寇雠,夕委心膂,虽未足希准古人,粗亦无负于新旧。」《南齐书。卷五二。文学传。陆厥传》:「至于掩瑕藏疾,合少谬多,则临淄所云『人之著述,不能无病』者也。」
分类:掩饰缺失
《国语辞典》:行亏名缺(行亏名缺)  拼音:xíng kuī míng quē
行为有缺失,声名狼藉。明。高明《琵琶记。伯喈拒婚》:「自小攻书,从来知礼,忍使行亏名缺。」
分类:缺失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