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53,分271页显示  上一页  261  262  263  264  265  267  268  269  270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罗大佑(谷臣 )
罗经学
罗配章
罗大冕
罗瑞图
会章( 爱新觉罗 别称 会章 东乔 石农 )
奕誴( 爱新觉罗 惇郡王 勤 )
毓俊( 爱新觉罗 赞臣 )
宝丰( 爱新觉罗 和年 文洁 )
林启东(乙垣 藜阁、罗峰 )
盛昱( 爱新觉罗 伯希、伯熙、伯羲 )
奕谟( 爱新觉罗 )
觉罗庆颐(石臣、诗臣 绍伊 )
罗建祥(星伯 )
文廷式(道希、道爔、道溪 芸阁、云阁、芗德、纯常子、罗霄山人 )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五
罗大佑,字谷臣,江西德化人。同治辛未进士,历官台湾知府。有《粟园诗钞》。
全台诗
罗大佑(?~1888),号谷臣,江西德化(今江西省九江县)人,清同治十年(1871)进士。以知县即用,签掣福建。因政声卓著,人称「罗青天」。曾先后任永安、晋江知县。光绪十三年(1887)春,台湾巡抚刘铭传檄调至台,委署台南府篆,顺道清丈彰化、嘉义二县清赋事。时逢彰化不靖,南北道路多阻,罗大佑奉宪筹辨城防,以道理劝谕善良百姓,以严格法律收摄顽强人民,郡城因此得以安定。光绪十四年(1888)二月,郡试,抱病校士;四月,卒于任上。 罗氏工诗,在台公馀,常与台湾道唐景崧及府城文人于府署内斐廷诗酒酬酢。病逝后,门人林仲良将其遗稿辑为《栗园诗钞》,刊于福州,计古今体诗一百五十八首。唐景崧在该书之跋文中谓其诗:「取法甚正,书味盎然,古体尤规矩准绳。一切空疏者、嚣张者,涂择碎金零粉而无生气者,皆未足以语此。盖学人之诗,寝馈于唐宋诸大家也深矣!」民国七十一年(1982)侄孙罗其濡蒐集罗氏遗著,经黄典权、李国梁校对后,由台南市文献委员会刊印。兹据此为底本,进行编校。(施懿琳撰)
维基
罗大佑(1846年—1889年),清朝官员,号谷臣,江西九江府德化县人。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赴福建以知县即用,历任建安、惠安、永安、晋江、闽县等知县。罗大佑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接替程起鹗,于台湾担任台南府知府。管辖约今台湾南部之嘉义县、嘉义市、台南市全境及高雄市部份区域。该区域面积约为4500平方公里,也是当时台湾岛之汉人集中地所在之一。翌年,卒于任。清追赠太仆寺正卿。当地人民感其德,专建八角纪念亭一座,名“罗公亭”。
罗经学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罗经学,四川省泸州直隶州人,进士出身。光绪二年(1876年),参加丙子恩科会试,得贡士第110名。殿试登进士2甲第57名。同年五月(6月3日),改庶吉士。
罗配章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罗配章,广东省广州府顺德县人。进士出身。光绪二年(1876年),参加丙子恩科会试,得贡士第32名。殿试登进士2甲第151名。同年五月(6月3日),经吏部掣签,授即用知县,担任浙江富阳县知县。
罗大冕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罗大冕,四川省叙州府宜宾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三年(1877年),参加丁丑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39名。同年五月,经吏部掣签,授即用知县。
