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53,分271页显示 上一页 264 265 266 267 268 270 271 下一页
罗进
罗遇坤( 裕坤 )
载湉(庙号 德宗 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帝、清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帝、景皇帝 爱新觉罗 别称 爱新觉罗载湉 号 亲政 )
罗惇曧(字 孝遹 号 掞东、瘿庵、瘿公 )
罗良鉴
罗庶丹( 煅 字 树棠 世称 排山先生 )
溥侗( 爱新觉罗 字 厚斋 号 西园、红豆馆主 )
罗听馀(字 绰裕 )
罗仲霍(名 坚 字 则君 )
罗坤
罗伯诚
罗庆臣
罗汉( 维翰 字 麟阁、四峰 )
溥儒( 爱新觉罗 字 心畬、仲衡 号 西山逸士、羲皇上人 )
其它辞典(续上)
罗联罗进
罗遇坤( 裕坤 )
载湉(庙号 德宗 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帝、清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帝、景皇帝 爱新觉罗 别称 爱新觉罗载湉 号 亲政 )
罗惇曧(字 孝遹 号 掞东、瘿庵、瘿公 )
罗良鉴
罗庶丹( 煅 字 树棠 世称 排山先生 )
溥侗( 爱新觉罗 字 厚斋 号 西园、红豆馆主 )
罗听馀(字 绰裕 )
罗仲霍(名 坚 字 则君 )
罗坤
罗伯诚
罗庆臣
罗汉( 维翰 字 麟阁、四峰 )
溥儒( 爱新觉罗 字 心畬、仲衡 号 西山逸士、羲皇上人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11 【介绍】: 清末广东南海良登乡人。军人。光绪三十一年到越南河内经商。后加入同盟会,即回广东,重入军界,从事革命活动。宣统三年参加广州起义,为“选锋”(敢死队),攻入两广总督衙门,后转战小北门,被捕。严刑不屈,就义前高呼中国非革命无以救国。英勇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11 【介绍】: 清末广东南海人。光绪三十年,在越南海防广隆昌机器厂做工。旋加入同盟会。宣统二年回广东,入清军巡防营,策动军人参加革命,事泄逃匿乡间。三年广州起义时,参加“选锋”(敢死队),进攻两广总督官署,后转战小北门一带,弹尽被执,英勇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11 【介绍】: 名一作裕坤。清末广东南海良登乡人。曾在越南海防广隆昌机器厂做工。光绪三十三年参加镇南关起义,担任运输之职。宣统三年参加广州起义,弹尽被捕,于十日后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71—1908 【介绍】: 即爱新觉罗·载湉。清朝皇帝。醇亲王奕譞子,母为慈禧太后妹。同治十三年十二月,穆宗死,由慈禧太后决策,继文宗为子,嗣帝位。次年,改元光绪,由太后“垂帘听政”。光绪十三年,号为亲政,仍由太后操纵一切。在位时国势日非,边疆危机日益严重。二十年,甲午战争爆发,败于日本,深受刺激,决心自强。二十四年,用康有为等实行新政,下诏“明定国是”,史称“戊戌变法”。同年,被慈禧太后幽禁,变法失败。庚子之役,随太后逃往西安。回京后,健康情形逐渐恶化。三十四年,在慈禧太后病死前一日去世。谥景皇帝。晚晴簃诗汇·卷三
德宗景皇帝,醇贤亲王长子,入嗣文宗显皇帝。建元光绪,在位三十四年。葬崇陵。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罗惇曧(1872-1924) 字孝遹,号掞东、瘿庵、瘿公。广东顺德人。光绪二十九年副贡。后客北京,官邮传部郎中。工诗,与梁鼎芬、曾习经、黄节合称"近代岭南四家"。程砚秋师。有《瘿公词》。瘿庵诗集·黄节序
