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玼颣(玼纇)
比喻缺点,毛病。资治通鉴·唐昭宗景福二年:“小有玼纇,众皆指之。” 胡三省 注:“玉病曰玼,丝节曰纇。”
分類:缺点毛病
《漢語大詞典》:疵失
缺点;失误。 明 方孝孺 《答王秀才书》:“特出旧作,以答雅意,且冀指列其疵失,以相发明。”
分類:缺点失误
《漢語大詞典》:欠点(欠點)
缺点。 铁郎 《二十世纪之湖南》:“有偶语 湖南 之欠点,而请法外国之长者,则羣呵之。”
分類:缺点
《国语辞典》:洗垢寻痕(洗垢寻痕)  拼音:xǐ gòu xún hén
比喻故意挑剔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参见「洗垢求瘢」条。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四折:「不想他苦恹恹痛遭危困,只因笑吟吟陷平人洗垢寻痕。」
《国语辞典》:吹毛取瑕  拼音:chuī máo qǔ xiá
比喻刻意挑剔过失或缺点。参见「吹毛求疵」条。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奏启》:「是以世人为文,竞于诋诃,吹毛取瑕,次骨为戾。」
《国语辞典》:旧疮疤(旧疮疤)  拼音:jiù chuāng bā
比喻过去痛苦难堪的经历或缺点。如:「别尽挖人家的旧疮疤,替人留一点馀地吧!」
《國語辭典》:灯台不自照(燈臺不自照)  拼音:dēng tái bù zì zhào
比喻人难以察觉自己的过失或短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三折:「方信道:『人心未易知,灯台不自照。』」也作「灯台不照自己」。
《漢語大詞典》:疵短
缺点。新唐书·儒学传上·颜师古:“时 薛道衡 为 襄州 总管,与 子推 旧,佳其才,每作文章,令指摘疵短。”
分類:缺点
《國語辭典》:慢性病  拼音:màn xìng bìng
病程缓慢且不易痊瘉的疾病。如慢性肝病、慢性支气管炎等。
《漢語大詞典》:劣点(劣點)
犹缺点。 鲁迅 《且介亭杂文·从孩子的照相说起》:“只要看看他们的出版物和工业品,早非 中国 所及,就知道‘会摹仿’决不是劣点,我们正应该学习这‘会摹仿’的。” 周作人 《猥亵的歌谣》:“词句的粗拙当然也是一种劣点。”
分類:缺点
《漢語大詞典》:颣衅(纇釁)
缺点;毛病。 汉 王符 潜夫论·叙录:“或因纇衅,或空造端。”
分類:缺点毛病
《國語辭典》:不可  拼音:bù kě
1.禁止、不许。《孟子。滕文公上》:「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汉。班固 两都赋序:「斯事虽细,然先臣之旧式,国家之遗美,不可阙也。」
2.不可能。《论语。公冶长》:「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汉。贾谊〈鵩鸟赋〉:「天不可预虑兮,道不可预谋。」
《國語辭典》:惭愧(慚愧)  拼音:cán kuì
1.羞愧。《儒林外史》第一三回:「三公子满心惭愧,叫请了四老爷和杨老爷出来。」《文明小史》第四○回:「说得陆天民很觉惭愧,脸都红了。」
2.侥倖、难得。常用作自谦之词。宋。苏轼 浣溪沙。惭愧今年二麦丰词:「惭愧今年二麦丰,千畦细浪舞晴空。」元。张寿卿《红梨花》第一折:「小生惭愧,有缘遇这个小娘子,许我明夜再会。」
《國語辭典》:拾遗(拾遺)  拼音:shí yí
1.捡取他人遗失的财物。《战国策。秦策一》:「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2.比喻轻而易举。《汉书。卷六七。梅福传》:「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举秦如鸿毛,取楚若拾遗。」《文选。干宝。晋纪总论》:「自上逆下,非邻国之势也,然而成败异效,扰天下如驱羊,举二都如拾遗。」
3.采补缺漏遗佚。《南齐书。卷九。礼志上》:「吴则太史令丁孚拾遗汉事,蜀则孟光、许慈草建众典。」
4.匡正别人过失或缺点。《抱朴子。外篇。崇教》:「有师友之名,无拾遗之实。」
5.职官名。唐代谏官,武则天时始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以救补人主言行的缺失。见《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二》。
《國語辭典》:无瑕(無瑕)  拼音:wú xiá
没有缺点瑕疵。《左传。闵公元年》:「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元。马致远〈新水令。四时湖水套〉:「四时湖水镜无瑕,布江山自然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