罗瑞图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罗瑞图,云南省澄江府河阳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三年(1877年),参加丁丑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43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会章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宗室,隶正蓝旗。延煦子。光绪二年进士。历官理藩院侍郎。戊戌政变,汉族京朝官罹法者甚多,会章独奏论刑狱当持其平,不当以满汉分,言人所不敢言。
维基
宗室会章(1849年—1902年),又称会章,爱新觉罗氏,字东乔,号石农,清朝皇族,隶正蓝旗。进士出身。光绪二年(1876)登恩科进士二甲,后升任詹事府少詹事。光绪十九年,任詹事、内阁学士。光绪二十年,任理藩院右侍郎。光绪二十六年,改镶红旗汉军副都统。
奕誴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9 【介绍】: 清道光帝第五子,爱新觉罗氏。嗣绵恺,袭惇郡王。咸丰间晋惇亲王。同治中为宗令,后被劾罢。卒谥勤。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二
毓俊,字赞臣,满洲旗人。光绪己卯举人,陕西候补道。有《友松吟馆诗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00 【介绍】: 清宗室。隶正蓝旗,字和年。光绪十五年进士,官编修,历迁至侍讲。溥□立为大阿哥,命宝丰直弘德殿,与高赓恩同授大阿哥读。八国联军入侵,慈禧西逃,宝丰未能随行,饮金死。
维基
宝丰(1850年12月9日—1900年8月16日),道光三十年十一月初七日酉时-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二日寅时),字和年,爱新觉罗氏。清朝翰林、宗室正蓝旗第八族载字辈。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个性喜好读书,有清白高尚的节操。光绪元年(1875年)乙亥恩科宗室乡试举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第三甲第六十七名同进士出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六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检讨。二十四年(1898年),十二月,授翰林院侍讲。二十五年(1899年),朝廷立溥俊为「大阿哥」,命宝丰入直弘德殿,与高赓恩共同教授大阿哥读书。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三月,转补翰林院侍读学士。七月,八国联军逼近京师,光绪帝、慈禧太后两宫西狩,宝丰未能随扈西行,愤懑不已,发誓以死殉职。七月二十二日寅时,自题绝命辞「忠孝节廉,本乎天性。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呜呼宝丰,不失其正」之后,吞金自杀殉国,年五十二岁。同月追赠太仆寺卿衔,谥文洁。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林启东(1850~1892),字乙垣,号藜阁,又号罗峰,嘉义东门横街仔人。清同治十一年(1872)嘉义县学廪生,光绪八年(1882)壬午乡试中式第七十九名。十二年(1886)丙戌进士,时年三十七,殿试二甲第一百一名,朝考二等第三十名。钦点主事,签分工部屯田司,掌教台南崇文、嘉义罗山两书院。同治十一年卒(1872),年四十二〖参考《嘉义县志》(第六册,卷七),页45~48。〗。存诗三首,见赖子清《斐亭吟会‧牡丹诗社》,今据以移录。(江宝钗撰)