甲子元日,瘿庵过余曰:吾度岁之资,今日只馀一金耳。以易铜币百数十枚实囊中,犹不负听歌钱也。语未改腊,瘿庵遽于是秋八月逝世。既五年,敷庵检其遗诗将梓,就余请序。余始得读瘿庵《癸亥除夕》诗。其诗有云「自讳囊空念妇劳」,其言何温厚如是耶?《王风》闵周三诗,「君子阳阳」曰无所用其心也,「有兔爰爰」曰君子不乐其生也。瘿庵之为人,若无所用其心者,然亦时有忧生之嗟。顾其所遘艰难,独不使夫妇之道见于衰薄,则「中谷有蓷」之诗,瘿庵之所伤也,读其诗可知已。人伦之废乱极矣,坏于天下,始于家室。当斯之时,一士之行,往往能申其义,三百诗人若《谷风》《北门》是也。呜呼!瘿庵其知之矣。瘿庵驰情鞠部,世有疑而议之者,余尝举以相规,则答余书云:「吾欲以无聊疏脱自暴于时,故借一涂以自托,使世共讪笑之,则无暇批评其馀,非真有所痴恋也。」呜呼!余今序瘿庵诗,敢不揭瘿庵立身之义,并其所怀以告后之读瘿庵诗者,使知瘿庵畜义甚富,过乎其诗?至于闵天下之无诗,则余以之悲瘿庵者,或瘿庵其能知之?余旅京师,与瘿庵居最近,过从日数,论诗遂踰十年。其为诗,蚤岁学玉溪子,继乃由香山以入剑南,故其造境冲夷,则在中岁以后。今集所存,少作盖无几也。瘿庵病中遗属,以诗付曾刚甫选定,今兹之刻,则刚甫垂殁时所定者,盖仅存二百馀首。然余知瘿庵为诗至多,惟其志不求传。其《答客问》诗有云「作书觅句吾不废,聊遣兴耳安用传」,则其馀散佚之诗,或为刚甫所刊落者,必不为瘿庵所惜,虽不存可也。呜乎!瘿庵与世可深,而不求深于世,学书可深,而不求深于书,为诗可深,而不求深于诗。至其驰情鞠部,宜若深矣,然自谓非有所痴恋,则亦未尝求深。其绝笔诗尚致叹于嗔痴损道。夫惟其不求深,故万缘之空,(绝笔诗语。)犹得在未死之日,否则其怀蚤乱矣。乱则无所不至而义失,义失则诗虽存,存其字句声律耳,诗云乎哉?抑瘿庵游不择人,言不迕物,读其诗者,随处而可见,盖其度大也。然使瘿庵而不穷,则其志没矣。然虽穷而无瘿庵之义之怀,则其志亦没矣,诗云乎哉?戊辰正月十二日中夜,黄节序。瘿庵诗集·叶恭绰序
余与任公、幼伟、熹白既刊瘿公遗诗,依其遗志,用曾刚甫所选本,附以病中诸作,又录曾选外之可存者为一卷,曰《瘿庵集外诗》。岁戊辰五月告成,因为之序曰: 瘿公遗言,以诗人表其墓,有旨哉!有旨哉!诗之境界,一超乎人外,举凡高山大川、幽林邃谷,飞霜疾雹,和风甘雨,以迄奇花丑石,文禽游鱼,半死之桐,不中绳墨之栎,嫱施蒙娸之美恶,仙佛魅怪之邪正,黎丘趾离之变幻无极,人世得丧、欣戚、喜怒、爱恶、舍执之得其正不得其正,皆入乎诗,出乎诗。诗者,人之第二心灵,写其所别造之一境,而因而寄焉者也。故有诗,而人之精神不必定寄于此血肉之躯壳。瘿公之死,余方客海上,闻而深恸,阅数载而哀未澹。既而思所以永君之精神者,乃与诸友谋刊其诗。余维君之生,未必自意遂终为诗人,而境之所范,卒有以成就之,使得自达于其域,此在君固无所谓幸不幸,而掇拾所著,使君之精神不至于澌灭,则固后死之责也。君诗凡三变,光绪庚、辛前,导源温、李,于晚唐为近。逮入北京,与当代贤俊游,切磋洗伐,意蕴深迥,复浸淫于宋之梅、苏、王、陈间。鼎革以还,寄情放旷,意中亦若有不自得者,所为诗乃转造淡远,具有萧然之致。此其襟抱未知于古人何如,要之,其胸中必别有所想象之一境,一寓之于诗,其诗亦遂因之益进,盖可断言也。君生平论诗最推曾刚甫,其手稿曾经刚甫选定,故今仍不改。余昔者丧其所爱,瘿公为诗述离合因缘甚悉,所谓「旧梦吾思四印斋」者,其诗今不载集中。顾念西山之麓,幻住之园,风清月白中,若有闻诗人之吟啸者,其亦恍惚四印斋头问字时光景否耶?是则天地间无时不有瘦公之诗在,亦不限于此区区短册也。是为序。共和十七年夏,番禺叶恭绰。(录入:薪斋)
人物简介
维基
罗良鉴。举人出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登癸卯科经济特科二甲进士,授丹阳县知县,后罢免归乡。