维基
林启东 (1850年 - 1891年),字乙垣,号藜阁,又号罗峰,福建省台湾府嘉义县东门横仔街人,进士出身。光绪十二年(1886年),参加光绪丙戌科殿试,登进士二甲101名。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后掌教台南崇文、嘉义罗山两书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0—1899 【介绍】: 清宗室,镶黄旗人,字伯熙。光绪二年进士。授编修。累迁国子监祭酒。精经史舆地及清代掌故,与缪荃孙、沈曾植称谈故三友。有《郁华阁遗集》、《意园文略》、《雪履寻碑录》。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二
宗室盛昱,字伯羲,肃武亲王豪格六世孙。光绪丁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祭酒。有《郁华阁集》。
词学图录
盛昱(1850-1899) 字伯熙,一作伯羲。满洲镶白旗人,清宗室。光绪三年(1877)进士。授编修。历官中允、侍讲、庶子、祭酒。典试山东,引疾归。诗与宝廷齐名。词豪放似辛,清雄出苏。编有《八旗文经》。有《郁华阁遗集》、《意园文略》。词在《郁华阁遗集》中。
奕谟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宗室。封贝子。性好学。同治间授镶蓝旗汉军都统,兼管火器营。光绪间任宗人府右宗令十六年。身材矮小,不逾中人,而执法甚严。光绪中卒。
觉罗庆颐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觉罗庆颐,字石臣、诗臣,号绍伊,满洲正蓝旗人,盛京宗室。觉罗庆颐为同治十二年癸酉科举人,十三年署兵部郎中,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第三甲进士,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由兵部郎中改任左庶子。

人物简介

全台诗
罗建祥(?~?),号星伯,广东顺德县监生。知府衔试用同知。光绪十年(1884)一月任恒春知县,十一年(1885)四月改任嘉义知县。后以勘丈田亩不力,被认为矇混欺饰,漠视民命,废弛公事,以致声名狼藉,民怨沸腾,于十四年(1888)九月遭革职查办。事详刘铭传《刘壮肃公奏议》。存诗七首,多见于唐景崧《诗畸》,今据以移录。(吴福助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6—1904 【介绍】: 清江西萍乡人,字道希,一作道爔、道溪,号芸阁、云阁、芗德,自号纯常子。瑾妃、珍妃幼时在粤,曾从受学。光绪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升侍读学士。甲午、乙未时对日主战甚力,极言不可签《马关条约》。曾参与强学会。戊戌变法后革职。工诗词骈文。有《纯常子枝语》、《云起轩词钞》。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七
文廷式,字芸阁,萍乡人。光绪庚寅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历官侍读学士。有《云起轩诗录》。
词学图录
文廷式(1856-1904) 字道希,号云阁,一作芸阁,又号芗德、罗霄山人,晚号纯常子。江西萍乡人,生于广东。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授编修。充国史馆协修、会典馆纂修。擢侍讲学士兼日讲起居注。署大理寺卿。以支持清德宗变法维新遭后党忌恨,革职回籍。戊戌政变作,遭通缉,避走日本。旋归国居沪。病逝于故里。博学,以玄儒称。词名最著,于"清季四家"外别树一帜。有《文道希先生遗诗》、《云起轩词钞》。
云起轩词
文廷式(咸丰六——光绪三〇)字芸阁,号道希,江西萍乡人。少负才名。光绪庚寅进士,由编修迁翰林侍读学士。李鸿章颇礼遇之。甲午之役,廷式主战,反劾鸿章畏葸,鸿章忿之,授意御史杨崇伊疏劾,遂削职。戊戌后,密旨捕治。逸去不知所之。工骈体文,诗词尤超拔。
云起轩词·序
词家至南宋而极盛,亦至南宋而渐衰。其衰之故,可得而言之也。其声多啴缓,其意多柔靡,其用字,则风云月露红紫芬芳之外,如有戒律,不敢稍有出入焉。迈往之士,无所用心,沿及元明,而词遂亡,亦其宜也。有清以来,此道复振。国初诸家,颇能宏雅,迩来作者虽众,然论韵遵律,辄胜前人,而照天腾渊之才,溯古涵今之思,磅礴八极之志,甄综百代之怀,非窘若囚拘者,所可语也。词者,远继风骚,近沿乐府,岂小道欤。自朱竹垞以玉田为宗,所选词综,意旨枯寂,后人继之,尤为冗漫,以二窗为祖祢,视辛刘若仇雠。家法若斯,庸非巨谬。二百年来,不为笼绊者,盖亦仅矣。曹珂雪有俊爽之致,蒋鹿潭有沈深之思,成容若学阳春之作,而笔意稍轻,张皋文具子瞻之心,而才思未逮,然皆斐然有作者之意,非志不离于方罫者也。余于斯道,无能为役,而志之所在,不尚苟同。三十年来,涉猎百家,搉较利病,论其得失,亦非扪籥而谈矣。而写其胸臆,则率尔而作,徒供世人指摘而已。然渊明诗云:兀傲差若颖。故余亦过而存之,且书此意,以自为序焉。 光绪壬寅十二月。萍乡文廷式
云起轩词影稿·王瀣跋
右文道希先生《云起轩词》手稿一册,光绪甲辰春,余假以录副。是秋先生殁于湘中,此册遂留藏木斋家。今春木斋之子伯举持来商付影印,余按,此稿较徐刻缺四十二首,然如《点绛唇·布被新霜》一首、单调《风流子》一首、《望江南·秋色好》二首,刻本亦未载。稿中书有年月者,如《齐天乐·再游龙华》一首、《念奴娇·答皮麓门》一首、《点绛唇·九日》一首、《八归·答沈子培》一首,刻本并佚其年。其两本俱未载年,如《祝英台近》一首、《八声甘州》一首,以半塘次均同作考之,则前为乙未作,后为甲午作。《木兰花慢·寄木斋》一首,刻本有叙,则为癸巳闱后作。《摸鱼儿·惜春》一首、《念奴娇·题壁》一首,有先生手写横轴,称丁酉春间作(今藏伯举家)。手稿所佚词,如《齐天乐·题高氏瓮芳录》一首,子安丈曾以徵题全册见示,则决为壬辰以前作。《疏影·秦淮有赠》一首,木斋亦曾以小笺见示,尾署「芗德」二字云,先生别号。则辛丑秋间也。今两本叙次全异,此稿影出,即可参校字句,尤与先生身世出处所关非细。稿中间有代录,及先生落笔偶误(如《满庭芳》作《满江红》,《侧犯》写作三段),鉴赏者自能知之。伯举属为跋,因并举所仅知者附于后云。癸酉十月,溧水王瀣。
文道希先生遗诗·陈三立序