人物简介
简介
罗庶丹(1874-1932),原名煅,字树棠,湖南长沙人。因迁居排山,世称排山先生。光绪二十八年中举。时清廷废科举,乃佐其师夏同徘创办广东法政学堂,又秘密参加同盟会活动、黄花岗之役,几罹于难。民国成立,助广东都督胡汉民司民政。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避走香港,后变易姓名辗转返湘。1916年,出任湖南省议会秘书,先后兼任湖南商专、长沙师范、福湘中学等校国文、历史教员。1921年秋,再度赴粤主管实业,与廖仲恺、朱执信等交厚。次年,陈炯明叛变,返湘专心治学。1929年,出任湖南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年秋疾发,居家就医。次年,逝于长沙寓所。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溥侗(1875-1952) 字厚斋,号西园,别号红豆馆主。满族,爱新觉罗氏。北京人。民国时期"四大公子"之一。精于词章音律、文物鉴赏。精戏剧,文武昆乱不挡。1927年曾任"乐律研究所"所长,后被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等校聘为教授,讲授昆曲。1934年任职国民政府。
人物简介
维基
罗听馀(1883年—?月?日—?年—?月?日),字绰裕,广东省广州府东莞县人,宣统二年工科进士,曾留学美国学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2—1911 【介绍】: 清末广东惠阳县苏矛垄乡人,本名坚,字则君。早年授徒为业。后赴南洋。光绪三十一年毕业于槟榔屿师范学堂。后筹办吉隆城尊孔学堂与荷属火水山中华学堂,自任校长及该埠报馆主笔。结识孙中山后,参加革命。宣统三年回粤参加广州起义,伤足被捕,壮烈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4—1911 【介绍】: 清末广东南海人。早年留学日本。返国时在香港遇孙中山,受其影响,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参加广州起义,进攻督署,失败后被捕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罗汉,原名维翰,字麟阁,一字四峰。广东番禺人。清末湖北候补道。长期居留武汉。辛亥革命后弃官从商,在汉口黄陂街开仁寿堂药肆。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爱新觉罗 溥儒(1896~1963),字心畬,为清道光皇帝之后,咸丰、同治、光绪三朝重臣。北京政法大学毕业,获德国天文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授。清廷被推翻后,奉亲隐居,号西山逸士。画与张大千齐名,当时有“南张北溥”之称。1949年去台湾。词学图录
溥儒(1896-1963) 字心畬,号西山逸士。满族。清宣宗道光曾孙。宣统三年日贵胄法政学堂,又入德国柏林大学,获天文学博士。归隐北京西山戒台,读书作画十年。后出任北京师范大学、北平艺术专门学校教授。1949年去台湾。画尤有名,与张大千号“南张北溥”。有《四书经义集证》、《尔雅释言经证》、《寒玉堂诗集》(内附《凝碧馀音词》)、《寒玉堂画论》等。人物简介
1896.9.2-1963.11,初字仲衡,改字心畬,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奕䜣之孙。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1963年逝世于台湾,葬于阳明山。