吾友萍乡文道希学士既殁,门下士徐君积馀为刊《云起轩词》若干卷,盛传海内矣。今岁叶君玉甫复搜刊君遗诗若干卷,以君朋辈故旧仅存者莫余若,属序其端。君天秉卓荦,博闻强记,才气不可一世。余始逐试南昌,得交君,俱少年耳。越三岁,同乡举,同计偕居京师,君不第,已名动公卿间。寻擢巍科,超迁讲幄侍从,声光赫然倾天下。当是时,国军新挫于岛邻,输款割地,几不国。君激世变,益究中外之务,凡时政得失、列位贤不肖,慷慨陈论,指斥权贵人尤力,为所侧目久矣。及肇宫闱之隙,狃新旧之争,务归罪于君,媒孽搆陷,屡欲挤之死地,脱身走日本乃免。夫熏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自古贤人才士,怀负奇伟,动与祸会,遭戮辱屏弃摧落者不可胜数,况厄于一时,愈伸于百世,是岂足道哉?久之,君返自东瀛,复时与君游聚。过金陵,必主余家,留连啸咏,意气不衰。最后饮秦淮别去,遂永诀。君撰著宏富,诗词特鳞爪耳。然君博极群书,诗乃清空华妙,不挦扯故实自曝,尝推为独追杜司勋,波澜莫二,即身世飘泊亦颇肖似之,此可悬诸天壤俟论定者也。独是君殁未十岁,国步骤改,九宇沸扰。余屡转徙穷海,老病复迫之,残夜孤呻中,追忆君箕踞挥麈,高睨大谈,往往揣君声音笑貌,浓眉皤腹,辟易千人之概以自壮,无如斯人不复得,景光之不可把玩,读君诗,益缠兴亡离合死生博一瞬之感也。己巳五月,义事陈三立。
文道希先生诗集·陈诗序
夫诗者,持也。兴观群怨,范围弗过,品汇事物,曲成弗遗。其大旨达于书,通于易,可以从政,可以处变,绍先启后,连抃而无穷,居守正行,载义粤稽,往哲固如斯矣。今者,叶君遐庵刊《文道希先生遗诗》,督序于余。余少生长于粤,知文氏先世宦粤事甚详,后又得从道希先生游,谊不容辞,援笔述之。先生曾祖讳守元,敦诗尚义,称于乡闾;祖讳晟,守惠州,调嘉应,咸丰时遭寇殉难;父讳星瑞,击贼复仇,官至高廉道。先生幼而惇敏,长益闳通,为陈兰甫先生高足,词采轶俦辈。光绪庚寅成进士,以一甲第二授编修。癸巳恩科典江南乡试,考覆务求才实,是科得人为盛。旋擢侍读学士,感激帝知,屡上封事,太后憎之。丙申削职南归。戊戌政变,太后怒责珍妃。珍妃者,广州将军长善女,先生尝授书者也。虑祸及,走日本,与扶桑诗人游处,庚子乃归国。是秋,余从吴彦复师至沪,居于邻巷,袖诗抠谒先生,一见奖成不遗,记诗有「神山风雨走孤鸾」句,尤为先生激赏。时八国师旅陵突中原,日薄崦嵫,翠华西狩,余作《太清乐府》纪时事,先生见许,谓似二李。会合肥相国北上议和,先生赋感事诗,有「无分麻鞋迎道左,收京还望李西平」句,又和陶诗有「乞食偶得饱,高卧亦似仙」句,泽畔行吟,不忘忠悃,有古贤风烈矣。先生旋归萍乡。甲辰夏,复至沪,同游张园,品核人物,因出视《山居》诸篇,谓效皮陆在野言野。秋八月,复游湘中,病卒,年四十九。先生修躯山立,耳白似欧公,既得其名,未得其寿,弥可慨已。原号芸阁,晚号纯常子,自著《纯常子》一书,用庄子「纯纯常常,乃底于狂」之语,寓感伤也。初家贫,薄游江浦,客吾邑吴武壮军中,武壮为荐入粤都张靖达幕。居积年,文檄敏赡,同辈推服。先生既没,公子永誉公达以诸生抱学穷居,亦历佐粤皖段少沧、沈子培两提学幕,有声于时。先生四世,人人有集,一门风雅,江介所稀,谈者比之乌衣王氏。余近纂《皖雅》,兼及名宦,斠录遗诗,用光简册。遐庵与先生累代通家,当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之日,独能捐金搜刻全集,诚可谓守道不变,好行其义者矣。己巳六月,庐江后学陈诗。
文道希先生遗诗·叶恭绰叙
廿载前,吾师萍乡文道希先生既殁,恭绰撰挽诗,久而不成。盖情绪烦怫,哀至于无文,遂无以自达也。既乃思辑其遗著,询诸师之子永誉,知强半散佚,仅《晋书·艺文志》暨《云起轩词》先刊行者犹传于世,为怃然者久之。恭绰丱角从师游,师所以抚爱奖进之者甚至。常寓书南昌家中,任绰纵览所藏典籍。绰得粗通书史者,实由于此。又,庚子谒师海上,师教以为诗之道甚悉,且举自作《过祆祠》七律为例,又喜绰所为《游仙诗》,以为雅丽,对人恒称道之。今忽忽将卅载,宛在心目,而遗书散尽,所著亦罕存。嗟夫!以师之才雄气猛,事功不就,乃并区区简册之流播而亦靳之耶?乃誓为蒐集。越十载,未有所获。久之,闻湘中有藏师遗稿者,未得见,继乃得诗二卷。忆少时曾读师诗稿,审非其全,复致力访求,期成完帙。凡三载,共得诗如干首,携至海上,与永誉共校之。二人之意,以为人事无常,宜先印诗稿,徐及其他。乃举付手民,馀俟别谋剞劂。绰维师匪欲以学术鸣者,兹编尤学之鳞爪。顾平生襟抱志行,可藉窥其大凡。昔陈右铭先生读师《水龙吟》词,谓非文人所能,师之诗何莫不然?盖信乎非世之诗人之作也。近论世者,恒谓清社之屋,西朝实尸其咎。盖洪杨之役,清祚佹失而复得,乃临朝者迄无悔祸忧勤之意,徒逞其阴诈猜忌之谋,屏弃贤良,倚任群小,加以宴安酖毒,倒行逆施,盖不待玉步之移,已知瓦解之无可挽矣。使师当光绪中叶,得行其志,以其间斡回时运,收拾人心,开通风气,则戊戌、庚子以迄辛丑诸役,或竟弭而不发,未可知也。计不及此,徒使论者以人之云亡致慨于邦国殄瘁,而师之感时忧世之抱,悲愤牢愁之况,乃仅流露于纸墨间。呜呼!以师为文人,或轩轾甘陵、洛蜀间,以师拟于急功近名之列者,斯真一孔之见也。昔人云:「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余论及此,亦欲后之诵师诗者,于清末之时局有所考焉,其所得将有出于诗之外者,至于师之诗之所以为工,或亦即因是也。是为序。十八年七月,番禺叶恭绰。
云起轩诗录·陈诗跋
《云起轩诗录》一卷,萍乡文道希学士之遗诗也。嵩构云颓,牙弦既閟,遗尘波荡,穷年未集,爰摭所见,汇为是编。遐忆学士癸巳试士江南,一时苏皖俊才,胥出门下。余以布衣,不获睹末光。闻人言学士为今时欧苏,亦心焉识之。无何丙申之春,又闻学士以直言被放,行吟江海,境愈厄而名愈尊。益叹《》美补衮之阙,《》著匪躬之节,今兹学士,实惟其人。迨庚子之秋,余作沪游,惊霆浊浪,八国师旅方陵突中原,日薄崦嵫,江关萧瑟,被褐于道,歌「板屋」之诗。学士一见,奖成弗遗。余遂屡以诗篇请质,学士时复正其讹谬,匡其蚩陋。既久不见,辄讯人曰:「子言犹在沪耶?」壬寅,烽燧清宴,学士春晚还萍乡山中,犹召剧饮,乃别。甲辰初夏,重来逆旅,出示山居排律绝句诸篇,笑顾曰:「予近嗜皮陆,趋于此涂。试为衡之,果似也欤?」诗受而读之,如遘《太玄》之经,曼哦《月蚀》之什,惊为鸿宝,假录一通。不谓商飙再驾,墓草已宿,重展斯卷,缅想风烈,言笑若接,渺焉隔世,顽钝濩落,惭负夙顾〔愿〕,伤秋怀旧,不自知其涕泗涟而已。时距学士捐馆适四阅年载,光绪戊申八月,庐江陈诗敬跋。
重校集评云起轩词·龙榆生序
文芸阁先生词,以光绪三十三年春二月,由其门下士南陵徐乃昌刊入《怀豳杂俎》,题曰《云起轩词钞》。民国丙子,上海开明书店汇印《清百名家词》,即据徐本重印。江宁王氏娱生轩,曾出其家藏先生手稿,摄影上石,于是世乃获见芸阁先生词之别本。乱后影印手稿本散落市间,徐刊本亦少流布。爰以客居之暇,取两本细加参校,互有出入。虽并不能据以编年,而手稿胜处为多。复得漂水王伯沆先生瀣手批徐刊本,评骘颇精审,足为读芸阁先生词者之一助。遂据以写定为《重校集评云起轩词》,序次一依手稿本,其同时诸家酬和之作,并为博采附刊焉。其为手稿本所无,而见于徐刊或他人撰述者,则别次为《补遗》一卷。又杂录近人论及《云起轩词》之语,汇为《文芸阁先生词话》,以便省览云。壬午浴佛节后三日,万载龙沐勋谨识。
云起轩词钞·许之衡跋
云起于光绪间为力矫浙派之一人,词学稼轩,半塘翁甚称之。然稼轩在南宋未为词之至者,云起学之,亦有独到处,但未得为甚高也。守白志。 (录入:老马)
维基
文廷式(1856年12月23日—1904年10月3日—文廷式),字道希,号芸阁,江西萍乡人,生于广东潮州。光绪八年壬午科顺天乡试中举第三名,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恩科进士榜眼,清翰林,政坛“清流派”领袖之一,帝党重要人物,与福山王懿荣、南通张謇、常熟曾之撰并称“四大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